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旷世深情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1月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普通的干休所里,一位离休老干部眼含泪水,用伤残的左手拿着一张朝鲜老人的照片,仔细端详并哽咽地说:“成浩,我的朝鲜兄弟!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你仍然为志愿军烈士守陵,我真是百感交集,万分感动。整整46年了,我也想念着你呀!”
  这位离休老干部叫卜克,那位朝鲜老人叫金成浩。他们能在关山阻隔,杳元音讯近50年后,又得知双方的下落,还得从一篇《卜克,您在哪里》的通讯说起。
  
  当全苍老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我的耳际时,一种无以言表的激动瞬间从心底传遍全身
  
  前不久,我们在凭吊朝鲜平康郡上甲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时,遇见了一位在这里守陵50年,现已78岁的当地老人金成浩,他讲起了朝鲜战争中与志愿军军官卜克出生人死的战斗情谊和终身守陵的誓言,以及相约有一天在陵园再相见的约定,并请我们帮他寻找卜克同志。离开陵园后,我被这位老人执著的忠诚和真挚的情义所震撼,感动得不能自持。当夜,写下了《卜克,您在哪里》一文,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寻找朴实善良的金大爷思念了近半个世纪的卜克,去兑现他们46年前的那个约定。回国后,经新华社播发,《解放军报》首先全文刊载。《人民日报》也以《历久弥深的亲情》为题作了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作家文摘》也相继刊载了《卜克,您在哪里》一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栏目又作了我的专访。但仅凭一篇报道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卜克,不啻于海底捞针。在时光流逝了近半个世纪后,卜克同志是否健在,我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没想到,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他们积极搜索久远的记忆,纷纷提供各种线索和史实,帮助我们寻找卜克同志。在《解放军报》刊登的当天,军委办公厅原主任董良驹同志就给我打电话说卜克这个名字,他有印象。当年在朝鲜战场,卜克好像是志愿军16军47师的一名团政委,文中所说的斗漏峰高地他也熟悉。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卜克的线索,我真是高兴极了。尔后,国防大学原校长朱敦法同志向我提供了一条让我惊喜的信息,卜克是他在志愿军47师141团当团长时的团政委。遗憾的是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卜克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转业地方工作,从此失去了联系。过了一天,董良驹同志来电话说:“原16军的老战友罗正中告诉他,卜克同志1963年转业到内蒙古包头市一个军工厂工作,其它情况不详。”虽然没有卜克的确切消息,但两条线索不谋而合,还是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正当我为是否前往包头寻找卜克而犹豫不决的时候,《人民日报》国际部说内蒙古包头市的一位读者在看了《人民日报》的文章后,说你们要找的卜克同志依然健在,是我市一个军工厂的离休干部,还提供了该厂的电话号码。“真的吗?”我几乎要喊出来了,这个消息让我振奋不已。我拿起电话,就与该厂离休处联系,一位姓杨的女同志刚听我提到卜克的名字,就告诉我卜克是他们的老副厂长、副书记,也到过朝鲜,人可好啦,离休多年了,现异地安置在石家庄一个干休所,可能是你们要找的卜克,还热情地提供了他家的电话号码。
  我在一种忐忑和期盼相交织的心情下,拨通了卜克家的电话。当卜克苍老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耳际时,一种无以言表的激动瞬间从心底传遍全身,我兴奋地说:“卜老,我可找到你了!”没想到,他的回答一下子让我怔住了。“我不是你们要找的卜克,你们可能找错人了。”还说:“在朝鲜,重名重姓的人很多,仅我知道的卜克就有3个。”顿时,一头凉水浇得我茫然不知所措。但我感到事情有些蹊跷,因隐约地听出老人的声音近乎颤抖。如果他真不是我们要找的卜克,为何会如此激动呢?这时,《作家文摘》的陈明燕主编告诉我,铁道部一位老同志,提供了一位叫布克的老志愿军与你文中的经历相似。难道石家庄的卜克真不是朝鲜老人要找的志愿军军官?不行,我还得再给包头打电话!这次还是杨同志接的电话,她爽快地告诉我:“报纸上照片我刚看到,你们要找的卜克一看就是我们的副厂长,刁;会错!”这真有点“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味道。我带着一种近乎得意的欣喜,拨通了卜克女儿家的电话,她才不得不说:“报纸上的照片,我们家以前也有一张,只是搬家后弄丢了。”在这些“证据”面前,尤其是当提到老战友朱敦法时,我能从电话传出的声音中感觉到,卜克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立即将朝鲜老人金成浩寻找多年的那位志愿军军官已经找到的消息向总政领导作了呈报,他们迅速作出批示,派赴朝访问团部分成员专程赴石家庄,看望这位令人尊敬的志愿军老战士。于是,出现子本文开头的一幕。
  
  志愿军老战士伤残的身体、清贫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
  
  卜克,河北灵寿人,1919年10月生,1938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卜同共产党,随八路军115师转战南北,先后两次在日寇的大扫荡中被捕,饱受铁窗之苦,后组织暴动越狱逃出。1952年舂赴朝作战,1958年3月回国。1963年转业列核工业部从小军工工作,任内蒙古包头某军工厂副书记、副厂长。1982年离休后,异地安置在石家庄某干休所。
  其实这些报道,卜克都看到过。有人劝他不要缄默不语,尽早跟有关方面联系,说不定还可以解决眼前的一些实际困难,可他迟迟不肯声张。他说:“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不知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知有多少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就拿抗美援朝战争来说,十几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他乡,他们中有些人连姓名都没留下。如今革命胜利了,祖国强大了,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了,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令人高兴和幸福的呢?我还有什么要求呢?”他的孙女也不理解地问他:“爷爷,你为什么还不承认呢?”他对孙女说:“我作为一名战争的幸存者,个人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在朝鲜这样的故事也不计其数,我还有什么必要通过这件事来炫耀自己律己,谦虚谨慎,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当我们转达总政领导对他的关心和慰问时,这个一生刚强、铁骨铮铮的老人眼含热泪说:“谢谢总政领导的关心!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对革命所作的贡献不多,受之有愧!作为一名老战士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台独势力很猖獗,世界也不太平。我虽然不能像当年一样穿上军装了,但我还有孙辈,他们随时可以听从国家需要,去实现我的心愿。望着这个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老八路,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小不屈、视死如归的老英雄,在抗美授朝战争中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老志愿军战士,在“文革”浩劫中受尽迫害而从不低头,无怨无悔的老共产党员,我的心灵多到震撼,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这个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身经百战,辗转疆场一往无前,奋斗不息的老人,在人们尽情地受着他们这一代创造的幸福生活的时候,却安 之若素过着俭朴清贫的生活,居功不言,甘当无名英雄,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啊!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对革命功劳不大、贡献不多.却对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整天向组织争待遇提要求:更打甚者,一边纸醉金迷,挥霍着人民的血汗,过着腐朽没落的生活,’—边还不择手段干着损害人民利益的勾当,这是多么强烈的对照啊!历史告诉我们,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因为拥有了一大批像卜克这样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开拓者和铺路石。同样,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紧密闭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完成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这也许是总政领导要求我们探访卜克的深刻意义所在。
  
  他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是赴约朝鲜,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兑现46年前与成浩的那个约定
  
  当我们把在朝鲜拍摄的一叠照片拿给卜克同志看时,那一座座熟悉的山峰.一个个亲切的面孔,一片片长满青草的烈士坟莹,把他带回到了美丽的三千里江山和同舟小共济的朝鲜人民中间,带回到了一把炒面把雪,天当铺盖地当床的艰难条件下,顽强拼搏、浴血奋战的难忘岁月。他说:“我是1952年春随部队从延边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开始守卫在朝鲜的元山市,后转到朝鲜中部战场。1953年夏季攻势时在上甘岭、平康战区认识了金成浩。他朴实热情,聪明能干,共同的事业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我们建立了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深厚友谊。1953年停战前夕,美帝国主义在上甘岭和附近的斗漏峰等志愿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山峦炸得光秃秃的,阵地变成了一片焦土,是金成浩等朝鲜人民顶着炮火,克服重重困难,把弹药和粮食送到前沿阵地。’他清楚地记得,停战以后,硝烟散去,志愿军与金成浩为烈士墓地选址并一起修建陵园的日日夜夜。说到这里,老人拿出几张珍藏的照片和用红布裹着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纪念章,并专门从中抽出了一张他与朝鲜群众的合影,站在后排的金成浩与他比肩而立。这些珍贵的史料,是卜克在“文革”浩劫中经历了抄家、当成走资派批斗,被人打断三根皮带的遭遇下,历尽磨难而保存下来的,他也在用生命坚守着与金成浩的真情和约定。
  岁月无情地染白了他的头发,衰老了他的身体,但这份真情永远定格在他的记忆深处,那个约定随着时间的滋长深深地植根心底。特别是金成浩在平康郡火车站与他惜惜相别时终身守陵的誓言和在陵园再相见的约定,更是历历在目。
  人生有无数的离别,也有无数种思念。这次离别,在他的心底留驻成永恒,这种思念,与他相伴终生。多少次,须发花白的卜克迈着蹒跚的步履,遥望远方,思念着赴汤蹈火、血洒疆场的志愿军烈士,思念着分别近半个世纪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朝鲜兄弟,多少次,他梦见自己带着长途跋涉的风尘,又回到了久别的朝鲜,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见到了铭刻在心的金成浩兄弟,与他紧紧拥抱……每次从梦中醒来,眼角都挂着泪水。“亲爱的战友啊,你们虽然没有看到祖国繁荣富强的这一天,但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英名,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永远镌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一成浩,你信守承诺,仍然坚守在我们曾经共同战斗过的地方,几十年如一日为志愿军烈士守陵,几乎用尽了你整整的一生,你不愧为金正日领袖教导下的杰出劳动党党员。志愿军烈士亲属感谢你,志愿军官兵感谢你,中国人民感谢你。几十年来,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不能与你联系,但在心里永远牵挂着你、想念着你。’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沉寂在卜克心底46年的约定被唤醒之后,使他彻夜难眠,思念如潮水般翻滚。他最大的心愿是有生之年赴约朝鲜,去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看望信守诺言的兄弟,一起畅叙中朝两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一位普通的志愿军军官,一位普通的朝鲜老人,因为一场正义的战争,因为一份承诺而结下的不朽深情,永远印刻在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人类捍卫和平进步的壮美画卷中。
  人生易老情难老,别时容易见时难。金大爷,您可知道,在鸭绿江的彼岸,您的亲人同样也在思念您,祝福您,盼望与您重逢,与您欢聚。
其他文献
天很冷,昨晚夜很凉。我在帐篷里辗转反侧,没有睡好。黑暗中,我摸摸索索拿到了最喜欢看的《解放军生活》,爬到了帐篷外边,抚摩着心爱的杂志,借助月光又把它翻了翻。再过几天我就得走了,离开绿色的军营,离开熟悉的部队生活,摘掉上等兵的军衔,去下军装上的领花……我真不愿意想这些,不知不觉,我泪流满面。我又钻进了帐篷,战友小张问我,王大彪,怎么哭了。我笑了笑,抱着沾满泪痕的《解放军生活》进入了梦乡。  这是20
期刊
北京,二炮机关大院操场上,红旗招展,口号阵阵,一个个威武整齐的方阵步履铿锵。这是二炮驻京公勤分队正在会操,像参加盛大军事活动一样,每一位官兵清澈的眼睛里都闪烁着青春的火花。  这支公勤分队人数虽不算多,任务却相当繁重:既要担负机关班车、首长专车、业务部门用车等任务,还要经常天南地北执行机动保障任务、参与首都军民共建活动。车队外出执行任务,往往要穿梭于闹市乡村、崇山峻岭、戈壁荒漠、草原林海之间,情况
期刊
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结合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将艰苦卓绝的革命足迹镌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如今,在大凉山上,驻守着这样一群军人。他们演绎着新的红色经典故事,像燃烧的火把一样,满腔热情地为这片热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的官兵。    不等不靠搞建设    说起大凉山,人们自然把它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在记者印象中,大凉山
期刊
2004年8月17日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某边防连风和日丽、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守防官兵用特殊的方式夹道欢迎与他们鸿雁传书300余封的“爱兵之父”——杨进群的到来。  杨进群老师刚跳下车,便被久候的官兵所包围,大家争相与杨老师握手、交谈。抚摸着战士们一双双粗糙的双手,看着被长年的山风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呈现出的一张张黝黑的面庞,杨进群的眼窝噙满了泪水。这感人一幕,浓缩着一位老父亲对国防建设的挚爱和深
期刊
这是一支举世瞩目的艇队,组建35年来,在大海深处骑鲸蹈海10余万海里,并以90昼夜长航的辉煌壮举,打破了美国核潜艇“海神”号保持多年的世界记录。  这是一支开拓创新的艇队,在茫茫大海出色地完成了试验,试航。全训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重大任务,创造出中国核潜艇史上多个“首次”和”第一”,编写出该型潜艇一整套训练大纲。  这就是10年前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水下先锋艇”!    和平盾牌:使命与忠诚
期刊
人说从事弹药导弹技术保障的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站长宋杰,坐在“火山口”上抓安全管理。就是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中,他带领官兵累计完成弹药作业近万吨,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被誉为“安全阀”。日前,他被沈阳军区评为管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并介绍了经验。    “严格制度落实,不能打:擦边球    叭!——雷管爆炸声好像又在宋杰的耳边回响。  2001年秋天,新毕业学员高峰在模拟老主任的作业程序后,独自测试
期刊
12年来,一名普通的军人从未舍得下过一次饭馆,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给女儿买,却把全部的积蓄和爱心献给了10个至今未曾谋面的失学儿童,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军人之家”  在10个被资助的孩子心里,在大庆他们有一个“富有”的“兵爸爸”。可谁能相信,当记者走进沈阳军区某师副营职技术员宛宏利的家,看到的却是几件破旧的家具,墙上除了女儿的同学送的几片卡通画外,连一张全家福也没有。可在宛宏利夫妇的脸上,记者却
期刊
艾超奇,青岛市北区政协离休干部;丁柱辰,青岛市二轻局离休干部。俩人均是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上的水兵。1949年2月随舰起义,在护舰战斗中因承诺了战友史德基牺牲前给家人捎一个口信的嘱托,55年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两位老人逢人就打听,有线索就去查询,”把口信捎到”的信念一直也没有动摇过。    史德基的家人,你们到底在哪里    艾超奇老人与史德基相识,是在1947年的台湾。当时,他们两人同
期刊
猎豹车战战兢兢地在盘山道上爬行着。坐在司机右边的某边防团团长徐春盯着光滑坚硬的冰雪路面。突然,“猎豹”在三米宽的盘山道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等大家反应过来时,车已经向相反的方向滑去。司机李岩的脸色渐渐发青,紧握方向盘的右手颤了一下。徐团长用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没关系,下车歇会儿再走。”  五分钟后,车又调回来了,向着海拔1500米的山顶冲去。当然,上面不仅载着团长徐春,还有他的胆量和智慧。 
期刊
8月底,黑龙江省接收安置的660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报到通知全部发出,这是该省连续5年在东北三省率先发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报到通知。  近年来,随着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逐年增多,每年都有部分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需要办理出国或入学手续,有的经商办企业也需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针对这种情况,省自主择业转业千部管理服务中心帮转业干部之所需,克服困难,及时将报到通知一次性发出,方便了转业干部。同时,以强化自主择业转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