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对高职学生而言统计知识是其必备的一种实际技能,而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实际需要不完全适应,如何使学生能利用课堂上有限时间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方法论科学,在人们认识社会、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其作用。各门实质性科学只有和统计学相结合才能达到对事物定性和定量认识的统一。因此,统计学不仅是统计专业必修课,也是经济类非统计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非统计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主要是《统计学原理》,随着经济发展,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实际需要不完全适应,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教学内容上,应根据专业需要增加有关统计实务指标
目前,非统计专业开设的《统计学原理课程》只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社会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实务指标并不讲授,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统计实务指标应作为财经类学生必备的知识予以掌握,如总产值、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等常用的实务指标,应在讲授统计学对象方法和基本概念之后予以讲授。一方面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应作为一般常识性知识予以普及;另一方面为《统计学原理》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如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又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而对于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计算方法都不明确时学生如何分类?当然有些指标计算复杂,授课时间有限,不可能象统计专业那样详细、全面的讲授,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所侧重的讲授与本专业相联系的内容,如增加值的计算方法,给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时,要结合工业生产过程讲授工业增加值,其他行业的增加值可略而不讲,在讲授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时要联系商业营销活动讲授商业企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增加值的含义、计算方法。
除了讲授这些各专业共性的统计实务指标外,对于不同的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讲授本专业常用的实务指标,如会计、企业管理专业还应讲授平均工资、平均单位成本、产品的平均等级、资金的周转次数、工人出勤率、产品合格率、资金利税率等指标。而市场营销专业应讲授商品的销售额、购进额、流通费用率、商品的周转次数等,使学生所学的统计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便于理解,更实用。
二、改变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了解较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甚少,因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通常感到抽象和空洞、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组织学生实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但也存在接触面较窄 ,组织工作量大,经费多等缺点,对此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便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多媒体形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第一: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增强统计教学的实践性。利用多媒体形式,可以将收集的统计实际业务中的文字、图片、表格、台账、及相关的录音、录像等资料,制成课件,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实物和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第二,实施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第三:实施统计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 简化计算过程,节约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
(二)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在高职学生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选择好案例。案例的选择:一要?“精”。在同一教学目的下,有许多案例可选择,应选择学生较了解、乐于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大且能突出教学理论目标的实例,通过这样案例教学,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洽到好处的衔接,使学生觉得统计知识具体、实用、易学,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要有“新”,统计实践就是用数量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统计实际业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统计案例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代保持一致。只有这样,统计教学才能与现实相符,有活力,有时代的新鲜感。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最后,案例课结束以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使知识进一步巩固、升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方式,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为应付考试学生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不利于创新型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考试模式不拘一格,在平时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期末采用卷面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等形式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总之,传统的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不足,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方法论科学,在人们认识社会、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其作用。各门实质性科学只有和统计学相结合才能达到对事物定性和定量认识的统一。因此,统计学不仅是统计专业必修课,也是经济类非统计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非统计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主要是《统计学原理》,随着经济发展,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实际需要不完全适应,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教学内容上,应根据专业需要增加有关统计实务指标
目前,非统计专业开设的《统计学原理课程》只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社会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实务指标并不讲授,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统计实务指标应作为财经类学生必备的知识予以掌握,如总产值、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等常用的实务指标,应在讲授统计学对象方法和基本概念之后予以讲授。一方面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应作为一般常识性知识予以普及;另一方面为《统计学原理》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如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又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而对于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计算方法都不明确时学生如何分类?当然有些指标计算复杂,授课时间有限,不可能象统计专业那样详细、全面的讲授,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所侧重的讲授与本专业相联系的内容,如增加值的计算方法,给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时,要结合工业生产过程讲授工业增加值,其他行业的增加值可略而不讲,在讲授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时要联系商业营销活动讲授商业企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增加值的含义、计算方法。
除了讲授这些各专业共性的统计实务指标外,对于不同的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讲授本专业常用的实务指标,如会计、企业管理专业还应讲授平均工资、平均单位成本、产品的平均等级、资金的周转次数、工人出勤率、产品合格率、资金利税率等指标。而市场营销专业应讲授商品的销售额、购进额、流通费用率、商品的周转次数等,使学生所学的统计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便于理解,更实用。
二、改变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了解较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甚少,因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通常感到抽象和空洞、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组织学生实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但也存在接触面较窄 ,组织工作量大,经费多等缺点,对此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便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多媒体形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第一: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增强统计教学的实践性。利用多媒体形式,可以将收集的统计实际业务中的文字、图片、表格、台账、及相关的录音、录像等资料,制成课件,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实物和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第二,实施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第三:实施统计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 简化计算过程,节约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
(二)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在高职学生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选择好案例。案例的选择:一要?“精”。在同一教学目的下,有许多案例可选择,应选择学生较了解、乐于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大且能突出教学理论目标的实例,通过这样案例教学,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洽到好处的衔接,使学生觉得统计知识具体、实用、易学,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要有“新”,统计实践就是用数量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统计实际业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统计案例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代保持一致。只有这样,统计教学才能与现实相符,有活力,有时代的新鲜感。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最后,案例课结束以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使知识进一步巩固、升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方式,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为应付考试学生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不利于创新型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考试模式不拘一格,在平时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期末采用卷面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等形式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总之,传统的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不足,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