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自主教学 提升感悟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我国语文教学历来把“识字”当作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标准》中首先加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同时明确指出要“多认少写”。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识”“写”相互掣肘,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发展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国标版低年级段的语文课本中,每一课中出现的生字(包括四会和二会)数量相当足。这些字是根据出现频率排出的高频字,不是传统的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提出的。这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儿童确实是一个考验。特别是那些二会的只识不写的生字,学生往往会出现字形记忆不深刻,字意理解模糊的情况。面对这样的 “多认”现象,不扎实的识字教学会给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带来障碍,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经过思考和探索,我觉得有时也可以通过这些让学生接受出现困难的二会字来激活学生思维火花。语言文字本身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方面同样可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我也初步摸索出了一种既能提高识字质量,又能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当出现学生理解接受上可能存在障碍的生字时,我直接从探讨字意入手,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当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学习经验又欠缺,许多时候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此时,学生会陷入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低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汉字的知识经验判断出这个字的意思是跟身体某一部位相关的一个动作,或是一种情感,抑或是一种事物……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进展时,他们就会有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了。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模式,如:问题探讨,情境体验,朗读感悟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记忆字意、理解字意的同时,进一步让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的平台,从而,使教学难点在学生的探究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解决。
  在进行《悯农》一诗的教学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首诗过去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学生到四年级才学习的,现在放到一年级就学,学生在理解上必然会有困难。在课堂上,我首先就从“悯”字入手,让学生说说这个字的意思。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字,只会读,字意根本无从想起。这个状况我早就料到了,此时,我用彩色粉笔把“悯”字的偏旁——竖心旁圈了出来,许多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更有学生脱口而出:“这是一种感情!”“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又抛出一个“?”。学生们立刻捧起书反复读起诗来。通过读诗后的全班交流,学生们达成共识,“因为农民饿死了,所以这是对农民的同情。‘悯’就是同情!”我对学生能这么快成功地找到答案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我对学生说:“你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还有什么收获呢?”于是,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对诗的理解作了交流,春种秋收,天下大丰收……这时,一名提出了一个问题:“丰收了,怎么农民却饿死了呢?”听到这话,我心中一阵欣喜,这正是深入理解“悯”字,突破教材难点,深入体会诗意的好时机。这个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这次我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希望学生能得出科学而全面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我注意到不少学生联想到平时观看的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影视作品,有的小组还在讨论关于“地主”这一概念……经过一番舌战之后,全班得出结论:农民辛苦一年换来粮食都被有钱人霸占了!他们太可怜了!“老师,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他们?”“难道就没有公平了吗?”……这时,我告诉学生们在当时的社会,对于没钱,没地位的农民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正是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使农民走上了悲惨的道路。最后,学生们盛情并茂地诵读了全诗,从他们的语气和表情里,我知道他们已经体会了全诗。不难看出,学生已经把文本内化为个体的感受,“悯”字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留在了他们心里,在不知不觉中他们还理解体会了整首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由字的学习开始,继而进入对词、对句,乃至对整个文本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思考的欲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的过程,更成了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过程,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大学问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样,学生在探究中,就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新知识。事实证明只要教师注意方法的研究,有的放矢地引导,哪怕从识字教学入手,也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低年级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识字同阅读,乃至写作联系起来,更好地发挥识字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喜欢学习汉字,乐于进入语言文字的殿堂,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科学,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那么语文又有何难呢?
  【作者单位:苏州彩香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科技期刊要努力培养一批懂市场、善经营的两用人才.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完善服务,并在市场运营机制下,开展多种经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世界期刊改革和发展的潮
一、前言  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考虑小学生的能力状况,并结合他们的兴趣展开识字教学,但很多教师却往往忽略了这些要求,教学中仅关注识字速度,并不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此种识字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尽快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促进小学生学习成绩与识字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多少汉字
新一轮课程改革迅速遍及全国各地,并已走进我们的校园,以一种全新理念统领我们的课堂。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挑战。我们要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新型人才。对此,我们有必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讨新理念下的美术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以往由于时间及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或知识点,学生在没有完全明
着重探讨了应用于停炉保护的缓蚀剂的开发研究过程,针对开发工作的要求与特点,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做了详细阐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站在更高
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进入一个地区水量平衡,成为一种新的水资源,这种新的资源能替换作为灌溉的传统水。本文介绍了废水重复利用在一个地区水量平衡中的作用,它对保护传统水资源作
利用养分渗滤池研究了北京潮土地区春小麦—夏玉米连作期间NO_3—N在土壤剖面中移动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NO_3—N的移动同降雨、灌水以及整个土壤系统中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我局依据市气象局提供的天气预报,加强同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协调衔接,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防汛安全和下游供水安全的前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番禺区教育局在此基础上借全国教育改革的契机提出了“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何让他们既能满足“玩”的欲望,又能在趣味盎然的“玩”中学到数学,学好数学呢?——利用各种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就是打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大门的
正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一样,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不同的,有的教师讲课娓娓道来、有的教师讲课如潺潺流水、有的教师讲课则气势宏伟号召力强。区别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没有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就很难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名教师从从事教学职业开始时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最后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都要经历下面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