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课后复习教学工作中,教师也需要积极地采取科学措施,指导学生串联起数学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与综合数学应用能力。在文章中,主要以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开展课后数学复习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后复习;策略
一、 引言
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重要环节,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还能够最大限度锻炼其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学科素质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课后复习也是提升整体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思维性较强,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庞杂,内容跨度大,学生要记忆的数学公式、定理也相对较多,因此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课后复习,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正面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此时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科学的数学知识课后复习,一来能够有效地整理归纳所学数学知识,实现查漏补缺,二来则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 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完善数学知识架构
小学高年级学生通常已经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数学知识,但是若不对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那么学生也无法高效地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网络。从另一角度上说,为高年级学生开展课后复习教学工作,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知识复习方法,则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并且将所有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数学能力,更好构建起系统知识体系,可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则需要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串联讲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系统化知识概念。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多边形面积”这一板块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习过的多边形,在黑板上同时为学生板书,依次画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接着,从周长、面积公式着手,继续引导学生在每个图形下添加相应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记忆。为了更好地梳理不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异同点,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加深其对于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逐步构建出完整的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数学知识体系。另外,当学生梳理完具体的公式内容之后,则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所做过的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应用题或者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题目。在教师的提问下,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是求复合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有的学生说自己印象深刻的题型是铺设地板或者设计房间类型的题;还有的学生则指出,最喜欢解那些给出所有已知条件,然后只需要套公式就能夠得出答案的应用题……在学生的回忆中,教师则可以继续为学生整理出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经典题型,以此活跃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
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那么所整理的数学知识则会自动地构建成为系统化知识体系,此时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入。
三、 重点讲解强化训练,注重知识拓展延伸
在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高频知识点,教师也应当开展针对性复习策略,通过重点讲解、强化训练来帮助学生切实地掌握这一类数学问题的正确思路与解题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学生开展数学题目训练时,教师所布置的训练任务数量、难易程度应当适中,尽可能地为学生筛选出经典的例题,要知道开展解题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而不是为了练习而开展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温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知识网络的拓展与延伸。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遇与追及”这一重点问题时,教师则可以先分别选择“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例题来开展解题训练。在学生解题结束后,则要求他们主动思考不同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异同点。
通过解题与总结,学生会发现,在解答相遇问题时,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基本为“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度 乙速度);总路程=(甲速度 乙速度)×相遇时间”;而解答追及问题时,其数量关系为“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度-慢速度);追及路程=(快速度-慢速度)×相遇时间”。而在解题过程中,其解题思路与方法都是“简单的题目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复杂的题目则先将已知条件理通顺之后再利用公式计算”。
当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则可以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解题技巧。如“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另一辆客车则在货车出发点同时从乙地开往甲地,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已知两辆车在距离两地重点16千米的地方相遇,求解甲乙两地的距离。”在解答这一到问题时,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将“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从题目中可知,货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那么货车追上客车的时间就是相遇时间,即16×2÷(48-40)=4小时,所以两站之间的距离=(48 40)×4=352千米。通过这样的课后复习教学,学生在原本的重点知识基础上进行发展与提高,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延展的范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四、 归纳梳理查漏补缺,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开展课后复习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自己对相关复习板块知识进行归纳整体,同时,通过绘制知识表格、树枝图、图画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梳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促使其在梳理过程中绘制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接着,在复习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知识梳理与讲解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绘制的知识表格或思维导图来与其他的同学共同分享,在分享时,对于学生所遗漏的内容,则可以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对其加以补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关注数学知识概念当中的重难点、易混点以及易错点等内容,当学生进入思维误区之后,则应当及时加以点拨。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得以增强,则能够使学生积极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逐渐学习他人优秀的数学学习经验,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数的整除”这一板块知识时,由于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繁杂,那么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为不同的小组布置好相应的知识梳理任务,如“整除与除尽”“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和质因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梳理不同知识点时附上例题。而当学生梳理完数学知识点后,则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形式来为其他小组的同学分享知识复习成果。最后,在课堂上为了将所有学生的复习内容整合起来,教师也可以出具一道“解码题”,破译谜面为ABCDEFGH的数字密码。其中,A既是质数又是偶数;B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10以内的数;C约数只有1和7;D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E能被9整除的最小一位数;F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G最小的合数;H既有约数5同时又是5的倍数。这一综合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所有数学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对问题之下所隐藏的数学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回顾与总结,以此实现查漏补缺、发散思维。
五、 增设自主学习活动,强化数学应用能力
在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环节,教师依旧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教学课堂归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学习空间,增设自主学习时间段,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强化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圆的知识”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梳理完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则可以为学生预留出相应的自主学习时间,并且在自习期间,教师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一方面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在这样的自习活动当中,部分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练习教材中的几道典型例题,从而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自身对于圆周长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部分数学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在整体教师课件上所罗列出来的知识点,并且在自己所做过的练习题旁标注了所运用到的计算公式与解题思路;而对于部分数学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他们则在思考圆与其他几何图形共同组成的综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综合性数学题。在学生的自主复习活动中,不难发現,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强化提升,此时,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差异性以及个性化都有了很好的凸显。
为了整合学生思路,教师在他们的自主复习活动结束之后,则可以加设一道修羊圈的题目,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一个依墙而建的半圆形花坛设计图中,已知半圆形的半径为5米,此时要想修建这个花坛,需要修多长的栅栏?而要想将花坛的直径增加2米,那么花坛的总面积较原本的设计图增加了多少?”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不少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都画出了花坛图形,并且通过分析能够轻松地知晓,求栅栏的长度就是求解这个半圆形花坛的周长。而将花坛直径增加2米,那么增加直径之后的直径就是5 5 2=12米,半圆花坛半径变为6米,因此花坛所增加的面积则为新半径的面积减去原半径的面积。
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而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一道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对数学问题展开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无疑大大地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归纳整理易错题型,培养自我反思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也是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此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做错过的题目来进一步思考错题的原因,在进行错误反思的基础上对错误进行总结,以便于有效地纠正自身错误解题思路,避免在后续的类似问题解答上重复犯错。除了整理错题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培养自我反思意识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解题前做到认真审题,解题时做到认真分析、仔细计算,在解题结束后认真检查,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例如,在这样一道易错题中:“超市原本有180吨大米,三天后又运来了一批,此时超市的大米总量为300吨,选出如下选项中的错误表述:A运来的大米占现在全部大米的五分之二;B原来大米比现在的大米六分之五少70吨;C运来的大米比原来的二分之一多30吨;D原来的大米占运来大米的三分之二。”这一道题是对学生分数应用题掌握情况的综合考查,而学生的易错点则是在“总大米”“原来大米”以及“运来大米”这几个数量概念上的应用失误,在解答“谁比谁的几分之几多多少”“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这类信息量较大的问题时,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区分不清楚也是导致其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
在面对这类题目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首先,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接着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列举出隐藏的已知条件。其次,运用验证法,在草稿纸上根据不同的选项列出具体的算式,当结果与选项的说法是一致的时候,则可以有效地排除选项。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对错题进行重新解答整理,并且在错题本上同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并且反思之前为何做错的原因,将具体的原因写出来。这一步骤也是整理错题的重要步骤,通过整理错题,反思错题原因,学生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由此便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错题印象更加深刻,使其在之后的数学习题练习中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问题。在错题中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那么学生后续在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也会大大地避免陷入相同的错误思路当中,如此一来,在课后复习中,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也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那么学生的综合数学应用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升。
七、 结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是重要的知识巩固与知识网络形成阶段,教师需要重视课后复习教学,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启迪学生发散数学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复习课上,教师针对具体复习板块知识应当善于将所涉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善学生知识架构,促使其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针对重点知识或高频考点,教师则可以适当地进行解题思路与数学内容拓展延伸,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性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新课改下小学高段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A3):97-98.
[2]刘泽云.小学数学中高段图形与几何单元复习课五环节操作策略[J].读写算,2020(20):203-204.
[3]黄臻岳,韦凤棉.解析如何提升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效果[J].中华少年,2020(13):40,43.
[4]张颖.思维导图辅助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实施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6):69.
[5]吴海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以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6):70-71.
[6]王鹏飞.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133-134.
[7]郎艳.基于前置性学习的小学高段数学单元有效复习研究[J].新智慧,2019(33):79.
[8]许金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J].新课程,2020(40):74.
作者简介:温宏涛,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后复习;策略
一、 引言
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重要环节,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还能够最大限度锻炼其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学科素质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课后复习也是提升整体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思维性较强,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庞杂,内容跨度大,学生要记忆的数学公式、定理也相对较多,因此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课后复习,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正面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此时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科学的数学知识课后复习,一来能够有效地整理归纳所学数学知识,实现查漏补缺,二来则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 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完善数学知识架构
小学高年级学生通常已经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数学知识,但是若不对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那么学生也无法高效地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网络。从另一角度上说,为高年级学生开展课后复习教学工作,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知识复习方法,则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并且将所有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数学能力,更好构建起系统知识体系,可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则需要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串联讲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系统化知识概念。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多边形面积”这一板块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习过的多边形,在黑板上同时为学生板书,依次画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接着,从周长、面积公式着手,继续引导学生在每个图形下添加相应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记忆。为了更好地梳理不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异同点,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加深其对于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逐步构建出完整的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数学知识体系。另外,当学生梳理完具体的公式内容之后,则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所做过的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应用题或者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题目。在教师的提问下,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是求复合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有的学生说自己印象深刻的题型是铺设地板或者设计房间类型的题;还有的学生则指出,最喜欢解那些给出所有已知条件,然后只需要套公式就能夠得出答案的应用题……在学生的回忆中,教师则可以继续为学生整理出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经典题型,以此活跃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
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那么所整理的数学知识则会自动地构建成为系统化知识体系,此时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入。
三、 重点讲解强化训练,注重知识拓展延伸
在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高频知识点,教师也应当开展针对性复习策略,通过重点讲解、强化训练来帮助学生切实地掌握这一类数学问题的正确思路与解题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学生开展数学题目训练时,教师所布置的训练任务数量、难易程度应当适中,尽可能地为学生筛选出经典的例题,要知道开展解题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而不是为了练习而开展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温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知识网络的拓展与延伸。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遇与追及”这一重点问题时,教师则可以先分别选择“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例题来开展解题训练。在学生解题结束后,则要求他们主动思考不同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异同点。
通过解题与总结,学生会发现,在解答相遇问题时,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基本为“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度 乙速度);总路程=(甲速度 乙速度)×相遇时间”;而解答追及问题时,其数量关系为“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度-慢速度);追及路程=(快速度-慢速度)×相遇时间”。而在解题过程中,其解题思路与方法都是“简单的题目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复杂的题目则先将已知条件理通顺之后再利用公式计算”。
当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则可以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解题技巧。如“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另一辆客车则在货车出发点同时从乙地开往甲地,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已知两辆车在距离两地重点16千米的地方相遇,求解甲乙两地的距离。”在解答这一到问题时,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将“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从题目中可知,货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那么货车追上客车的时间就是相遇时间,即16×2÷(48-40)=4小时,所以两站之间的距离=(48 40)×4=352千米。通过这样的课后复习教学,学生在原本的重点知识基础上进行发展与提高,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延展的范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四、 归纳梳理查漏补缺,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开展课后复习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自己对相关复习板块知识进行归纳整体,同时,通过绘制知识表格、树枝图、图画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梳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促使其在梳理过程中绘制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接着,在复习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知识梳理与讲解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绘制的知识表格或思维导图来与其他的同学共同分享,在分享时,对于学生所遗漏的内容,则可以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对其加以补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关注数学知识概念当中的重难点、易混点以及易错点等内容,当学生进入思维误区之后,则应当及时加以点拨。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得以增强,则能够使学生积极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逐渐学习他人优秀的数学学习经验,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数的整除”这一板块知识时,由于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繁杂,那么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为不同的小组布置好相应的知识梳理任务,如“整除与除尽”“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和质因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梳理不同知识点时附上例题。而当学生梳理完数学知识点后,则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形式来为其他小组的同学分享知识复习成果。最后,在课堂上为了将所有学生的复习内容整合起来,教师也可以出具一道“解码题”,破译谜面为ABCDEFGH的数字密码。其中,A既是质数又是偶数;B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10以内的数;C约数只有1和7;D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E能被9整除的最小一位数;F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G最小的合数;H既有约数5同时又是5的倍数。这一综合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所有数学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对问题之下所隐藏的数学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回顾与总结,以此实现查漏补缺、发散思维。
五、 增设自主学习活动,强化数学应用能力
在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环节,教师依旧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教学课堂归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学习空间,增设自主学习时间段,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强化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圆的知识”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梳理完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则可以为学生预留出相应的自主学习时间,并且在自习期间,教师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一方面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在这样的自习活动当中,部分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练习教材中的几道典型例题,从而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自身对于圆周长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部分数学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在整体教师课件上所罗列出来的知识点,并且在自己所做过的练习题旁标注了所运用到的计算公式与解题思路;而对于部分数学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他们则在思考圆与其他几何图形共同组成的综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综合性数学题。在学生的自主复习活动中,不难发現,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强化提升,此时,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差异性以及个性化都有了很好的凸显。
为了整合学生思路,教师在他们的自主复习活动结束之后,则可以加设一道修羊圈的题目,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一个依墙而建的半圆形花坛设计图中,已知半圆形的半径为5米,此时要想修建这个花坛,需要修多长的栅栏?而要想将花坛的直径增加2米,那么花坛的总面积较原本的设计图增加了多少?”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不少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都画出了花坛图形,并且通过分析能够轻松地知晓,求栅栏的长度就是求解这个半圆形花坛的周长。而将花坛直径增加2米,那么增加直径之后的直径就是5 5 2=12米,半圆花坛半径变为6米,因此花坛所增加的面积则为新半径的面积减去原半径的面积。
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而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一道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对数学问题展开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无疑大大地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归纳整理易错题型,培养自我反思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也是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此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做错过的题目来进一步思考错题的原因,在进行错误反思的基础上对错误进行总结,以便于有效地纠正自身错误解题思路,避免在后续的类似问题解答上重复犯错。除了整理错题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培养自我反思意识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解题前做到认真审题,解题时做到认真分析、仔细计算,在解题结束后认真检查,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例如,在这样一道易错题中:“超市原本有180吨大米,三天后又运来了一批,此时超市的大米总量为300吨,选出如下选项中的错误表述:A运来的大米占现在全部大米的五分之二;B原来大米比现在的大米六分之五少70吨;C运来的大米比原来的二分之一多30吨;D原来的大米占运来大米的三分之二。”这一道题是对学生分数应用题掌握情况的综合考查,而学生的易错点则是在“总大米”“原来大米”以及“运来大米”这几个数量概念上的应用失误,在解答“谁比谁的几分之几多多少”“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这类信息量较大的问题时,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区分不清楚也是导致其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
在面对这类题目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首先,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接着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列举出隐藏的已知条件。其次,运用验证法,在草稿纸上根据不同的选项列出具体的算式,当结果与选项的说法是一致的时候,则可以有效地排除选项。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对错题进行重新解答整理,并且在错题本上同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并且反思之前为何做错的原因,将具体的原因写出来。这一步骤也是整理错题的重要步骤,通过整理错题,反思错题原因,学生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由此便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错题印象更加深刻,使其在之后的数学习题练习中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问题。在错题中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那么学生后续在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也会大大地避免陷入相同的错误思路当中,如此一来,在课后复习中,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也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那么学生的综合数学应用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升。
七、 结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是重要的知识巩固与知识网络形成阶段,教师需要重视课后复习教学,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启迪学生发散数学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复习课上,教师针对具体复习板块知识应当善于将所涉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善学生知识架构,促使其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针对重点知识或高频考点,教师则可以适当地进行解题思路与数学内容拓展延伸,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性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新课改下小学高段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A3):97-98.
[2]刘泽云.小学数学中高段图形与几何单元复习课五环节操作策略[J].读写算,2020(20):203-204.
[3]黄臻岳,韦凤棉.解析如何提升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效果[J].中华少年,2020(13):40,43.
[4]张颖.思维导图辅助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实施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6):69.
[5]吴海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以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6):70-71.
[6]王鹏飞.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133-134.
[7]郎艳.基于前置性学习的小学高段数学单元有效复习研究[J].新智慧,2019(33):79.
[8]许金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J].新课程,2020(40):74.
作者简介:温宏涛,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