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松潘古城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其进行资源定位时,要建立在其历史文化基础上,深入挖掘、整合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松潘古城;旅游开发;历史文化
一、松潘古城的历史
松潘,古曰松州,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统一中国,在此创立了湔氐道,是松潘区域县级建置之始。汉在此改县为道,从三国到隋,设置县治从没中断,直到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置都督府,由唐到今经历数千年,所以又有“千年古城”的说法。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即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镇压兵变后,率军进驻松州,后向明帝朱元璋提议在松州安置军卫。当时朱元璋认为松潘山多田少,地处荒漠,有不批准之意。丁玉再度上书,陈明松潘为西羌要地,在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年朝廷批准成立“松州卫”(今进安镇)和“潘州卫”(旧城在今若尔盖县东求吉乡),并为“松潘卫”,此即“松潘”得名之始。
二、松潘古城资源SWO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松潘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北方,东接平武县,南挨茂县,东南与北川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黑水,北又与九寨沟、若尔盖交壤。在川、甘、青三角区域,慢慢由一个军事要地转变成集镇,辐射力很强,形成时期也较早。
其次,文化丰富。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于松潘,因政治统治,它成为了华夏王朝的边疆政治经济中心。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虽信仰、生活习俗不同,但经长时间的交流与发展,身着不同服装的汉、藏、回、羌四个民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
第三,交通枢纽。处在川西北高原、岷江源头处,是川西北牧区与农区的接壤处,也是成都沿着岷江前往甘青区域的交通要道。同时,还是“茶马古道”上“边茶”的集散中心和商业港口。自古随着吐蕃和唐朝贸易往来增多,市场需求的发展促使商队带来茶叶,同时又带走了当地的香料、牛马等特产,一条通往川西高原和内地的“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了,而松潘也一贯是川西北汉藏回羌民族商贸的最大市场,商队、古城、茶文化等组成了古城的历史遗迹。
(二)Weakness弱势
首先,交通系统不完善。从古时人背、马驼一直到当代运输的发展,交通一向是其发展的关键,而它也在不同的历史期间推动了松潘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需全面提升道路交通体系,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其次,松潘古城地理位置横向发展潜力小。松潘古城整体坐落于两山之间,纵向发展能延伸很多东西,将前后方资源有机组合起来,但横向发展潜力受到限制。总体看来空间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
第三,内城、外城空间狭小。对于旅游发展来说,还是有点不完善。古城内道路总体相对狭窄,加之游客又多,车辆也多,不利于人群和车辆的中转集散,尤其是旅游旺季,旅客的心情会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松潘古城的开发还不够深入。虽然处于九黄国际旅游的西环线上,但实际上对于游客并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大多数游客只是“路过看看”而已。
(三) Opportunity机会
首先,松潘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座古城,同时又是军事战略要地,承载着“茶马古道”的历史,以及在这里不同民族共同生活的场景,所有这些历史文化都为松潘古城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当然还可以发展红色旅游。
其次,古城内到处都有历史的遗迹。城门外广场上挺立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雕塑,他们相拥而立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而这个雕塑的背后就承载了历史的佳话,要将这个符号加以转化使得游客既游览了古城,也了解了古城历史。松潘有很多人文古迹,苯波教的寺院、藏传佛教的寺院、清真寺等等,它们历史悠久,不仅是信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宏大的人文建筑景观。再辅以自然景色:迷人的高原风光、葱郁的原始森林,多姿的民族风情,将这些历史文化符号深入发掘进行优化配置,对其发展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第三,依托九寨沟旅游线路。松潘古城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成为了“大九寨”的国际旅游区核心枢纽,有它自身的战略地位,如何依托九寨沟线路将松潘古城带出去,是机会也是挑战。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形成集群区域,会大大带动其发展。
(四)Threats 威胁
首先,松潘处于西南,交通本就没国内其他地方方便,而要进行道路升级,或许只能通过在山里打隧道来建高速路。要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全面覆盖,仍需很大的努力,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其次,面临来自国内四大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阆中古城和平遥古城的竞争。它们背后同样承载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也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而被开发利用,但松潘古城的知名度却远不及这四个,有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松潘古城。
第三,就其自身而言,虽在饮食、衣饰及特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民族产品的类型太少同质化太严重,产品层次单一。游客每到一个古城,看到的几乎是一样的商品,无创新只是简单复制,而民族的首饰银饰、手工艺品等,也渐渐成为了古城的常规产品,只要在古城都会有这些同质化的产品,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吸引力,同时还给游客造成一种古城除地理位置不同以外,其他都一样的感觉。
第四,经营模式没有特色,宣传力度不够。古建筑古城墙虽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规划,但商业区也无统一规划,到处是人挤人,一片混乱的感觉。加之自身宣传力度不够,除本省及相邻省份,国内其他地方的民众根本没听说过松潘古城,要以什么样的主题定位,将其打造出去,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松潘古城发展的建议
首先,作为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城内许多建筑遗址,在一定程度修缮基础上尽量保持原貌,或者加以新的现代元素,能将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和谐。
其次,为避免商品同质化现象,要进行创新。古城有汉藏回羌,就好比羌族,他们的羌绣以及挑花技艺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向游客展示他们民族的挑花刺绣,既发展了旅游,又向游客展示了民族文化。
第三,虽古城处于两山之间,横向发展受局限,但可对两山开发利用,可就其作为自然资源来发展,若技术等要求允许的话,可将两山进行挖掘开采利用等,要合理利用区位条件。虽城内道路狭窄,可派遣安保人员进行秩序维护。
第四,古城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产品有效转化,创新出一系列文化产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古城越来越同质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太过于商业化,并且未能将古城自身历史文化,很好的切入到产品开发当中去。所以古城发展要有创新,体现在物质性的产品上,可以形成产业链,以便更好的挖掘其衍生产品,形成不一样的视觉效应。
总之,古城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斩断其历史,它就是一座失了灵魂的建筑而已。如何通过古城传承文化实现古城复兴,是值得每个人思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
[1]陈爱,舒科,廖丹.松潘古城的人文解读与旅游优化理念剖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5期
[2]周群华.松潘古城考[J].四川文物.1991第6期
[3]张典等修、徐湘等纂:《松潘县志》,民国十三年(1924年)刻本
【关键词】:松潘古城;旅游开发;历史文化
一、松潘古城的历史
松潘,古曰松州,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统一中国,在此创立了湔氐道,是松潘区域县级建置之始。汉在此改县为道,从三国到隋,设置县治从没中断,直到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置都督府,由唐到今经历数千年,所以又有“千年古城”的说法。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即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镇压兵变后,率军进驻松州,后向明帝朱元璋提议在松州安置军卫。当时朱元璋认为松潘山多田少,地处荒漠,有不批准之意。丁玉再度上书,陈明松潘为西羌要地,在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年朝廷批准成立“松州卫”(今进安镇)和“潘州卫”(旧城在今若尔盖县东求吉乡),并为“松潘卫”,此即“松潘”得名之始。
二、松潘古城资源SWO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松潘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北方,东接平武县,南挨茂县,东南与北川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黑水,北又与九寨沟、若尔盖交壤。在川、甘、青三角区域,慢慢由一个军事要地转变成集镇,辐射力很强,形成时期也较早。
其次,文化丰富。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于松潘,因政治统治,它成为了华夏王朝的边疆政治经济中心。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虽信仰、生活习俗不同,但经长时间的交流与发展,身着不同服装的汉、藏、回、羌四个民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
第三,交通枢纽。处在川西北高原、岷江源头处,是川西北牧区与农区的接壤处,也是成都沿着岷江前往甘青区域的交通要道。同时,还是“茶马古道”上“边茶”的集散中心和商业港口。自古随着吐蕃和唐朝贸易往来增多,市场需求的发展促使商队带来茶叶,同时又带走了当地的香料、牛马等特产,一条通往川西高原和内地的“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了,而松潘也一贯是川西北汉藏回羌民族商贸的最大市场,商队、古城、茶文化等组成了古城的历史遗迹。
(二)Weakness弱势
首先,交通系统不完善。从古时人背、马驼一直到当代运输的发展,交通一向是其发展的关键,而它也在不同的历史期间推动了松潘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需全面提升道路交通体系,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其次,松潘古城地理位置横向发展潜力小。松潘古城整体坐落于两山之间,纵向发展能延伸很多东西,将前后方资源有机组合起来,但横向发展潜力受到限制。总体看来空间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
第三,内城、外城空间狭小。对于旅游发展来说,还是有点不完善。古城内道路总体相对狭窄,加之游客又多,车辆也多,不利于人群和车辆的中转集散,尤其是旅游旺季,旅客的心情会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松潘古城的开发还不够深入。虽然处于九黄国际旅游的西环线上,但实际上对于游客并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大多数游客只是“路过看看”而已。
(三) Opportunity机会
首先,松潘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座古城,同时又是军事战略要地,承载着“茶马古道”的历史,以及在这里不同民族共同生活的场景,所有这些历史文化都为松潘古城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当然还可以发展红色旅游。
其次,古城内到处都有历史的遗迹。城门外广场上挺立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雕塑,他们相拥而立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而这个雕塑的背后就承载了历史的佳话,要将这个符号加以转化使得游客既游览了古城,也了解了古城历史。松潘有很多人文古迹,苯波教的寺院、藏传佛教的寺院、清真寺等等,它们历史悠久,不仅是信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宏大的人文建筑景观。再辅以自然景色:迷人的高原风光、葱郁的原始森林,多姿的民族风情,将这些历史文化符号深入发掘进行优化配置,对其发展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第三,依托九寨沟旅游线路。松潘古城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成为了“大九寨”的国际旅游区核心枢纽,有它自身的战略地位,如何依托九寨沟线路将松潘古城带出去,是机会也是挑战。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形成集群区域,会大大带动其发展。
(四)Threats 威胁
首先,松潘处于西南,交通本就没国内其他地方方便,而要进行道路升级,或许只能通过在山里打隧道来建高速路。要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全面覆盖,仍需很大的努力,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其次,面临来自国内四大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阆中古城和平遥古城的竞争。它们背后同样承载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也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而被开发利用,但松潘古城的知名度却远不及这四个,有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松潘古城。
第三,就其自身而言,虽在饮食、衣饰及特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民族产品的类型太少同质化太严重,产品层次单一。游客每到一个古城,看到的几乎是一样的商品,无创新只是简单复制,而民族的首饰银饰、手工艺品等,也渐渐成为了古城的常规产品,只要在古城都会有这些同质化的产品,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吸引力,同时还给游客造成一种古城除地理位置不同以外,其他都一样的感觉。
第四,经营模式没有特色,宣传力度不够。古建筑古城墙虽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规划,但商业区也无统一规划,到处是人挤人,一片混乱的感觉。加之自身宣传力度不够,除本省及相邻省份,国内其他地方的民众根本没听说过松潘古城,要以什么样的主题定位,将其打造出去,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松潘古城发展的建议
首先,作为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城内许多建筑遗址,在一定程度修缮基础上尽量保持原貌,或者加以新的现代元素,能将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和谐。
其次,为避免商品同质化现象,要进行创新。古城有汉藏回羌,就好比羌族,他们的羌绣以及挑花技艺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向游客展示他们民族的挑花刺绣,既发展了旅游,又向游客展示了民族文化。
第三,虽古城处于两山之间,横向发展受局限,但可对两山开发利用,可就其作为自然资源来发展,若技术等要求允许的话,可将两山进行挖掘开采利用等,要合理利用区位条件。虽城内道路狭窄,可派遣安保人员进行秩序维护。
第四,古城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产品有效转化,创新出一系列文化产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古城越来越同质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太过于商业化,并且未能将古城自身历史文化,很好的切入到产品开发当中去。所以古城发展要有创新,体现在物质性的产品上,可以形成产业链,以便更好的挖掘其衍生产品,形成不一样的视觉效应。
总之,古城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斩断其历史,它就是一座失了灵魂的建筑而已。如何通过古城传承文化实现古城复兴,是值得每个人思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
[1]陈爱,舒科,廖丹.松潘古城的人文解读与旅游优化理念剖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5期
[2]周群华.松潘古城考[J].四川文物.1991第6期
[3]张典等修、徐湘等纂:《松潘县志》,民国十三年(1924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