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松潘古城的民俗文化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松潘古城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其进行资源定位时,要建立在其历史文化基础上,深入挖掘、整合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松潘古城;旅游开发;历史文化
  一、松潘古城的历史
  松潘,古曰松州,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统一中国,在此创立了湔氐道,是松潘区域县级建置之始。汉在此改县为道,从三国到隋,设置县治从没中断,直到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置都督府,由唐到今经历数千年,所以又有“千年古城”的说法。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即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镇压兵变后,率军进驻松州,后向明帝朱元璋提议在松州安置军卫。当时朱元璋认为松潘山多田少,地处荒漠,有不批准之意。丁玉再度上书,陈明松潘为西羌要地,在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年朝廷批准成立“松州卫”(今进安镇)和“潘州卫”(旧城在今若尔盖县东求吉乡),并为“松潘卫”,此即“松潘”得名之始。
  二、松潘古城资源SWO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松潘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北方,东接平武县,南挨茂县,东南与北川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黑水,北又与九寨沟、若尔盖交壤。在川、甘、青三角区域,慢慢由一个军事要地转变成集镇,辐射力很强,形成时期也较早。
  其次,文化丰富。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于松潘,因政治统治,它成为了华夏王朝的边疆政治经济中心。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虽信仰、生活习俗不同,但经长时间的交流与发展,身着不同服装的汉、藏、回、羌四个民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
  第三,交通枢纽。处在川西北高原、岷江源头处,是川西北牧区与农区的接壤处,也是成都沿着岷江前往甘青区域的交通要道。同时,还是“茶马古道”上“边茶”的集散中心和商业港口。自古随着吐蕃和唐朝贸易往来增多,市场需求的发展促使商队带来茶叶,同时又带走了当地的香料、牛马等特产,一条通往川西高原和内地的“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了,而松潘也一贯是川西北汉藏回羌民族商贸的最大市场,商队、古城、茶文化等组成了古城的历史遗迹。
  (二)Weakness弱势
  首先,交通系统不完善。从古时人背、马驼一直到当代运输的发展,交通一向是其发展的关键,而它也在不同的历史期间推动了松潘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需全面提升道路交通体系,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其次,松潘古城地理位置横向发展潜力小。松潘古城整体坐落于两山之间,纵向发展能延伸很多东西,将前后方资源有机组合起来,但横向发展潜力受到限制。总体看来空间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
  第三,内城、外城空间狭小。对于旅游发展来说,还是有点不完善。古城内道路总体相对狭窄,加之游客又多,车辆也多,不利于人群和车辆的中转集散,尤其是旅游旺季,旅客的心情会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松潘古城的开发还不够深入。虽然处于九黄国际旅游的西环线上,但实际上对于游客并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大多数游客只是“路过看看”而已。
  (三) Opportunity机会
  首先,松潘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座古城,同时又是军事战略要地,承载着“茶马古道”的历史,以及在这里不同民族共同生活的场景,所有这些历史文化都为松潘古城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当然还可以发展红色旅游。
  其次,古城内到处都有历史的遗迹。城门外广场上挺立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雕塑,他们相拥而立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而这个雕塑的背后就承载了历史的佳话,要将这个符号加以转化使得游客既游览了古城,也了解了古城历史。松潘有很多人文古迹,苯波教的寺院、藏传佛教的寺院、清真寺等等,它们历史悠久,不仅是信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宏大的人文建筑景观。再辅以自然景色:迷人的高原风光、葱郁的原始森林,多姿的民族风情,将这些历史文化符号深入发掘进行优化配置,对其发展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第三,依托九寨沟旅游线路。松潘古城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成为了“大九寨”的国际旅游区核心枢纽,有它自身的战略地位,如何依托九寨沟线路将松潘古城带出去,是机会也是挑战。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形成集群区域,会大大带动其发展。
  (四)Threats 威胁
  首先,松潘处于西南,交通本就没国内其他地方方便,而要进行道路升级,或许只能通过在山里打隧道来建高速路。要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全面覆盖,仍需很大的努力,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其次,面临来自国内四大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阆中古城和平遥古城的竞争。它们背后同样承载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也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而被开发利用,但松潘古城的知名度却远不及这四个,有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松潘古城。
  第三,就其自身而言,虽在饮食、衣饰及特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民族产品的类型太少同质化太严重,产品层次单一。游客每到一个古城,看到的几乎是一样的商品,无创新只是简单复制,而民族的首饰银饰、手工艺品等,也渐渐成为了古城的常规产品,只要在古城都会有这些同质化的产品,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吸引力,同时还给游客造成一种古城除地理位置不同以外,其他都一样的感觉。
  第四,经营模式没有特色,宣传力度不够。古建筑古城墙虽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规划,但商业区也无统一规划,到处是人挤人,一片混乱的感觉。加之自身宣传力度不够,除本省及相邻省份,国内其他地方的民众根本没听说过松潘古城,要以什么样的主题定位,将其打造出去,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松潘古城发展的建议
  首先,作为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城内许多建筑遗址,在一定程度修缮基础上尽量保持原貌,或者加以新的现代元素,能将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和谐。
  其次,为避免商品同质化现象,要进行创新。古城有汉藏回羌,就好比羌族,他们的羌绣以及挑花技艺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向游客展示他们民族的挑花刺绣,既发展了旅游,又向游客展示了民族文化。
  第三,虽古城处于两山之间,横向发展受局限,但可对两山开发利用,可就其作为自然资源来发展,若技术等要求允许的话,可将两山进行挖掘开采利用等,要合理利用区位条件。虽城内道路狭窄,可派遣安保人员进行秩序维护。
  第四,古城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产品有效转化,创新出一系列文化产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古城越来越同质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太过于商业化,并且未能将古城自身历史文化,很好的切入到产品开发当中去。所以古城发展要有创新,体现在物质性的产品上,可以形成产业链,以便更好的挖掘其衍生产品,形成不一样的视觉效应。
  总之,古城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斩断其历史,它就是一座失了灵魂的建筑而已。如何通过古城传承文化实现古城复兴,是值得每个人思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
  [1]陈爱,舒科,廖丹.松潘古城的人文解读与旅游优化理念剖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5期
  [2]周群华.松潘古城考[J].四川文物.1991第6期
  [3]张典等修、徐湘等纂:《松潘县志》,民国十三年(1924年)刻本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其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但却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舞蹈的神韵,脱胎换骨于戏曲舞蹈而演变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堪称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中国古典舞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的尊崇,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本文通过对徒手训练与剑、袖训练的比较分析,上升至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舞蹈的传
期刊
【摘要】:西方语言学19世纪产生,19世纪末传入中国并用于汉语研究,本文将从西方语言学用于汉语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出发,对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探讨。  【关键词】:西方语言学;结构主义;汉语;音义结合体;演变  语言学是高校中文系的学生要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  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至今一直存在发展。其分支学科亲属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法学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假期外出旅游,旅游的方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又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兴化市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旅游中注入文化氛围、文化内涵、文化精神,将会进一步推动兴化市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本文正是以兴化市为例阐述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提出加快兴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文
期刊
【摘要】:佛教在魏晋时期的发展,影响到书法、绘画、雕塑等各个领域,魏晋书法在大的历史环境下与佛教进行结合,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佛教与书法互相推动,相互促进,是这一时期不可回避的话题。  【关键词】:佛教;魏晋书法;历史背景  一、佛教在魏晋时期的发展  从汉朝以来,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政治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等社会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频繁的时期,各个朝代如
期刊
【摘要】: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郑母村素有状元故里的美称,历史上曾出过四名宰相和尚书级高官,状元赵秉忠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多个版本分析了状元赵秉忠与貔子精的故事。  【关键词】:状元;赵秉忠;貔子精  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有一个叫郑母的小村庄,素有状元故里的美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这个小村庄历史上曾出过四名宰相、尚书级的高官:北宋名相王曾、元朝尚书董进、明代侍郎冀镧、状元赵秉忠等,因他们均
期刊
【摘要】:“妙悟说”是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提出的一个著名范畴,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同时提出“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妙悟”看以看做一种直觉思维,一种欣赏、鉴赏的能力。柏拉图的“迷狂说”是指诗人创作是靠神灵凭附,是神附体,不是代表自己在说话而是代表神在说话,认为是一种灵感。同样是文学创作理论,中西两种观点有精神的相似也有些许的不同,此篇文章将尝试从宗教渊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在社会中的普及度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就未来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传统武术;现状;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现如今,在传
期刊
【摘要】:甲骨文作为一种古代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通行于殷商晚期600余年,主要用于占卜和记事,但是它现在的“使用性”几乎没有了,成为文字史研究的对象,解读上古文明的工具。最初看到甲骨文时对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印象最深,甲骨文具有绰约多姿的形态,高古雄强、潦倒纤秀的艺术风格,甲骨文的线条简练,趣味性极强,令我为之向往。但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很多让我苦恼的问题,例如甲骨文的形象和体状,一般是
期刊
【摘要】:法律英语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法律文本翻译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从典型的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翻译为实例,词汇及句构两个层面上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汉译英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功能对等原则;合同法;汉译英;应用  一、引言  英汉法律语言作为两种不同法律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要完整准确地传达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等信息,实现两种法系间的
期刊
【摘要】:方言语法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像河南方言那样不为广大方言研究者所重视的方言点,其方言语法研究显得相对落后。正阳话中的助词“哩”是一个非常具有正阳方言特色的词语,使用频率高,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本文将形式与意义相结合,从句法分布、语法意义、语用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