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是圣洁、美丽的,且一个人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在优化整体教学效果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具体来说,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希望能提供参考。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与学生生命安全相关的事故时有发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等,因此教育过程中的生命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点。
具体来说,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的初始阶段,年龄较小,对于个人及他人的生命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对此,当他们受到某种刺激后,就容易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从而对其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真正感悟生命的本质。
2.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紧张的学习中,个人兴趣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巨大的学习压力无法得到释放,难以宣泄个人的消极情感,这极易导致学生形成极端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大多取决于个人存在的意义,对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爱生活、爱自己、爱他人,互相关爱、尊重。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即大多数教师都过于注重理论性教学,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人文性,导致学生思维的發展受到一定阻碍。对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理论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从而在为学生生命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生命的产生和繁殖,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生命产生一定的敬畏之情。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分娩的内容,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应当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并且体会父母的辛苦。如此一来,则能够为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2.开展鉴赏教学活动
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它与生命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说,语文是一门教学课程,生命教育则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阅历以及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生命观念。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这是现阶段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落实的重要任务之一。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大致阅读文本内容,从而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基本了解。随后,教师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并将印象最深刻、最让自己感动的部分标出来。进而引导和鼓励学生分享这些内容,并且就个人的真实想法进行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情感思维,在思维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最让自己动容的就是“雨来为了掩护区上的交通员,忍住一切诱惑,宁愿被打也不出卖交通员”,在此情形下,教师就应把握时机,引申出生命教育,让学生对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等高尚品格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主旨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3.注重思维的培养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使学生自主想象、自主发挥,使其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的时候,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大家认为司马光聪明吗?让学生就该问题展开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得知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司马光是聪明的,因为他在危急时刻想出了办法,将水缸里的小朋友救了出来。然而有少部分学生则认为司马光并不聪明,只是其他小朋友太过迟钝。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说其他小朋友迟钝呢?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学生答道:“家长教育我们不能在危险的地方玩耍,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但是这些小朋友依旧如此,还掉进水缸,就是没有将家长的话放在心里。并且当那位小朋友掉进缸里后,其他小朋友就跑了……”接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和完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引导:“大家从本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生A答道:“遇到问题时应当保持清醒,冷静应对!”学生B答道:“不单独去危险的地方玩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这样不但可以切实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生命是人的载体,也是人的根本,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注重自主思维培养,这样就能够将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汪加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1期。
[2] 陈坤、梁万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7期。
[3] 完兴华《关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2期。
(孙苑,1980年生,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具体来说,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希望能提供参考。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与学生生命安全相关的事故时有发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等,因此教育过程中的生命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点。
具体来说,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的初始阶段,年龄较小,对于个人及他人的生命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对此,当他们受到某种刺激后,就容易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从而对其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真正感悟生命的本质。
2.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紧张的学习中,个人兴趣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巨大的学习压力无法得到释放,难以宣泄个人的消极情感,这极易导致学生形成极端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大多取决于个人存在的意义,对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爱生活、爱自己、爱他人,互相关爱、尊重。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即大多数教师都过于注重理论性教学,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人文性,导致学生思维的發展受到一定阻碍。对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理论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从而在为学生生命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生命的产生和繁殖,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生命产生一定的敬畏之情。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分娩的内容,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应当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并且体会父母的辛苦。如此一来,则能够为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2.开展鉴赏教学活动
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它与生命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说,语文是一门教学课程,生命教育则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阅历以及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生命观念。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这是现阶段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落实的重要任务之一。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大致阅读文本内容,从而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基本了解。随后,教师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并将印象最深刻、最让自己感动的部分标出来。进而引导和鼓励学生分享这些内容,并且就个人的真实想法进行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情感思维,在思维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最让自己动容的就是“雨来为了掩护区上的交通员,忍住一切诱惑,宁愿被打也不出卖交通员”,在此情形下,教师就应把握时机,引申出生命教育,让学生对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等高尚品格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主旨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3.注重思维的培养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使学生自主想象、自主发挥,使其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的时候,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大家认为司马光聪明吗?让学生就该问题展开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得知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司马光是聪明的,因为他在危急时刻想出了办法,将水缸里的小朋友救了出来。然而有少部分学生则认为司马光并不聪明,只是其他小朋友太过迟钝。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说其他小朋友迟钝呢?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学生答道:“家长教育我们不能在危险的地方玩耍,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但是这些小朋友依旧如此,还掉进水缸,就是没有将家长的话放在心里。并且当那位小朋友掉进缸里后,其他小朋友就跑了……”接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和完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引导:“大家从本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生A答道:“遇到问题时应当保持清醒,冷静应对!”学生B答道:“不单独去危险的地方玩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这样不但可以切实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生命是人的载体,也是人的根本,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注重自主思维培养,这样就能够将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汪加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1期。
[2] 陈坤、梁万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7期。
[3] 完兴华《关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2期。
(孙苑,1980年生,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