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的管理也称“人本管理”,是当前时代发展产生的新型的管理模式,学校的人本管理是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发挥出人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校内外,达到个人实现与学校发展的统一。本文从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出发,结合传统学校管理的弊端,提出了人本管理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学校管理;实践
以人为本的管理也称“人本主义管理”简称为“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管理中提倡尊重满足人、依靠人塑造人、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理想进行高度统一。
一、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概述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
学校以人为本管理也就是教育学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管理,管理的对象包括教师职工和学生。所以,学校的以人为本管理是指通过也指一种能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制度,要求重视人的创造力、尊重人的权力并充分调动学校内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在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之下,积极发挥能动作用、达到个人理想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统一。
要求能調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的创造力。
(二)实现人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人本管理的实现改变了学校对人价值观的判断,将被管理者的地位加以提升,给被管理者提供了更舒适的人文环境,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优化了学校的管理质量,促使学校的管理进一步从使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 其次,改变管理理念能培养学生、教师、家长的认同感,进而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最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现不仅是学校面对新时代自我提升的标志,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的体现,所以说,实现人本管理意义重大。
二、传统学校管理的弊端
(一)“管理”等同于“约束”
在传统的校园管理中,管理层强调对师生的“管束”,在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下,都是让师生也就是被管理者必须规规矩矩按照条条框框做事情,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意识对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学校的理念应该是为达到教育目标服务,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而一味对不良行为的禁止与约束也可能扼杀了人的潜能。这种方法客观来讲,并非没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人自身的能动特点,无法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才。
(二)管理服务意识欠缺
传统的学校管理中缺乏服务意识,很多领导以权力自居,主观地认为被领导者应该无条件地听从领导者的安排,实际上,服务是领导职能的一个重要含义,也是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领导者的职责是为被领导者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尽量为师生排忧解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从教师管理出发实践人本管理
1.加强教师的人文关怀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合理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充分尊重、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以及教师的人格。其中,最基础的人文关怀就是物质条件的改善,包括收入问题、住房问题、婚恋问题、生养问题等等,学校除了要适当给予补助之外,也应该完善婚假、产假的休假制度,只有解决了教师生活后顾之忧才能让教师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管理之下的人文关怀。
2.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所以,学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建立“科研学习”模式,在政策制度上,给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给他们提供科研的条件,并制定鼓励措施,使更多的教师能顺利再次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不断进步、发展。
3.优化教师的评价机制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重视人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风格、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想更真实客观公平地评价教师,就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结合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标准,提出意见,设定发展目标。学校可以使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让教工、学生和学生家长同参与教师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制度,实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之下评价机制的完善。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实践人本管理
1.提高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教学手段,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习惯,尽量以更贴近学生的方法进行知识讲解。
2.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重视并合理对待人的差异性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与智能机构都不一样,教学工作应充分结合这一点,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基础课之外,学校可以设立兴趣自选课,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自己的课程、教师,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将教育中兴趣培养、能力塑造的理念加以贯彻。
3.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本管理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人格的尊重,并且满足他们的各方面需要。例如在日常教学之余,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在校园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师,教师在工作中也应细心观察,适时对学生进行疏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先导,除了理论政策的支持,学校还必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学校发展人本管理的物质基础,除了对教学设施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学校还应该美化校园环境,给广大师生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遥.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一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尚[J].党建2012,(6):9-10.
[2]苏鹏.提倡“以人为本”应避免的几个误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18):93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学校管理;实践
以人为本的管理也称“人本主义管理”简称为“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管理中提倡尊重满足人、依靠人塑造人、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理想进行高度统一。
一、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概述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
学校以人为本管理也就是教育学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管理,管理的对象包括教师职工和学生。所以,学校的以人为本管理是指通过也指一种能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制度,要求重视人的创造力、尊重人的权力并充分调动学校内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在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之下,积极发挥能动作用、达到个人理想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统一。
要求能調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的创造力。
(二)实现人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人本管理的实现改变了学校对人价值观的判断,将被管理者的地位加以提升,给被管理者提供了更舒适的人文环境,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优化了学校的管理质量,促使学校的管理进一步从使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 其次,改变管理理念能培养学生、教师、家长的认同感,进而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最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现不仅是学校面对新时代自我提升的标志,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的体现,所以说,实现人本管理意义重大。
二、传统学校管理的弊端
(一)“管理”等同于“约束”
在传统的校园管理中,管理层强调对师生的“管束”,在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下,都是让师生也就是被管理者必须规规矩矩按照条条框框做事情,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意识对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学校的理念应该是为达到教育目标服务,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而一味对不良行为的禁止与约束也可能扼杀了人的潜能。这种方法客观来讲,并非没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人自身的能动特点,无法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才。
(二)管理服务意识欠缺
传统的学校管理中缺乏服务意识,很多领导以权力自居,主观地认为被领导者应该无条件地听从领导者的安排,实际上,服务是领导职能的一个重要含义,也是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领导者的职责是为被领导者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尽量为师生排忧解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从教师管理出发实践人本管理
1.加强教师的人文关怀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合理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充分尊重、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以及教师的人格。其中,最基础的人文关怀就是物质条件的改善,包括收入问题、住房问题、婚恋问题、生养问题等等,学校除了要适当给予补助之外,也应该完善婚假、产假的休假制度,只有解决了教师生活后顾之忧才能让教师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管理之下的人文关怀。
2.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所以,学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建立“科研学习”模式,在政策制度上,给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给他们提供科研的条件,并制定鼓励措施,使更多的教师能顺利再次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不断进步、发展。
3.优化教师的评价机制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重视人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风格、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想更真实客观公平地评价教师,就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结合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标准,提出意见,设定发展目标。学校可以使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让教工、学生和学生家长同参与教师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制度,实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之下评价机制的完善。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实践人本管理
1.提高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教学手段,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习惯,尽量以更贴近学生的方法进行知识讲解。
2.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重视并合理对待人的差异性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与智能机构都不一样,教学工作应充分结合这一点,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基础课之外,学校可以设立兴趣自选课,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自己的课程、教师,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将教育中兴趣培养、能力塑造的理念加以贯彻。
3.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本管理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人格的尊重,并且满足他们的各方面需要。例如在日常教学之余,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在校园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师,教师在工作中也应细心观察,适时对学生进行疏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先导,除了理论政策的支持,学校还必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学校发展人本管理的物质基础,除了对教学设施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学校还应该美化校园环境,给广大师生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遥.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一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尚[J].党建2012,(6):9-10.
[2]苏鹏.提倡“以人为本”应避免的几个误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