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责任,在高中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当前很多高中体育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
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的是体魄强健、博学多才,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经不起困难与挫折的磨练,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常的能力,也很难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当前,加强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培养起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它能够驱使个体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主动参与,并能克服困难。对于学生来说,强壮的身体是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基础,尽管这种需要有时不是从内心产生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学生也需要用体育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强体质,满足生理、心理的需求。正是这些基本的需要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愿望以及对体育的价值取向,成为他们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这种需求,加强体育学习重要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体育对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和远期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生理、心理需求逐步过渡到社会需求的目标上,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
二、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的辩证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既是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并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过程,同时又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进行教育的过程。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下面我从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
(一)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在体育教学的方法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精确地讲解、优美地示范,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不断参与的热情。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有了热情,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态度就会发生转变,就原来的“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样的体育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愉快和享受的体验,而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容易培养自身健康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
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特别是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教育。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运动技术,对广大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多一些运动能力,可以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促进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如武术这门课有比较多的青少年学生热衷于散手,而套路特别是太极拳误认为只适用于老年人。这就是学生不懂的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作用,学生明确了其价值,就会认真去学、用心去学。
2.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带来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喜欢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
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的准、传的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二)培养意志力。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部分的体育学习项目是充满单调、枯燥和困难的,是艰苦复杂的体力劳动。各种问题无时不有,各种困难无时不在。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退却、缺乏信心等心理现象。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呢? 1.通过用名人、名言来对照自己、督自己,矫正不良的行为。
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的习惯。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用同龄人的榜样来教育孩子,如某某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我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技术要领的基础上,不断地为学生渗透些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再如单杆的教学,各种障碍跑,越野跑等。必要时,降低学习的难度和要求,要知道,培养孩子的信心,不只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有的孩子学习有障碍,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他们就沾沾自喜,愉悦的心情能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才能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
2.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如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3.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例如:耐久跑,单调、枯燥,学生的生理反应强烈;支撑跳跃,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所以,体育教学中,应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力所能及,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采用游戏、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其次,教师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处在轻松恰恰,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从而增强其克服活动中的障碍和干扰,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得学习活动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学中对于执拗、顽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其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使其理解顽固与顽强的区别;对于怯懦的学生,应多加鼓励,以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
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训练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地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根据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并且努力达到目标。
2.创设成功教学情境。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进行的身体练习,通过正确的评价,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产生成功的体验。
3.诱导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教态去改进。针对中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异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多次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
如练习立定跳远项目,教师先按学生情况,课前划好相距1.2米到1.5米的平行线五条,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三级蛙跳5-8次,五级蛙跳3-5次,五级单足跳5-8次,游戏活动两人交替“搬动”过“五关”(五线)2-3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自始至终,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做到既有汗水又有笑声。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机、幻灯投影、电脑动画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把一些体育竞赛和一些教师无法做慢动作分解的项目在学生眼中展现,从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
4.创设新颖教学内容。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技巧侧手翻的教学时,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短时间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又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
5.开展游戏竞赛。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体操横箱分腿腾跃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克服了跳横箱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们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等。再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不仅比一比谁投得远,还要比一比谁滑步滑得好,比一比谁能牢记教师所讲的技术要领等。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6.正确评价学生的成绩和态度。
对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的成绩和态度,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适当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起到一种正面刺激强化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法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调节情绪,使他们服从于理性和意志,教会他们调节情绪,控制心境的方法。为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适宜和情绪激活水平。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适度的情绪紧张状态,以激起学生积极、深刻的情绪体验,以此培养学生适宜的情绪。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增强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克服消极的情绪体验,激发积极的情绪。
3.注意教师自身仪表的影响。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老师的仪表美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就会给学生产生不好的甚至厌恶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辟如,同是一位老师身穿体操服给学生上体操课和穿着普通制服上体操课,学生的情绪大不一样,前者学生会全神贯注,意气风发;后者,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不易集中,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此外,教师的教学表情、教学语言,教学示范动作等,也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的,对学生非智力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一项较为复杂、艰难的工作。体育教学应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开发学生智力,提高非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的体质、知识、能力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山石.《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中国教育教派学论坛》,2008.08.
[2] 石国峰.《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育发展与创新》,2006.12.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
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的是体魄强健、博学多才,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经不起困难与挫折的磨练,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常的能力,也很难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当前,加强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培养起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它能够驱使个体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主动参与,并能克服困难。对于学生来说,强壮的身体是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基础,尽管这种需要有时不是从内心产生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学生也需要用体育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强体质,满足生理、心理的需求。正是这些基本的需要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愿望以及对体育的价值取向,成为他们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这种需求,加强体育学习重要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体育对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和远期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生理、心理需求逐步过渡到社会需求的目标上,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
二、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的辩证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既是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并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过程,同时又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进行教育的过程。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下面我从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
(一)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在体育教学的方法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精确地讲解、优美地示范,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不断参与的热情。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有了热情,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态度就会发生转变,就原来的“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样的体育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愉快和享受的体验,而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容易培养自身健康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
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特别是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教育。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运动技术,对广大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多一些运动能力,可以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促进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如武术这门课有比较多的青少年学生热衷于散手,而套路特别是太极拳误认为只适用于老年人。这就是学生不懂的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作用,学生明确了其价值,就会认真去学、用心去学。
2.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带来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喜欢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
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的准、传的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二)培养意志力。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部分的体育学习项目是充满单调、枯燥和困难的,是艰苦复杂的体力劳动。各种问题无时不有,各种困难无时不在。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退却、缺乏信心等心理现象。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呢? 1.通过用名人、名言来对照自己、督自己,矫正不良的行为。
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的习惯。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用同龄人的榜样来教育孩子,如某某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我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技术要领的基础上,不断地为学生渗透些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再如单杆的教学,各种障碍跑,越野跑等。必要时,降低学习的难度和要求,要知道,培养孩子的信心,不只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有的孩子学习有障碍,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他们就沾沾自喜,愉悦的心情能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才能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
2.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如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3.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例如:耐久跑,单调、枯燥,学生的生理反应强烈;支撑跳跃,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所以,体育教学中,应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力所能及,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采用游戏、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其次,教师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处在轻松恰恰,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从而增强其克服活动中的障碍和干扰,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得学习活动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学中对于执拗、顽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其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使其理解顽固与顽强的区别;对于怯懦的学生,应多加鼓励,以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
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训练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地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根据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并且努力达到目标。
2.创设成功教学情境。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进行的身体练习,通过正确的评价,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产生成功的体验。
3.诱导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教态去改进。针对中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异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多次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
如练习立定跳远项目,教师先按学生情况,课前划好相距1.2米到1.5米的平行线五条,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三级蛙跳5-8次,五级蛙跳3-5次,五级单足跳5-8次,游戏活动两人交替“搬动”过“五关”(五线)2-3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自始至终,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做到既有汗水又有笑声。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机、幻灯投影、电脑动画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把一些体育竞赛和一些教师无法做慢动作分解的项目在学生眼中展现,从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
4.创设新颖教学内容。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技巧侧手翻的教学时,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短时间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又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
5.开展游戏竞赛。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体操横箱分腿腾跃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克服了跳横箱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们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等。再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不仅比一比谁投得远,还要比一比谁滑步滑得好,比一比谁能牢记教师所讲的技术要领等。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6.正确评价学生的成绩和态度。
对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的成绩和态度,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适当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起到一种正面刺激强化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法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调节情绪,使他们服从于理性和意志,教会他们调节情绪,控制心境的方法。为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适宜和情绪激活水平。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适度的情绪紧张状态,以激起学生积极、深刻的情绪体验,以此培养学生适宜的情绪。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增强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克服消极的情绪体验,激发积极的情绪。
3.注意教师自身仪表的影响。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老师的仪表美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就会给学生产生不好的甚至厌恶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辟如,同是一位老师身穿体操服给学生上体操课和穿着普通制服上体操课,学生的情绪大不一样,前者学生会全神贯注,意气风发;后者,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不易集中,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此外,教师的教学表情、教学语言,教学示范动作等,也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的,对学生非智力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一项较为复杂、艰难的工作。体育教学应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开发学生智力,提高非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的体质、知识、能力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山石.《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中国教育教派学论坛》,2008.08.
[2] 石国峰.《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育发展与创新》,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