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素养的核心教育课程。小学阶段正是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提升思想素质的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对话、每一次提醒都凝聚着教材编者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呵护和尊重。
一、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代入感,盲目的代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除了服务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情境设计外,还应有一些教学组织相关的情景。
合作情境是指,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合作能力以及在其交流中展现出的礼貌、尊重等品德,本身就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观点,推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学设计的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体味、尝试。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告、被告,然后对这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搭乘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地设定情境,展开教学。
二、以情感体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教师与社会,也能够让教师更了解学生。这种了解必然会发生化学反应,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纪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实践证明,情景教育是系着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尤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直接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活动。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会、晨会等,学校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鼓励学生观看《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法制节目,并对学生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随时组织活动进行学习。班会活动是对学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坚持每周准时开设,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实现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华,得到全面发展。
五、打開大门,引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讲述一些案例和素材。如此,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某些案例内容应用起来,让实践说话,将课本变成真实的,让故事变成生活的,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应该怎么做这个课题时,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一下书中人物的困境: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动手穿衣、煮饭、洗碗、打扫卫生等。课堂上,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还建议他们回家经历实践后,再把过程写下来,到下一节课来展开讨论,看谁说得最好,最后笔者还会给予评价和奖励。这样,学生的一些正确思想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正确结论——“该怎么做才对,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等等,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是怎么做到的?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去解决的?”如此,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大胆尝试,勇敢地到生活中体验、实践,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只有这样开放教学,打开大门,将课本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才能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用实际行动把道德与法治相结合落到实处,让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新一代社会接班人。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20302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樟边小学,广州 510000)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对话、每一次提醒都凝聚着教材编者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呵护和尊重。
一、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代入感,盲目的代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除了服务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情境设计外,还应有一些教学组织相关的情景。
合作情境是指,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合作能力以及在其交流中展现出的礼貌、尊重等品德,本身就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观点,推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学设计的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体味、尝试。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告、被告,然后对这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搭乘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地设定情境,展开教学。
二、以情感体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教师与社会,也能够让教师更了解学生。这种了解必然会发生化学反应,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纪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实践证明,情景教育是系着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尤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直接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活动。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会、晨会等,学校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鼓励学生观看《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法制节目,并对学生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随时组织活动进行学习。班会活动是对学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坚持每周准时开设,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实现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华,得到全面发展。
五、打開大门,引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讲述一些案例和素材。如此,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某些案例内容应用起来,让实践说话,将课本变成真实的,让故事变成生活的,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应该怎么做这个课题时,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一下书中人物的困境: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动手穿衣、煮饭、洗碗、打扫卫生等。课堂上,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还建议他们回家经历实践后,再把过程写下来,到下一节课来展开讨论,看谁说得最好,最后笔者还会给予评价和奖励。这样,学生的一些正确思想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正确结论——“该怎么做才对,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等等,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是怎么做到的?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去解决的?”如此,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大胆尝试,勇敢地到生活中体验、实践,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只有这样开放教学,打开大门,将课本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才能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用实际行动把道德与法治相结合落到实处,让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新一代社会接班人。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20302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樟边小学,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