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甲骨文作为一种古代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通行于殷商晚期600余年,主要用于占卜和记事,但是它现在的“使用性”几乎没有了,成为文字史研究的对象,解读上古文明的工具。最初看到甲骨文时对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印象最深,甲骨文具有绰约多姿的形态,高古雄强、潦倒纤秀的艺术风格,甲骨文的线条简练,趣味性极强,令我为之向往。但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很多让我苦恼的问题,例如甲骨文的形象和体状,一般是以它所表示的实物的繁简来决定大小的,字的结构没有确定性,有的一个字特别长,往往会占据好几个字的地方,这样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的同时也容易把字写成错字,再者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子契刻在比较硬的骨头上,用毛笔写出来是甲骨文书法的另一种形式,有时候一些特别细且方笔的字也不太好表现,书法创作应当把握个性化和创作性。我们现正处于文化繁荣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书坛也是一片繁荣景象,我们应当主张书法创作的讲求传统基础上的个性张扬,惟有弘扬个性,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关键词】: 创作;甲骨文渊源;特点;问题;启示
一 甲骨文的综述
甲骨文作为一种古代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和任何事物一样,它也有着自身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甲骨文通行于殷商晚期六百余年,但是它现在几乎没有“使用性”,成为一种文字史研究的对象,一种解读上古文明的工具。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在甲骨文中,“华”与“夏”二字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如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甲骨文中频繁地提到“羌”这个字,意为奴隶。
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汉文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手段。商超后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是我们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是在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发现的,它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才有了现在完整的汉字演化系统。甲骨文的记载,为我们了解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信使,安阳殷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最单纯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甲骨文是我们汉字的萌芽,为甲骨文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没有甲骨文的发现,不可能有甲骨文书法这样一种令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与之同时甲骨文书法艺术历经百年的研究和发扬,也促进了甲骨文学科全方位、深入的发展。广大的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可以在探索,发现,创作甲骨文书法的时候向古文字学和考古方面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最初看到甲骨文时对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印象最深,甲骨文具有绰约多姿的形态,高古雄强、潦倒纤秀的艺术风格,甲骨文的线条简练,趣味性极强,令我为之向往。
二 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字,还是一幅幅以线条为载体的画,一个个简单的字就可以表现出整个物体的特点。图画文字,也不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具体描绘,只是捕捉最有特点的部分简笔写出来。例如:“戌”字的写法,在甲骨文中“戌”最初是向左的一把斧钺类古兵器,后来又产生出向右的斧钺类古兵器。从大体上来看甲骨文很多都具有这种较强的象形性,把物体的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
甲骨文中还有是根据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意思会合在一起的,这样的字不会有固定的偏旁,因而一个字的写法也会有很多。例如:(祝)字的写法,偏旁类似某种供奉的东西,部首似一个人跪地祝福,从这个字可以看出祝的偏旁不固定,时有时无,时而是两横一竖,时而是一横一竖。再例如 “戍”字的不同写法,左边象一个人,右边象一个戈,偏旁和部首可以随意组合,意思是人用戈来守卫边疆。
甲骨文的体状大小一般是以它所表示的实物的繁简来决定,有的一个字特别长,往往会占据好几个字的地方,例如:(乳)字、(声)字、(渔)字等,“渔”表示的就是捕鱼的样子,所以表现的比较繁琐,会占据很多字的位置。但像(月)字,表现的比较单一,所以就比较简单。
甲骨文是用刀子契刻在比较硬的骨头上的,所以它的笔画比较纤细,而且方笔居多。例如:(丙)字、(方)字、(国)字等,这些字的刀刻痕迹明显,没有柔软的转折。结构上来看,甲骨文字的长短大小都不一定,有的字可以占据几个字的位置,看起来参差错落;有的则是整整齐齐非常的严整庄重,所以能显现出古朴雄强,绰约多姿的无线趣味。 三 运用甲骨文来创作遇到的问题:
3.1 字数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一共出土了甲骨十五万多片,到现在为止,在出土的甲骨上所刻有的单字大约有四千五百个,而可以解毒出来的字只有一千五百个左右。
在甲骨文书法创作中,会经常遇到甲骨文字中没有的字,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借代”、“通假”、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它的异体字来借代、或者是同音近字来借代、或者是用意思相近的字互相借代,但是如果以上方法都用了还是找不到,那就可以用“借替”的方法,所谓借替就是借用其他的古文字来替代,最好就是借用靠近殷商末期的西周金文,他们之间的构形相近。但是如果是借来的其他古文字,也需要用甲骨文的笔意去书写,这样才会整体显得一致。
在甲骨文书法创作过程中,“甲骨文字典”和“古文字通假字字典”及相关的“考释专著”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借、代还是替都要有所出处、有依据,一定不可以使用自造字。
3.2 异体字的选择
在创作过程中,由于甲骨文中的异体字很多,即使是相同的一个字,也要有所选择,找出与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相适应的异体字形。如果所创作的作品字数较少,就可以选择一些笔画简单,字形优美的甲骨文来创作,这样可以较好地表现出甲骨文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形象和意态。如果所创作的作品字数较多,那就得根据甲骨文字的大小,结体的复杂和简单,多变的选择,来达到参差变化的效果。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果会有同样的字重复出现,那就尽量选择形态不一的异体字,这样就不会显得单调重复。有意识的选择甲骨文作品的字形组合,可以使作品变化丰富优美。
3.3 创作时要注意甲骨文结构的象形趣味性
甲骨文的字形结构非常优美,据已故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的统计,象形字大约占甲骨文单字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七。这些象形字一般虽然只是寥寥数笔,线条非常简单,大致的勾勒出它所要表现出的物体,但也能表现的惟妙惟肖,神形具备,例如(山)、(鱼)、(龟)、(燕)、(鹿)、(鸟)等字,生动形象,象形特征明显。这么多的象形字,每一个都用简单的笔画,象征性的用图表示出物体的大致轮廓和外形特征,甲骨文中(虎)字的象形,身上具有斑纹,张着大嘴,像极了猛虎;(象)字的象形,有着很长的鼻子,挺着大肚子;这些象形字为我们甲骨文的书法创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创作空间。就像我们用书法中的笔法来画画一样,如何巧妙的用书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画画讲究结构,书法亦然,需要根据作品仔细揣测甲骨文在作品中的位置,书法中的每一笔,都蕴含有天然中的灵性,与甲骨文相结合,散发出极强的趣味性,要让欣赏的人看出甲骨文所表达的意境和趣味。所以排列和组合这些甲骨文都需要仔细的考量和讲究。
3.4 章法形式美
书法艺术,起于用笔,基于结字,美于气韵。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的物质形态时,要注意到章法形式美的重要作用。
在汉字萌芽的时候,甲骨文是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很难有长篇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一般只有几个或者几行,而且书写的时候都比较自由,这些文字与其载体相和谐统一,如果独立去观赏,审美价值不免有些偏差。所以我创作的时候,尝试去把殷商甲骨文原有的那种气息和现代的笔墨气息相结合,用现代的笔墨,朱砂等元素作为背景,来寻找甲骨文那种古朴自然,高古雄强,醇厚质朴的感觉。
在章法地布置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整体的气息调和,笔墨背景平和自然,模仿兽骨的中间部分作为整幅作品的高潮;其次,章法的布白方面,计白当黑,虚实相间;最后,字与字的外形要和谐统一。因为甲骨文的笔意精神,借现代书法艺术的线条美和墨色相间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单纯、质朴、简单、回归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个物欲横流,到处都充满了诱惑的时代,守住本心才是使心明净,进而使真性显现。看到甲骨文那古朴的线条,只令我心静如水,返璞归真。
【关键词】: 创作;甲骨文渊源;特点;问题;启示
一 甲骨文的综述
甲骨文作为一种古代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和任何事物一样,它也有着自身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甲骨文通行于殷商晚期六百余年,但是它现在几乎没有“使用性”,成为一种文字史研究的对象,一种解读上古文明的工具。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在甲骨文中,“华”与“夏”二字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如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甲骨文中频繁地提到“羌”这个字,意为奴隶。
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汉文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手段。商超后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是我们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是在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发现的,它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才有了现在完整的汉字演化系统。甲骨文的记载,为我们了解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信使,安阳殷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最单纯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甲骨文是我们汉字的萌芽,为甲骨文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没有甲骨文的发现,不可能有甲骨文书法这样一种令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与之同时甲骨文书法艺术历经百年的研究和发扬,也促进了甲骨文学科全方位、深入的发展。广大的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可以在探索,发现,创作甲骨文书法的时候向古文字学和考古方面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最初看到甲骨文时对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印象最深,甲骨文具有绰约多姿的形态,高古雄强、潦倒纤秀的艺术风格,甲骨文的线条简练,趣味性极强,令我为之向往。
二 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字,还是一幅幅以线条为载体的画,一个个简单的字就可以表现出整个物体的特点。图画文字,也不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具体描绘,只是捕捉最有特点的部分简笔写出来。例如:“戌”字的写法,在甲骨文中“戌”最初是向左的一把斧钺类古兵器,后来又产生出向右的斧钺类古兵器。从大体上来看甲骨文很多都具有这种较强的象形性,把物体的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
甲骨文中还有是根据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意思会合在一起的,这样的字不会有固定的偏旁,因而一个字的写法也会有很多。例如:(祝)字的写法,偏旁类似某种供奉的东西,部首似一个人跪地祝福,从这个字可以看出祝的偏旁不固定,时有时无,时而是两横一竖,时而是一横一竖。再例如 “戍”字的不同写法,左边象一个人,右边象一个戈,偏旁和部首可以随意组合,意思是人用戈来守卫边疆。
甲骨文的体状大小一般是以它所表示的实物的繁简来决定,有的一个字特别长,往往会占据好几个字的地方,例如:(乳)字、(声)字、(渔)字等,“渔”表示的就是捕鱼的样子,所以表现的比较繁琐,会占据很多字的位置。但像(月)字,表现的比较单一,所以就比较简单。
甲骨文是用刀子契刻在比较硬的骨头上的,所以它的笔画比较纤细,而且方笔居多。例如:(丙)字、(方)字、(国)字等,这些字的刀刻痕迹明显,没有柔软的转折。结构上来看,甲骨文字的长短大小都不一定,有的字可以占据几个字的位置,看起来参差错落;有的则是整整齐齐非常的严整庄重,所以能显现出古朴雄强,绰约多姿的无线趣味。 三 运用甲骨文来创作遇到的问题:
3.1 字数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一共出土了甲骨十五万多片,到现在为止,在出土的甲骨上所刻有的单字大约有四千五百个,而可以解毒出来的字只有一千五百个左右。
在甲骨文书法创作中,会经常遇到甲骨文字中没有的字,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借代”、“通假”、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它的异体字来借代、或者是同音近字来借代、或者是用意思相近的字互相借代,但是如果以上方法都用了还是找不到,那就可以用“借替”的方法,所谓借替就是借用其他的古文字来替代,最好就是借用靠近殷商末期的西周金文,他们之间的构形相近。但是如果是借来的其他古文字,也需要用甲骨文的笔意去书写,这样才会整体显得一致。
在甲骨文书法创作过程中,“甲骨文字典”和“古文字通假字字典”及相关的“考释专著”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借、代还是替都要有所出处、有依据,一定不可以使用自造字。
3.2 异体字的选择
在创作过程中,由于甲骨文中的异体字很多,即使是相同的一个字,也要有所选择,找出与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相适应的异体字形。如果所创作的作品字数较少,就可以选择一些笔画简单,字形优美的甲骨文来创作,这样可以较好地表现出甲骨文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形象和意态。如果所创作的作品字数较多,那就得根据甲骨文字的大小,结体的复杂和简单,多变的选择,来达到参差变化的效果。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果会有同样的字重复出现,那就尽量选择形态不一的异体字,这样就不会显得单调重复。有意识的选择甲骨文作品的字形组合,可以使作品变化丰富优美。
3.3 创作时要注意甲骨文结构的象形趣味性
甲骨文的字形结构非常优美,据已故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的统计,象形字大约占甲骨文单字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七。这些象形字一般虽然只是寥寥数笔,线条非常简单,大致的勾勒出它所要表现出的物体,但也能表现的惟妙惟肖,神形具备,例如(山)、(鱼)、(龟)、(燕)、(鹿)、(鸟)等字,生动形象,象形特征明显。这么多的象形字,每一个都用简单的笔画,象征性的用图表示出物体的大致轮廓和外形特征,甲骨文中(虎)字的象形,身上具有斑纹,张着大嘴,像极了猛虎;(象)字的象形,有着很长的鼻子,挺着大肚子;这些象形字为我们甲骨文的书法创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创作空间。就像我们用书法中的笔法来画画一样,如何巧妙的用书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画画讲究结构,书法亦然,需要根据作品仔细揣测甲骨文在作品中的位置,书法中的每一笔,都蕴含有天然中的灵性,与甲骨文相结合,散发出极强的趣味性,要让欣赏的人看出甲骨文所表达的意境和趣味。所以排列和组合这些甲骨文都需要仔细的考量和讲究。
3.4 章法形式美
书法艺术,起于用笔,基于结字,美于气韵。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的物质形态时,要注意到章法形式美的重要作用。
在汉字萌芽的时候,甲骨文是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很难有长篇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一般只有几个或者几行,而且书写的时候都比较自由,这些文字与其载体相和谐统一,如果独立去观赏,审美价值不免有些偏差。所以我创作的时候,尝试去把殷商甲骨文原有的那种气息和现代的笔墨气息相结合,用现代的笔墨,朱砂等元素作为背景,来寻找甲骨文那种古朴自然,高古雄强,醇厚质朴的感觉。
在章法地布置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整体的气息调和,笔墨背景平和自然,模仿兽骨的中间部分作为整幅作品的高潮;其次,章法的布白方面,计白当黑,虚实相间;最后,字与字的外形要和谐统一。因为甲骨文的笔意精神,借现代书法艺术的线条美和墨色相间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单纯、质朴、简单、回归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个物欲横流,到处都充满了诱惑的时代,守住本心才是使心明净,进而使真性显现。看到甲骨文那古朴的线条,只令我心静如水,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