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诗歌以唯美著称,这种美正是学生应揣摩探究的内容,初中语文现代诗词教学应该以这些美为核心展开探究。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诗歌理性教学倾向严重,枯燥的品析严重影响了现代诗歌的美感。本文试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想象和反复吟诵,及时写作等策略,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现代诗歌之美,从而更有兴致体会诗歌的深层情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 教学策略
现代诗歌语言简练、旋律优美、篇幅流畅自然,为学生提供了艺术赏析的素材,现代诗歌以唯美著称,这种美正是学生应揣摩探究的内容。当前的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缺乏诗歌文化底蕴,课堂教学相对枯燥,学生无法融入真实情感于其中,自然无法品味蕴含在诗歌中的美,更不能融会贯通。这种没有热情的现代诗歌教学课堂,学生不能投入精力,教师的讲解也索然无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亟待我们找到现代诗歌教学的情感促发策略,从美学、诗意的角度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一、创设情境触发诗情
“诗言志”,现代诗歌不外乎是诗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因此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调动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或利用一段精美的导语触动学生的心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氛,使学生进入同样的情感状态中,获得相同的感受,从而在共情中自觉激发学习兴趣。亦可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如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及多媒体等手段,尽可能达到铺陈的目的,唤起读者心中的情感意象。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要符合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简练优美的导入或者过渡本身就是一种良好情境的渲染。例如:《乡愁》这首现代诗歌,在授课之初,教师可以配合合适的背景音乐,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提供一段情深意切的导语:“同学们,你们有一人独自在外的体验吗?你们体会过浓厚的思念家乡的情结吗?”某些学生(尤其是外地生)此时心灵立刻有所触动,会顺着教师的话语聚精会神地听讲,此时教师可做进一步的情感引导:“同学们,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还记得撩起我们愁思的绝唱:举头望明月,那么下一句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低头思故乡。这样全体学生就进入“乡愁”的状态,借着学生这一思绪状态,教师可继续列举更具诗意的古代诗句:“烽火连三月,下一句是什么呢?”学生再次齐声回答道:“家书抵万金。”这样通过情境引导、以古诗解现代诗的方式,学生快速进入一个乡愁的情境状态,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本诗的情境,进入学习状态,为获得全新的理解与感悟奠定基础。
二、丰富想象品析诗情
现代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作者将情感附着在大胆的想象中,幻化成高度凝练、有节奏的诗行。因此,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引入想象元素,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感受与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立足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辅助学生理解诗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并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蕴涵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跃动着情趣。现代诗歌又是含蓄的,它用形象思维,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学习和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要启发学生在读中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作者怎样由街灯联想到形态相似的明星?怎样大胆而有意地把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的灯笼?进而领悟诗人抒发的感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猜测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自己所理解的”,做到对诗歌感情的独有体悟。“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首简短隽永的诗歌幻化成富有画面美、情感美、诗意美的情境在脑海辗转,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读,再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就能深刻领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也就有了符合文本的共性感悟。这种立足想象力培养的诗歌鉴赏过程,能调动学生的诗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作者所言之志品析得更得当。
三、入情吟诵领悟诗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诗歌学习也是一样,通过融入真情,带着真切情感反复的吟诵,甚至熟读成诵,学生不仅能够在朗朗上口的诗行里体会音韵美,结构美,而且能融入诗歌情境自然体会到诗歌的真意。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课堂上,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吟诵诗歌,将吟诵贯穿在整个教学课堂中,从初读的字音与节奏校正到细读时的语音语调变化到品读时的融情于字,都应成为教师教授的目标。新诗,它的节奏之美,非读是不能感受得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的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在读中感知诗歌所表述的形象,感知语言世界,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真切体会在诗歌语言如歌如舞的音乐美中的深意。例如:在朗读时,把自我融入作品中,仿佛在朗读自己的诗作,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如此才能真切而深入地理解诗歌情感。如《再别康桥》这首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歌中有多次的反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句、每一字的轻重缓急变化,到诗句间的过渡,再到整个诗节、整篇诗歌的把握。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就会在朗朗上口的音韵起伏中对诗句获得一个全新的理解,不浮于文字表面,而是读到文字的深处。
四、及时写作沉淀诗情
感情需要释放,也需要沉淀。在学习完诗歌后,学生接受文字的洗礼,仿佛与作者经历一次隔空对话,同样感受到诗歌中的巨大能量。然而,感受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要从文字中汲取养分,真正把他人之感融于自我之心,从而更好地沉淀情感,沉淀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具体呈现。在感受、想象和不断的诵读中品析了作者的感情之后,教师要注意达到课堂知识牵引和对学生的移情目的,使学生从现代诗歌中的所感、所思、所悟中能对应于生活实际,从细小的意象中真正品读出复杂细微却真切可感又不易言说的情感,教师也就能顺畅开展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学。例如:乡愁,本是大家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诗句意象自由想象,将这一首小诗编织成一个具有同样情境、抒发同样情感的小短文。例如:“邮票”这一意象,可改写成: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夜晚,一个壮志满酬的青年在一盏昏黄灯光下挑灯夜读,此时这位少年把一封洁白、整齐的信纸放入一个信封里,随之精心地附上一枚小小的邮票,少年用洁净的手指轻轻地抚摸着这枚邮票,闭上眼睛,满腹的乡愁顺着泪水悄然滑落,滑落在夜灯下,流淌在书桌上,思乡的滋味就这样被少年又一次寻回……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可将短短几行诗句描摹得生动可感,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经过品味再次变成文字汩汩输出,也就是经过自我的两次加工,能更深刻地品咂诗情并移情于我。
总之,初中語文现代诗词教学应该是融入情感、渗透激情的教学,教师应该善于将情感注入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忽视每一个细节的铺陈,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美,通过共情和移情的方法,诗意地解读现代诗歌,达到良好的诗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1-53.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九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 教学策略
现代诗歌语言简练、旋律优美、篇幅流畅自然,为学生提供了艺术赏析的素材,现代诗歌以唯美著称,这种美正是学生应揣摩探究的内容。当前的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缺乏诗歌文化底蕴,课堂教学相对枯燥,学生无法融入真实情感于其中,自然无法品味蕴含在诗歌中的美,更不能融会贯通。这种没有热情的现代诗歌教学课堂,学生不能投入精力,教师的讲解也索然无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亟待我们找到现代诗歌教学的情感促发策略,从美学、诗意的角度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一、创设情境触发诗情
“诗言志”,现代诗歌不外乎是诗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因此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调动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或利用一段精美的导语触动学生的心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氛,使学生进入同样的情感状态中,获得相同的感受,从而在共情中自觉激发学习兴趣。亦可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如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及多媒体等手段,尽可能达到铺陈的目的,唤起读者心中的情感意象。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要符合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简练优美的导入或者过渡本身就是一种良好情境的渲染。例如:《乡愁》这首现代诗歌,在授课之初,教师可以配合合适的背景音乐,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提供一段情深意切的导语:“同学们,你们有一人独自在外的体验吗?你们体会过浓厚的思念家乡的情结吗?”某些学生(尤其是外地生)此时心灵立刻有所触动,会顺着教师的话语聚精会神地听讲,此时教师可做进一步的情感引导:“同学们,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还记得撩起我们愁思的绝唱:举头望明月,那么下一句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低头思故乡。这样全体学生就进入“乡愁”的状态,借着学生这一思绪状态,教师可继续列举更具诗意的古代诗句:“烽火连三月,下一句是什么呢?”学生再次齐声回答道:“家书抵万金。”这样通过情境引导、以古诗解现代诗的方式,学生快速进入一个乡愁的情境状态,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本诗的情境,进入学习状态,为获得全新的理解与感悟奠定基础。
二、丰富想象品析诗情
现代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作者将情感附着在大胆的想象中,幻化成高度凝练、有节奏的诗行。因此,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引入想象元素,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感受与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立足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辅助学生理解诗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并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蕴涵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跃动着情趣。现代诗歌又是含蓄的,它用形象思维,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学习和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要启发学生在读中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作者怎样由街灯联想到形态相似的明星?怎样大胆而有意地把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的灯笼?进而领悟诗人抒发的感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猜测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自己所理解的”,做到对诗歌感情的独有体悟。“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首简短隽永的诗歌幻化成富有画面美、情感美、诗意美的情境在脑海辗转,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读,再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就能深刻领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也就有了符合文本的共性感悟。这种立足想象力培养的诗歌鉴赏过程,能调动学生的诗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作者所言之志品析得更得当。
三、入情吟诵领悟诗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诗歌学习也是一样,通过融入真情,带着真切情感反复的吟诵,甚至熟读成诵,学生不仅能够在朗朗上口的诗行里体会音韵美,结构美,而且能融入诗歌情境自然体会到诗歌的真意。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课堂上,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吟诵诗歌,将吟诵贯穿在整个教学课堂中,从初读的字音与节奏校正到细读时的语音语调变化到品读时的融情于字,都应成为教师教授的目标。新诗,它的节奏之美,非读是不能感受得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的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在读中感知诗歌所表述的形象,感知语言世界,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真切体会在诗歌语言如歌如舞的音乐美中的深意。例如:在朗读时,把自我融入作品中,仿佛在朗读自己的诗作,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如此才能真切而深入地理解诗歌情感。如《再别康桥》这首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歌中有多次的反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句、每一字的轻重缓急变化,到诗句间的过渡,再到整个诗节、整篇诗歌的把握。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就会在朗朗上口的音韵起伏中对诗句获得一个全新的理解,不浮于文字表面,而是读到文字的深处。
四、及时写作沉淀诗情
感情需要释放,也需要沉淀。在学习完诗歌后,学生接受文字的洗礼,仿佛与作者经历一次隔空对话,同样感受到诗歌中的巨大能量。然而,感受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要从文字中汲取养分,真正把他人之感融于自我之心,从而更好地沉淀情感,沉淀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具体呈现。在感受、想象和不断的诵读中品析了作者的感情之后,教师要注意达到课堂知识牵引和对学生的移情目的,使学生从现代诗歌中的所感、所思、所悟中能对应于生活实际,从细小的意象中真正品读出复杂细微却真切可感又不易言说的情感,教师也就能顺畅开展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学。例如:乡愁,本是大家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诗句意象自由想象,将这一首小诗编织成一个具有同样情境、抒发同样情感的小短文。例如:“邮票”这一意象,可改写成: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夜晚,一个壮志满酬的青年在一盏昏黄灯光下挑灯夜读,此时这位少年把一封洁白、整齐的信纸放入一个信封里,随之精心地附上一枚小小的邮票,少年用洁净的手指轻轻地抚摸着这枚邮票,闭上眼睛,满腹的乡愁顺着泪水悄然滑落,滑落在夜灯下,流淌在书桌上,思乡的滋味就这样被少年又一次寻回……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可将短短几行诗句描摹得生动可感,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经过品味再次变成文字汩汩输出,也就是经过自我的两次加工,能更深刻地品咂诗情并移情于我。
总之,初中語文现代诗词教学应该是融入情感、渗透激情的教学,教师应该善于将情感注入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忽视每一个细节的铺陈,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美,通过共情和移情的方法,诗意地解读现代诗歌,达到良好的诗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1-53.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九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