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或引入的情境首先要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以及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最终是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数学的美是内在的、隐性的,一般不能像语文那样绘生绘色,直接描绘。当然,数学有时候是枯燥的,我们需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也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从实际情境引入,有些也可以采取以旧引新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那怎么样才能运用情境教学法来上好数学课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小的体会:
一、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方法
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故事情境、图片情境,也可以是操作情境、活动情境、信息情境和问题情境等等: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当“学生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体会其应用价值。”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趣味性内容可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思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或其他有趣的知识,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进行“反证法”一节的教学时,我曾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入概念:在一个小地方,有两个人因为相互指责对方偷了自己的钱包,但又不能认出钱包是谁的,只好一起进了监狱。不幸的是审判他们的恰恰是一个狠毒的法官,他为了把这两个人都处死,就拿出两个都写有“死罪”的纸团,说:“你们两个都有可能是小偷,现在就让万能的上帝来裁决你们两个谁该死。谁拿到写有“死罪”的纸团,立即处死,谁拿到“无罪”的纸团,当场释放,不拿的也一并处死。”讲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依次思考如下的问题:
(1)如果你是其中之一,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脱处罚吗?
(2)吃下一个纸团为何能逃生?
(3)如果不是一个狠毒的法官,两个纸团不都是“死”字,吃下一个纸团的方法还灵吗?
(4)做一件事,从反面着手可以吗?可以的必备前提是什么?
这种有趣的情境材料,学生比较乐意接受,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此同时,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使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理解概念本质。
2、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寻找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应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念,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生活实际中。例如在探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时,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情境一:节日期间,西单商场有奖销售活动的方案如下(出示不均匀6等份的转盘)购满200元可进行一次摇奖,奖品如下:(1)电冰箱1台;(2)色拉油250ml;(3)可口可乐1听;(4)光明酸牛奶500ml;(5)洗衣粉1袋;(6)谢谢光临。
老师:你们希望抽到什么?抽到电冰箱的可能性与抽到洗衣粉的可能性相同吗?
学生:希望抽到电冰箱,它们的可能性不相同。
情境二:在此期间,百盛商场有奖销售活动的方案如下:(出示均匀6等份的转盘)购满200元可进行一次摇奖,奖品如下:(1)250ml雪碧一听;(2)康师傅方便面1盒;(3)可口可乐1听;(4)洗衣粉1袋;(5)光明酸牛奶125ml;(6)矿泉水1瓶。
老师:你们觉得抽到可口可乐与抽到洗衣粉的可能性相同吗?抽到(1)的可能性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学生:它们的可能性相同,抽到(1)的可能性是,这是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
老师:求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那么能否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只通过一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求出其概率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悬念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心情迫切,想象丰富,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样,新颖的东西也能激发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异生动的悬念性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因此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悬念性,就是要使每堂课的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单调和呆板。
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
二、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实效性
情境创设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课堂的情境应始终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过多的无关的信息不仅无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造成不必要的误导,浪费大量的时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总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优化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的乐趣,促进自主探究活动深入进行。问题情境优化,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数学的美是内在的、隐性的,一般不能像语文那样绘生绘色,直接描绘。当然,数学有时候是枯燥的,我们需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也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从实际情境引入,有些也可以采取以旧引新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那怎么样才能运用情境教学法来上好数学课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小的体会:
一、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方法
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故事情境、图片情境,也可以是操作情境、活动情境、信息情境和问题情境等等: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当“学生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体会其应用价值。”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趣味性内容可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思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或其他有趣的知识,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进行“反证法”一节的教学时,我曾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入概念:在一个小地方,有两个人因为相互指责对方偷了自己的钱包,但又不能认出钱包是谁的,只好一起进了监狱。不幸的是审判他们的恰恰是一个狠毒的法官,他为了把这两个人都处死,就拿出两个都写有“死罪”的纸团,说:“你们两个都有可能是小偷,现在就让万能的上帝来裁决你们两个谁该死。谁拿到写有“死罪”的纸团,立即处死,谁拿到“无罪”的纸团,当场释放,不拿的也一并处死。”讲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依次思考如下的问题:
(1)如果你是其中之一,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脱处罚吗?
(2)吃下一个纸团为何能逃生?
(3)如果不是一个狠毒的法官,两个纸团不都是“死”字,吃下一个纸团的方法还灵吗?
(4)做一件事,从反面着手可以吗?可以的必备前提是什么?
这种有趣的情境材料,学生比较乐意接受,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此同时,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使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理解概念本质。
2、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寻找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应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念,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生活实际中。例如在探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时,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情境一:节日期间,西单商场有奖销售活动的方案如下(出示不均匀6等份的转盘)购满200元可进行一次摇奖,奖品如下:(1)电冰箱1台;(2)色拉油250ml;(3)可口可乐1听;(4)光明酸牛奶500ml;(5)洗衣粉1袋;(6)谢谢光临。
老师:你们希望抽到什么?抽到电冰箱的可能性与抽到洗衣粉的可能性相同吗?
学生:希望抽到电冰箱,它们的可能性不相同。
情境二:在此期间,百盛商场有奖销售活动的方案如下:(出示均匀6等份的转盘)购满200元可进行一次摇奖,奖品如下:(1)250ml雪碧一听;(2)康师傅方便面1盒;(3)可口可乐1听;(4)洗衣粉1袋;(5)光明酸牛奶125ml;(6)矿泉水1瓶。
老师:你们觉得抽到可口可乐与抽到洗衣粉的可能性相同吗?抽到(1)的可能性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学生:它们的可能性相同,抽到(1)的可能性是,这是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
老师:求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那么能否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只通过一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求出其概率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悬念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心情迫切,想象丰富,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样,新颖的东西也能激发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异生动的悬念性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因此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悬念性,就是要使每堂课的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单调和呆板。
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
二、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实效性
情境创设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课堂的情境应始终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过多的无关的信息不仅无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造成不必要的误导,浪费大量的时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总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优化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的乐趣,促进自主探究活动深入进行。问题情境优化,天地广阔,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