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重点难点的突破,都需要教师通过恰当的话语来实现。可以说,教师的话语是语文课堂品质的要素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语文教师课堂话语的品质呢?
一、课堂话语要关照学生实际,使语文课堂充满童趣
小学生在语言的储备和运用上尚属起步阶段,教师课堂话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尽可能选择较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话语方式呈现。这样,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会喜欢教师的话语,进而喜欢学习语文。如教学苏教版三上《蒲公英》一课时,我是这样展开师生对话的:
师:蒲公英种子都按照太阳公公的嘱咐去做了吗?
生:大部分种子按照太阳公公的嘱咐做了,落到了黑黝黝的泥土里。但有一粒落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里,另一粒落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里。
师:他们的命运怎么样呢?
生:(读课文)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种子们说些什么?
生:前辈都是有人生经验的过来人,要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脚踏实地,才会少栽跟头。
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切实际地去追求金钱、快乐和虚荣。
教师的话语不多,但真切、自然,具有启发效果,这样,学生就容易说出心里话。
二、课堂话语要聚焦学习主题,使语文课堂中心明确
一般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开始,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的。这时,教师的话语是关键,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话语引导学生走向相关专题的教学活动。如教学苏教版六上第6单元这一组课文时,可以从谈论伟人、名人事迹开始,说巴金、詹天佑、钱学森、林肯等人的故事,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三、课堂话语要关注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充盈灵性
语文课堂常常会有许多预设外的生成,这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话语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教学《鹬蚌相争》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把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再进行探讨。一开始,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都在我的预设之中,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河蚌牢牢地夹住了鹬的嘴,为什么鹬还能讲话呢?当河蚌讲话时,鹬不就可以逃脱了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稍定了定心,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呢?”
另一个学生发表意见了:“你不知道这是个童话故事吗?童话故事都是假的。”
提问的同学立即反驳:“那《狐狸和乌鸦》也是童话,乌鸦为什么一张嘴说话,肉就掉了?”显然,他是想证明就算是童话也应该符合逻辑。
我趁势引导说:“老师也觉得有问题,但如果这则故事缺少了河蚌和鹬的语言,那文章学起来就干巴巴的,没有任何生动可言了呀!”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大部分同学都面面相觑。我继续鼓励:“你们这么聪明,一定能想到好办法的。”
“等它们被渔翁捉住了,把它们分开后它们就会争吵,不就有生动的语言了吗?还可以加入后悔的话呢。”一位同学说。
我鼓励道:“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需要较大的改动,能不能既改得少又符合逻辑呢?”
沉默了片刻,一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把说改成想,他们心里在说话,文章也一样生动。”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学们继续兴致勃勃地学习起课文来。
当学生的想法越出了教师的预设时,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加以否定,更不能不加理会,而是要借此契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用话语做引导,让学生学得更深入。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高集小学)
一、课堂话语要关照学生实际,使语文课堂充满童趣
小学生在语言的储备和运用上尚属起步阶段,教师课堂话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尽可能选择较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话语方式呈现。这样,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会喜欢教师的话语,进而喜欢学习语文。如教学苏教版三上《蒲公英》一课时,我是这样展开师生对话的:
师:蒲公英种子都按照太阳公公的嘱咐去做了吗?
生:大部分种子按照太阳公公的嘱咐做了,落到了黑黝黝的泥土里。但有一粒落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里,另一粒落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里。
师:他们的命运怎么样呢?
生:(读课文)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种子们说些什么?
生:前辈都是有人生经验的过来人,要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脚踏实地,才会少栽跟头。
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切实际地去追求金钱、快乐和虚荣。
教师的话语不多,但真切、自然,具有启发效果,这样,学生就容易说出心里话。
二、课堂话语要聚焦学习主题,使语文课堂中心明确
一般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开始,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的。这时,教师的话语是关键,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话语引导学生走向相关专题的教学活动。如教学苏教版六上第6单元这一组课文时,可以从谈论伟人、名人事迹开始,说巴金、詹天佑、钱学森、林肯等人的故事,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三、课堂话语要关注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充盈灵性
语文课堂常常会有许多预设外的生成,这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话语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教学《鹬蚌相争》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把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再进行探讨。一开始,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都在我的预设之中,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河蚌牢牢地夹住了鹬的嘴,为什么鹬还能讲话呢?当河蚌讲话时,鹬不就可以逃脱了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稍定了定心,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呢?”
另一个学生发表意见了:“你不知道这是个童话故事吗?童话故事都是假的。”
提问的同学立即反驳:“那《狐狸和乌鸦》也是童话,乌鸦为什么一张嘴说话,肉就掉了?”显然,他是想证明就算是童话也应该符合逻辑。
我趁势引导说:“老师也觉得有问题,但如果这则故事缺少了河蚌和鹬的语言,那文章学起来就干巴巴的,没有任何生动可言了呀!”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大部分同学都面面相觑。我继续鼓励:“你们这么聪明,一定能想到好办法的。”
“等它们被渔翁捉住了,把它们分开后它们就会争吵,不就有生动的语言了吗?还可以加入后悔的话呢。”一位同学说。
我鼓励道:“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需要较大的改动,能不能既改得少又符合逻辑呢?”
沉默了片刻,一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把说改成想,他们心里在说话,文章也一样生动。”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学们继续兴致勃勃地学习起课文来。
当学生的想法越出了教师的预设时,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加以否定,更不能不加理会,而是要借此契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用话语做引导,让学生学得更深入。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高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