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例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阅读与所有经典文本的阅读一样,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等,接受文本中蕴涵着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文本中先人智慧的启迪,享受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理解、体验和审美感受等。那么,如何才能让个性化阅读永驻学生心间,让文言文教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成为学生享受审美愉悦的美好环境呢?办法很多,但是限于篇幅,下面仅以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为例,谈谈笔者是怎样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品鉴兴趣的。
  一、配上音乐,读一读
  引导学生诵读、涵咏文言文文本,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还是学生对文言文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解的前提。然而,因为文言文课文写作年代距离我们实在太过久远,文中所写之人与事等均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相去久远。所以,教学时,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诵读、涵咏文言文课文那只能是幻想,而指望学生自觉钻研文本,在阅读、品鉴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思考文言文文本中的人、事、物、景等所蕴涵的意旨、情趣等更不可能。有鉴于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个性化品读文言文的浓厚兴趣,笔者常常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影视片段、音画视频或者古典音乐等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自觉地、快乐地走进文言文文本,并在文言文文本中开展个性化阅读、品鉴、领悟等活动。
  比如,教学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上课伊始,笔者就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为学生播放从网络上下载的名家配乐诵读的《史记·陈涉世家》音画视频供学生欣赏。当学生听到古典音乐伴随名家富有磁性的、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并看到音画视频同时幻化出一幅幅古代农民持戟征战之图时,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的兴趣立即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随之,教室里传出了学生诵读课文的朗朗书声:“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在学生朗朗的诵读声中,笔者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诵读的行列。
  二、利用资料,查一查
  众所周知,文言文的创作年代与作品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已距今非常久远,再加上诸如《史记·陈涉世家》等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实词、虚词、古地名、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人物的身世背景、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与政治倾向等审美意蕴,所以,教学时,仅仅凭借导学案规定的两个课时是无法引导学生完全掌握上述知识的,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等品鉴课文了。所以,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也为了培养学生自找“源头活水”、自主阅读、自主品鉴、自主感悟等习惯与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家中利用快捷方便的网络或者在课堂中利用自备的学习辅导资料等查一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整理并与同学交换某些有用的信息,从而为引导学生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或者小组讨论、学习、品鉴文言文课文打下基础。
  比如,教学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前,笔者就要求学生课外运用网络或者自备的教辅资料查阅相关资料,自行完成下列预习题:
  (1)司马迁、陈胜、吴广等均系何许人也。
  (2)《史记》是一本怎样体例的书?书中由那些内容组成?作者是谁?成书的年代如何。
  (3)请给《史记·陈涉世家》中出现的生字注音,并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判断句等。
  (4)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主人公陈胜鸿鹄大志的语句。
  上述四道预习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了与《史记·陈涉世家》相关的诸如作者生平简况、《史记》体例、文本中的字词句意、主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也正因为学生在课前利用资料查阅了这四道预习题的答案,次日的《史记·陈涉世家》课堂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让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得到了凸显;既填补了与本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文言文知识的空白,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与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课文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文言文课文的效率。
  三、围绕主题,想一想
  教学文言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其自主阅读、理解、品鉴,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写作风格、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政治观点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而深刻揭示文言文文本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和具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文言文文本,既可以有针对性地激发其阅读、探究、理解、品鉴文言文文本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探究文言文文本的效率,又可以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文本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比如,教学《史记·陈涉世家》,当引导学生初步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后,笔者随即提出了下列几个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供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谈论,并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1)按照司马迁《史记》体例,“世家”是历代王侯的传记。然而,陈涉出生佣工,本不属于王侯之列,可是作者却把他列入了“世家”,这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思想倾向。
  (2)本文文题为《陈涉世家》,可是课文开篇就将吴广与陈涉相提并论,而且在文章的很多篇幅中,也不惜大量的笔墨叙写吴广在这次农民起义运动中的活动与作用。这样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请说说你的理由。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看到黑板上的思考题后,顿时,学习、探究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欲望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随之,有的学生迅速查阅自备的课程学习辅导资料,边看资料边做笔记,有的学生与同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边讨论边做记录。不一会儿,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手阐述自己对上述问题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见解了。
  诚然,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品鉴文言文浓厚兴趣的方法定然不止上述三种。但是,在教学时,如果我们真正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那么,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文言文的兴趣和激情就一定会被强烈地激发出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初中(226405)
其他文献
文本的阅读延伸是在教学文本的同时,须要拓展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这种方法来全方位地审视文本,经过品味鉴赏、总结归纳,求得融会贯通的效果。拓展的文本可以来源于课内,也可以是课外,这样既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补充和丰富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情感,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相同作者文本拓展  例如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文,上阕主要抒发苏轼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
期刊
《故乡》是经典文本,总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而且这种情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学生初读或许并不喜欢,可是在将来,也许他们以后离开故乡或者回归故乡时会想起《故乡》和他们心中的“闰土”,或者在他们将来的某种情境中朦朦胧胧地感受到鲁迅的《故乡》在他们心底留下的痕迹。  一、一“句”一世界  用一句看似简单实则精妙的句子带动全篇情感的脉络,暗合“故乡”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作文能力既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构想。  一、阅读——徜徉盎然书园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像“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要
期刊
生成性文本指的是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可能性,能从教材中读出作者、编者、读者的种种情趣、意图等;二是必要性,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多元解读即是对文本进行切割重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对文本作出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阐释与理解。下面我以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之一的《狼》(七年级下)为例,谈谈大致的操
期刊
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用心体会,才能抒发独特感受,而阅读可以构成学生对生活的参与性。这种观察和捕捉需要我们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搭建一个审美的桥梁,给学生一个可操作可理解的观察和写作取向。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  一、说明文阅读中的生命感悟  对于科学小品文的閱读,在情感体验和阅
期刊
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每当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学生们总是带着抵触心理,在文言文课堂上,整个课堂就显得比较压抑,有些教师面对这样的课堂时也没有更大的激情去讲课。既然在我们的内心里,认为文言文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那么,我们又何必一直使用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呢?为了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我们就得努力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环境,让枯燥的文言文变得有趣味。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
一、导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说,特别是耐人寻味的优秀小说,含意深长,要想走进作品、作者,就要对一些精彩语段含英咀华,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作品内容和体会作者用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呼兰河传》的28段,即“花开了”一段。  二、品读  1.一读,品出层次,读出天真  (1)自由朗读这一段,想一想,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说后教师总结,第四句是抒情句(从表达方
期刊
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学会方法,培养语感,亲近文本,进行理解性朗读。不能流于形式,只是让学生蜻蜓点水式的匆匆读过,被动参与,缺乏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使“朗读”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一、重视朗读教学,莫让朗读受冷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不少
期刊
那是一次意外的作文之旅。那周的作文题目是“阳光路上”,本来和两个班的孩子约定:如果上次作文写得好的话,就带他们出校门走走。受清明假期的影响,这个“走走”竟是一拖再拖,孩子们也不再提,连我也觉得就蒙混过关,算了吧。  那天如往常一样,上午是初二5班的作文课。我先出示题目,然后再分析可以写些什么。同学们有的说写自己如何成长的,有的说写自己某次懂得了一个道理,有的说可以写亲情,有的说写友情、师生情……讨
期刊
【教学设想】  《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随笔,作者舒乙在文中传达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语言清新、典雅,但思想较为深邃,不容易把握住文本隐含的主旨。所以在设计1课时力求改变单一的讲练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引领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情景体验来把握文本主旨。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都市精灵的重点句进行赏析。  (2)通过对比手法体会作者感情,理解作者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