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而且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此在应用白僵菌、赤眼蜂两种生物防控玉米螟技术的同时,又将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这两种物理防控玉米螟技术配套组装进来,形成一整套绿色防控玉米螟集成技术,解决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关键词】绿色防控;玉米螟;技术
昌图县是著名的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在300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420万亩的71.4%,玉米螟防治工作成为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2010年在大力示范推广白僵菌与赤眼蜂结合一起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基础上,又将两种绿色环保的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的物理防控玉米螟的技术集成应用进来,形成绿色环保防控玉米螟技术。
一、绿色防控玉米螟技术原理
(一)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
该灯运用投射光方式诱杀害虫,利用害虫成虫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有较强的趋性,使用特制长寿命高效灯管发出的特定范围波长的光源,引诱害虫成虫扑灯,灯管外配以透光撞击屏,使害虫在飞行中撞击透光屏落入反光罩中,然后沿反光罩滑落至下边的收集桶中。从而达到降低田间害虫及落卵量,压缩虫口基数。
(二)粘胶型性诱捕器防治玉米螟
化合物,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诱捕法杀死雄蛾,从而破坏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目的。
(三)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是寄生在玉米螟卵内的一种小型寄生蜂,因其单眼和复眼均呈红色,故取名赤眼蜂。赤眼蜂是利用头部的嗅觉器寻找玉米螟卵,用尾部产卵器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利用玉米螟卵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最后使玉米螟卵出蜂不出虫,这样赤眼蜂便把玉米螟消灭在卵期,达到防虫的目的。
(四)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白僵菌是一种寄生昆虫的真菌,在分类上属半知菌纲,链孢霉目,链孢霉科,白僵菌属。经过人工大量培养繁殖加工后,就可以做为一种微生物农药用来防治害虫,它对多种鳞翅目害虫都有防效,特别是对玉米螟虫防效更高。
白僵菌主要靠分生孢子接触虫体寄生在玉米螟幼虫体内来杀死玉米螟幼虫。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粘着在虫体上的分生孢子开始发芽,同时分泌几丁质酶溶解虫体表皮,使孢子产生的牙管伸入虫体内,然后分泌出蛋白质毒素杀死害虫。被寄生的玉米螟幼虫的特点是:先期虫体呈粉红色,在放大镜下可看到被寄生的色斑,3—4天后虫体僵硬,如温、湿度适宜,整个虫体长出乳白色绒毛。利用白僵菌即可进行田外封玉米杆垛,也可田内在玉米苗的大喇叭口期投放白僵菌颗粒剂防控玉米螟。
二、绿色环保防控玉米螟技术措施
(一)白僵菌防控玉米螟技术
(1)白僵菌悬浮液超低容量喷雾封垛技术
即采用背负式喷雾器,用超低容量喷头,离喷口5~8m处,雾滴分散较均匀,扩散比0.70~0.90,雾滴密度50~80个/cm2;1~3级药量开关均满足玉米秸秆垛表面喷雾封垛,然后将喷杆插入秸秆垛内30厘米深喷雾,每平方米垛内喷1-2点。这种方法即避免了环境粉尘污染,又提高了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封垛时间应掌握在4 月25日至5月10前结束。
(2)白僵菌颗粒剂防控玉米螟技术
颗粒剂的配制:用0.5公斤1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兑1.5~1㎜大小的细砂5—10公斤,混合后用手边搓边拌,直到将菌剂搓均拌匀为止。
使用时期:应在玉米心叶末期使用,一般应在6月30日—7月10日前,这时玉米螟幼虫一般集中于心叶内集中危害,尚未蛀茎,可集中消灭,同时心叶内的温、湿度也最适宜白僵菌生长,撒颗粒剂在心叶内便于接触虫体,因而防治效果也高。投颗粒剂时间在按每亩1—2公斤投入心叶内。防治效果达85—93%与辛硫磷颗粒剂防治效果相同。
(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一般亩放蜂一次,每次放蜂20000头,每亩一次放3点,每点放一块蜂卡(约80粒),即:地边隔12垄放一垄,中间隔25垄放一垄,地头走12步(每步0。6米)放一点,中间走25步放一点。用牙签、大头针或针线将蜂卡别在玉米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卵面朝外,别牢即可。
放蜂注意事项1、必须搞好虫情测报,确保蜂卵相遇。2、必须按技术规程放蜂,确保放蜂质量。3、要注意在出蜂前1-2天放蜂,以防雨天影响放蜂工作的进行。 4、放蜂时要将蜂卡别在叶背,不要卷放,更不要将蜂卡夹在叶鞘上或扔在心叶里,以利提高蜂卡羽化率。5、要大面积统一放蜂,连年放蜂,以利提高防治效果。
(三)玉米螟性诱捕器使用技术
(1)诱捕器放置在离地面1—1.5米的高度。(2)每个诱捕器一枚诱芯,每4—6周需要更换诱芯。(3)每亩一套,防治面积至少30亩以上才显示明显的防治效果。(4)诱捕器所放位置、高度、气流情况会影响诱捕效果。放置时,一般是外围密度高,内圈、尤其是中心位置可以减少诱捕器的放置数量。(5)诱捕应在低密度时开始。
(四)投射式杀虫灯使用技术
安装与布局: 放灯地方只要平整和适于固定即可。两灯间距200—240米,收集桶加入洗衣粉水,洗衣粉用量为正常洗衣用量的50%至与洗衣量持平。加水量至接近水桶溢水孔下即可。
使用:1.使用市电(AC220V∕50Hz)对蓄电池充电至饱和。2.正确安装后,打开开关,进入工作状态。3.灯上装有两个雨控电极及光敏探头,应定期擦拭,特别在雨后要及时擦拭。注意:诱虫灯管是一种专用的特殊灯管,不可与家庭照明用灯替代和混用。
上述绿色环保防螟技术综合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化学药剂投放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和化学农药残留等问题,白僵菌与赤眼蜂连续使用几年后,增加了田间白僵菌、赤眼蜂存量,还可形成一个生物循环圈,提高了自然寄生率,使生态达到了平衡。加上投射式杀虫灯和粘胶型性诱捕器的物理防控玉米螟的技术,使防治玉米螟更加经济、快捷、方便、环保,防效也更加理想。特别在防控二代玉米螟上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更加适用,为发展绿色玉米生产,带动玉米产品深加工、畜牧业、绿色食品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关键词】绿色防控;玉米螟;技术
昌图县是著名的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在300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420万亩的71.4%,玉米螟防治工作成为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2010年在大力示范推广白僵菌与赤眼蜂结合一起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基础上,又将两种绿色环保的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的物理防控玉米螟的技术集成应用进来,形成绿色环保防控玉米螟技术。
一、绿色防控玉米螟技术原理
(一)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
该灯运用投射光方式诱杀害虫,利用害虫成虫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有较强的趋性,使用特制长寿命高效灯管发出的特定范围波长的光源,引诱害虫成虫扑灯,灯管外配以透光撞击屏,使害虫在飞行中撞击透光屏落入反光罩中,然后沿反光罩滑落至下边的收集桶中。从而达到降低田间害虫及落卵量,压缩虫口基数。
(二)粘胶型性诱捕器防治玉米螟
化合物,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诱捕法杀死雄蛾,从而破坏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目的。
(三)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是寄生在玉米螟卵内的一种小型寄生蜂,因其单眼和复眼均呈红色,故取名赤眼蜂。赤眼蜂是利用头部的嗅觉器寻找玉米螟卵,用尾部产卵器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利用玉米螟卵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最后使玉米螟卵出蜂不出虫,这样赤眼蜂便把玉米螟消灭在卵期,达到防虫的目的。
(四)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白僵菌是一种寄生昆虫的真菌,在分类上属半知菌纲,链孢霉目,链孢霉科,白僵菌属。经过人工大量培养繁殖加工后,就可以做为一种微生物农药用来防治害虫,它对多种鳞翅目害虫都有防效,特别是对玉米螟虫防效更高。
白僵菌主要靠分生孢子接触虫体寄生在玉米螟幼虫体内来杀死玉米螟幼虫。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粘着在虫体上的分生孢子开始发芽,同时分泌几丁质酶溶解虫体表皮,使孢子产生的牙管伸入虫体内,然后分泌出蛋白质毒素杀死害虫。被寄生的玉米螟幼虫的特点是:先期虫体呈粉红色,在放大镜下可看到被寄生的色斑,3—4天后虫体僵硬,如温、湿度适宜,整个虫体长出乳白色绒毛。利用白僵菌即可进行田外封玉米杆垛,也可田内在玉米苗的大喇叭口期投放白僵菌颗粒剂防控玉米螟。
二、绿色环保防控玉米螟技术措施
(一)白僵菌防控玉米螟技术
(1)白僵菌悬浮液超低容量喷雾封垛技术
即采用背负式喷雾器,用超低容量喷头,离喷口5~8m处,雾滴分散较均匀,扩散比0.70~0.90,雾滴密度50~80个/cm2;1~3级药量开关均满足玉米秸秆垛表面喷雾封垛,然后将喷杆插入秸秆垛内30厘米深喷雾,每平方米垛内喷1-2点。这种方法即避免了环境粉尘污染,又提高了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封垛时间应掌握在4 月25日至5月10前结束。
(2)白僵菌颗粒剂防控玉米螟技术
颗粒剂的配制:用0.5公斤1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兑1.5~1㎜大小的细砂5—10公斤,混合后用手边搓边拌,直到将菌剂搓均拌匀为止。
使用时期:应在玉米心叶末期使用,一般应在6月30日—7月10日前,这时玉米螟幼虫一般集中于心叶内集中危害,尚未蛀茎,可集中消灭,同时心叶内的温、湿度也最适宜白僵菌生长,撒颗粒剂在心叶内便于接触虫体,因而防治效果也高。投颗粒剂时间在按每亩1—2公斤投入心叶内。防治效果达85—93%与辛硫磷颗粒剂防治效果相同。
(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一般亩放蜂一次,每次放蜂20000头,每亩一次放3点,每点放一块蜂卡(约80粒),即:地边隔12垄放一垄,中间隔25垄放一垄,地头走12步(每步0。6米)放一点,中间走25步放一点。用牙签、大头针或针线将蜂卡别在玉米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卵面朝外,别牢即可。
放蜂注意事项1、必须搞好虫情测报,确保蜂卵相遇。2、必须按技术规程放蜂,确保放蜂质量。3、要注意在出蜂前1-2天放蜂,以防雨天影响放蜂工作的进行。 4、放蜂时要将蜂卡别在叶背,不要卷放,更不要将蜂卡夹在叶鞘上或扔在心叶里,以利提高蜂卡羽化率。5、要大面积统一放蜂,连年放蜂,以利提高防治效果。
(三)玉米螟性诱捕器使用技术
(1)诱捕器放置在离地面1—1.5米的高度。(2)每个诱捕器一枚诱芯,每4—6周需要更换诱芯。(3)每亩一套,防治面积至少30亩以上才显示明显的防治效果。(4)诱捕器所放位置、高度、气流情况会影响诱捕效果。放置时,一般是外围密度高,内圈、尤其是中心位置可以减少诱捕器的放置数量。(5)诱捕应在低密度时开始。
(四)投射式杀虫灯使用技术
安装与布局: 放灯地方只要平整和适于固定即可。两灯间距200—240米,收集桶加入洗衣粉水,洗衣粉用量为正常洗衣用量的50%至与洗衣量持平。加水量至接近水桶溢水孔下即可。
使用:1.使用市电(AC220V∕50Hz)对蓄电池充电至饱和。2.正确安装后,打开开关,进入工作状态。3.灯上装有两个雨控电极及光敏探头,应定期擦拭,特别在雨后要及时擦拭。注意:诱虫灯管是一种专用的特殊灯管,不可与家庭照明用灯替代和混用。
上述绿色环保防螟技术综合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化学药剂投放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和化学农药残留等问题,白僵菌与赤眼蜂连续使用几年后,增加了田间白僵菌、赤眼蜂存量,还可形成一个生物循环圈,提高了自然寄生率,使生态达到了平衡。加上投射式杀虫灯和粘胶型性诱捕器的物理防控玉米螟的技术,使防治玉米螟更加经济、快捷、方便、环保,防效也更加理想。特别在防控二代玉米螟上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更加适用,为发展绿色玉米生产,带动玉米产品深加工、畜牧业、绿色食品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