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激烈的挑战,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结合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培养儿童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课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这一观点已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就音乐教学法的实际教法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创造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激烈的挑战,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结合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培养儿童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已成为当代儿童素质教育的一大特征,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运营多种方法、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是有限的,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暂时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空间自由飞翔,展开他们无限的智慧。
1.利用插图来启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画、音乐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它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在形象感知、抒发情感上又各有特色。如绘画更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很容易被孩子所接受。若在教学中利用这条感知渠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启迪学生的想象,达到互相渗透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对识字不多的学生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如《小宝宝睡着了》的教学中,因能为七年级学生唱歌带着一定的困难,倘若能很好地利用插图,看着图上的星星、月亮、白云、小鸟、小宝宝睡觉的形象,用讲故事的方式勾画出图画上的内容,再加上教师的范唱,不用更多的启发,学生也能唱得出神入化。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许多画家在作画的时候,喜欢听音乐,从音乐中得到启示,得到灵感,诱发想象力;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也刻意追求视觉和听觉效果的统一,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充分把握绘画和音乐的相互渗透的特点和利用小朋友喜欢用图画表现孩子想法的心理特点,开展了“听音乐——想象——画画”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画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在唱歌中启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儿童对唱歌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一首新的歌曲通常听两三遍便大致可以哼出来,但此时演唱出来的歌曲是淡而无谓的,仅仅只在模仿中。在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呢?笔者认为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创作”,创作自然离不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内容、作者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并用来处理歌曲的演唱,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这个过程可以更为简单,直接根据歌词或直观的画面等来处理歌曲的演唱。在教唱《小雨沙沙》这一课时,当学生学会之后,我就问:“你们认为这首歌怎样唱效果会更好?”学生简短的讨论之后就开始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下小雨的声音是很轻的,所以“沙沙沙”应该唱轻一些;有的说种子说话我们是听不见的,也应该唱轻一些;有的说小雨落在地上、水里是“蹦蹦跳”的,应该唱得轻快一些。对于学生的这些意见,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让学生按自己的意见演唱一遍,效果果然比原来好得多。对于自己“二度创作”出来的作品,学生唱得十分认真、投入。
3.在听赏教学中,启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听赏教学是七年级音乐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很多教师因为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所以教学中往往重于“听”,而忽视了“赏”,更缺少让学生主动去“想”。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不利的。我们再让学生听赏一首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情绪,是热烈奔放的,还是抒情优美的;是欢快喜悦的,还是缓慢忧伤的,等等。其次,要通过对歌曲背景、作者、节奏特点、旋律风格及歌词涵义等的介绍,使学生对听赏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而理解歌曲的情绪,再结合歌词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通过写景写情,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勾画出优美的大自然风光以及学生划船的欢乐心情。同样,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更需要将视觉、听觉、动作与想象相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例如,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课本用六副图画揭示了乐曲的内容。利用这些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从直观的感知出发,去想象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马蹄声、小骑兵欢乐的歌舞、风雨中小骑兵前进的步伐、雨过天晴后小骑兵喜悦的心情以及渐渐远去的情景。
丰富想象与联想能深化音乐作品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描述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但作为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忽对学生合理的想象轻易的否定。似乎隐约描写的一定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要鼓励学生去想,只要不违背音乐的本意,就是异想天开也要给予肯定,这是学生想象的动力。
二、在节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在节奏教学中,不应停留在单纯的、机械的技巧训练,除了结合音乐的其他表现手段外,还应该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引导学生为从生活中创设节奏,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2)指导学生进行节奏打击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
(3)结合游戏尝试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之,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寻找激发学生创造动机的因素,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新的教案,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其探索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去实现音乐教育最理想的境界:“音乐——|想象——幻想——创造”。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创造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激烈的挑战,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结合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培养儿童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已成为当代儿童素质教育的一大特征,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运营多种方法、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是有限的,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暂时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空间自由飞翔,展开他们无限的智慧。
1.利用插图来启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画、音乐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它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在形象感知、抒发情感上又各有特色。如绘画更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很容易被孩子所接受。若在教学中利用这条感知渠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启迪学生的想象,达到互相渗透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对识字不多的学生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如《小宝宝睡着了》的教学中,因能为七年级学生唱歌带着一定的困难,倘若能很好地利用插图,看着图上的星星、月亮、白云、小鸟、小宝宝睡觉的形象,用讲故事的方式勾画出图画上的内容,再加上教师的范唱,不用更多的启发,学生也能唱得出神入化。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许多画家在作画的时候,喜欢听音乐,从音乐中得到启示,得到灵感,诱发想象力;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也刻意追求视觉和听觉效果的统一,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充分把握绘画和音乐的相互渗透的特点和利用小朋友喜欢用图画表现孩子想法的心理特点,开展了“听音乐——想象——画画”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画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在唱歌中启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儿童对唱歌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一首新的歌曲通常听两三遍便大致可以哼出来,但此时演唱出来的歌曲是淡而无谓的,仅仅只在模仿中。在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呢?笔者认为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创作”,创作自然离不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内容、作者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并用来处理歌曲的演唱,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这个过程可以更为简单,直接根据歌词或直观的画面等来处理歌曲的演唱。在教唱《小雨沙沙》这一课时,当学生学会之后,我就问:“你们认为这首歌怎样唱效果会更好?”学生简短的讨论之后就开始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下小雨的声音是很轻的,所以“沙沙沙”应该唱轻一些;有的说种子说话我们是听不见的,也应该唱轻一些;有的说小雨落在地上、水里是“蹦蹦跳”的,应该唱得轻快一些。对于学生的这些意见,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让学生按自己的意见演唱一遍,效果果然比原来好得多。对于自己“二度创作”出来的作品,学生唱得十分认真、投入。
3.在听赏教学中,启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听赏教学是七年级音乐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很多教师因为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所以教学中往往重于“听”,而忽视了“赏”,更缺少让学生主动去“想”。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不利的。我们再让学生听赏一首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情绪,是热烈奔放的,还是抒情优美的;是欢快喜悦的,还是缓慢忧伤的,等等。其次,要通过对歌曲背景、作者、节奏特点、旋律风格及歌词涵义等的介绍,使学生对听赏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而理解歌曲的情绪,再结合歌词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通过写景写情,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勾画出优美的大自然风光以及学生划船的欢乐心情。同样,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更需要将视觉、听觉、动作与想象相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例如,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课本用六副图画揭示了乐曲的内容。利用这些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从直观的感知出发,去想象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马蹄声、小骑兵欢乐的歌舞、风雨中小骑兵前进的步伐、雨过天晴后小骑兵喜悦的心情以及渐渐远去的情景。
丰富想象与联想能深化音乐作品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描述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但作为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忽对学生合理的想象轻易的否定。似乎隐约描写的一定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要鼓励学生去想,只要不违背音乐的本意,就是异想天开也要给予肯定,这是学生想象的动力。
二、在节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在节奏教学中,不应停留在单纯的、机械的技巧训练,除了结合音乐的其他表现手段外,还应该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引导学生为从生活中创设节奏,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2)指导学生进行节奏打击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
(3)结合游戏尝试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之,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寻找激发学生创造动机的因素,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新的教案,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其探索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去实现音乐教育最理想的境界:“音乐——|想象——幻想——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