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犯罪的防范与控制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金融犯罪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它不仅使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财产遭受损失,也损害了金融部门的良好形象和信誉。金融犯罪危害极大,它作为经济犯罪的重要形式,是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金融犯罪的防范和控制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主要从金融犯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其防范对策。
  关键词:特征;原因;对策
  一、金融犯罪的特征
  金融犯罪是存在于金融领域内的一种经济犯罪,它是指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以伪造、变造、非法集资或者其它方法侵犯金融管理秩序、侵害金融单位利益,使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财产遭受损失,情节严重的行为。金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1、金融犯罪多为高技术人员犯罪。
  金融犯罪几乎发生在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其犯罪主体多为熟悉金融业务的高技术人员,有的本身就是金融行业内部工作人员。分析近年来查出的金融大案要案,凡是犯罪金额较高,社会危害较严重的案件,涉及到金融系统高技术人员的现象也相对较为突出。这些人具备一定的专业化经济、金融知识,熟悉银行的业务和办理程序,了解我国银行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善于利用商业投资和金融交易中的专业知识,去实施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他们的犯罪手段已不局限于涂改金融票据等初级方式,而是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如现代先进印刷、复机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剽窃银行内部资料,或者制造破坏银行系统网络的计算机病毒等,从而进行高智能型的金融犯罪活动。
  2、金融犯罪多具有预谋性和隐蔽性。
  金融领域犯罪素有“隐形犯罪”之称,与其他的突发性激情犯罪相比,金融犯罪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的预谋性犯罪。犯罪分子大都事先熟悉金融活动的全过程及相关规定,然后利用银行运作中各环节的漏洞或薄弱点,伺机作案。正是由于其预谋性和隐蔽性,金融犯罪往往令人防不胜防,当被害人感觉到有问题时,很难立即做出准确判断,不容易马上识破骗局。此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高科技金融犯罪,也使得金融犯罪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3.金融犯罪的手法具有多样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一是非法集资类犯罪将由以简单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向利用商业交易如房产投资、商品买卖等犯罪手段变化; 二是金融证券领域的犯罪活动将由非法买卖非上市公司股权转化为从事证券、外汇、期货领域的委托理财等方面变化;三是犯罪的平台扩展至网络等虚拟世界,互联网成为犯罪的主要工具。犯罪手法的多样化使得金融犯罪的侵害对象从传统的社会弱势群体向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社会中产阶层蔓延,使更多的人深受其害。
  4、金融犯罪造成的后果具有严重性。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从一个法制保障尚不完善、不规范的金融环境,向较为完善、规范、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反映在金融犯罪领域,则是犯罪行为人贪婪性越来越强,案值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金融诈骗为例,80年代以前,案值一般在几千元、几万元之间,上百万元的仅为个别现象。而进入90年代至今,金融犯罪的案值日趋巨大,数十万元的案件较为普遍,数百万元的案件时有发生,数千万元的案件也层出不穷。近年来沿海地区的金融系统发生的几起特大经济案件,其数额之大,损失之重,令人触目惊心。
  二、金融犯罪产生的原因
  金融犯罪作为时代改革的产物,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资金的调拨、信贷、周转日趋频繁,加之法律控制的盲点较多,滋生了不少金融犯罪现象。因此,金融犯罪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1、 社会原因。
  首先,当前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社会监控弱化,是产生金融犯罪的直接根源。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型使旧的社会控制机制失效,而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又尚未建立,这样使社会监控存在着一些空白和盲点,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其次,社会分配不公,导致人们的权利和金钱欲望膨胀,是产生金融犯罪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社会物质利益的分配因权力的介入而形成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部分人心态失衡,为了弥补自身的损失,寻求社会物质利益的再分配,便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向社会进行报复,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金融犯罪便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2、 管理原因。
  现代社会中,金融活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金融活动的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不论宏观上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还是微观上从事金融业务的单位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宏观上,随着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由于各种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跟上,金融领域的管理秩序一度陷入无序状态,各种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频繁发生,使金融管理活动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某些不法分子乘机混水摸鱼,导致非法集资诈骗、银行结算凭证诈骗等金融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从内部管理来讲,金融系统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既是金融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又是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违法行为防范的经验总结。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金融监督意识薄弱等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作案条件。
  3、 法律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金融管理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使金融活动依法进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金融犯罪的出现与当前金融立法和执法活动存在着缺陷有很大的关系。立法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立法部门先后制定了《银行法》、《票据法》、《证券法》、《信托法》 等法律,刑法又专门在经济犯罪中设置了章节,较为详细的规定了金融犯罪问题。然而,与现实的需要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金融机构和有关外贸企业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在其它金融法规中,预防金融欺诈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配套性差,往往为犯罪分子从事金融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4、心理原因。
  转轨时期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诱发金融犯罪的主观原因。蜂拥而至的西方思潮与我国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结合在一起,严重腐蚀和冲击着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旧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特定条件下恶性膨胀发展,成为实施金融犯罪的催化剂。他们抵不住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支配下,往往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三、金融犯罪的防范对策
  金融犯罪危害极大,它作为经济犯罪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由各种消极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反映。综合前面对金融犯罪特点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对金融犯罪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防治金融犯罪,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的同时,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全方位,多渠道治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化金融改革,规范金融秩序。
  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同时加大对混乱的金融秩序的整治力度。完善市场利率机制,在银行利率方面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来进行调节。禁止乱集资,对社会闲散资金的管理,应纳入法制化管理的渠道,从而保证金融资产和金融信用工具安全有效运行,防止非法集资诈骗活动的发生。加强用人管理,认真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切实做到严格审查,认真把关。凡是即将进入金融系统重点单位,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均须经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坚持赏罚严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现人员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
  2、完善金融立法,加强执法力度。
  我国金融立法滞后,有关规范和调控金融秩序的现行法律、法规不仅少,而且层次低,有的仅是部门规章,有的还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要遏制住金融犯罪,就必须依法规范金融市场,使其有效、稳健地运行。因此,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加快金融立法的步伐,杜绝金融立法的随意性,讲究金融立法的可行性。严格执行金融法律,引导和规范各种金融活动,促进银行规范、有序、高效的运作,最大限度的降低金融风险,对凡是未纳入法制轨道的金融活动,均应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
   另外,对从事金融行业的有关人员要进行普法教育,使其知道一旦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后果相当严重。在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的过程中,公、检、法及证监、银监、保监、人民银行等打击和防范金融犯罪的核心部门,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应建立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随时将相关信息进行通报,形成定期工作交流机制,定期就打击和防范金融犯罪进行交流。
  3、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自身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各金融单位要联系实际,开展反腐倡廉、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增强职工自身防腐拒变的免疫力,从源头上堵住职工犯罪的思想闸门。对于金融犯罪的行为人来说,往往是一念之差或者一时的侥幸心理,促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必须根据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层次,研究他们的思想活动,加强理想与法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自觉的为人民服务,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同时,把职业道德,刑法知识的教育融进一般从业人员平时的业务学习之中,使业务培训学习同时又成为敬业精神的熏陶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从另一方面来增强金融从业人员识骗防骗的能力,杜绝某些犯罪分子利用从业人员素质差,大肆实施金融犯罪活动的可能性。
  4、动员全社会,加强社会监督。
  金融犯罪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动员全社会,密切关注金融事业,充分发挥各机关、团体、组织、新闻媒介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范机制,尽快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使一切金融犯罪活动难以得逞。
  
  
  参考文献:
  [1]《政法论坛》1998年第5期。
  [2] 白世春,李朝明:《金融诈骗与防范》,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卢松:《金融领域犯罪问题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4] 康树华:《犯罪热点透视》,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5]《反洗钱立法刍议》,《法学评论》1995年第四期
  
  (作者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广东广州510700)
其他文献
摘 要:信访工作上为领导分忧解愁,下为群众排忧解难,是群众情绪的晴雨表、调节阀,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协调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和实现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大量的社会矛盾要通过信访渠道进行化解和处理,做好信访工作对于稳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
期刊
近年来,醴陵市人民检察院大力实施“文化育检”工程,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形成了与检察职能和本土文化特色紧密结合的醴陵检察文化体系,充分发挥了先进检察文化的引导、教育、凝聚、塑造等作用,各项检察工作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该院相继获评“湖南省先进政法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检察院”、“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第三届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提名奖”,被高
期刊
摘 要:  “经济理性人”是传统民法上“人”的唯一形象。本文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经济理性人” 形象存在着的严重内在缺陷与历史局限性逐渐暴露,并与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合拍,改变单一的“经济理性人” 形象,以“经济理性人”为形象主导,增加“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使“生态理性人”成为传统民法上“人”的形象即“经济理性人” 形象的合理补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民法;经济理性人;生
期刊
摘 要:纪检监察部门收集的言辞证据材料能否作为刑事证据使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司法机关一般会对纪检监察言辞证据加以转化而作为刑事证据使用,因此如何保证司法机关重新调取的言辞证据的合法性,对于统一司法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考虑到纪检监察证据的特殊性,对于特定的纪检监察言辞证据,不必要求重新调取,这样即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又可以实现打击犯罪的
期刊
摘 要: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已为我国侦查机关广泛运用,但由于我国的立法对此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衍生出以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在考察、借鉴各主要法治国家处理诱惑侦查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承认和规制我国的诱惑侦查,从而促进刑事侦查法制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诱惑侦查;警察圈套;合法性;立法构建  近年来,随着一些犯罪案件日益组织化、智能化、秘密话,以及犯罪行为人反侦察能力的日益提高
期刊
从司法实践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受害人多数也是未成年人。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野下,有必要探索和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双向保护机制,防止保护失衡带来的弊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双向保护的问题引入  在办案实践中,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了对建立双向保护机制的深思和探讨。  案例一:15岁少年谢某伙同本组一名7岁儿童将同组一5岁幼女带至胡豆地里实施奸
期刊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基本案情  2011年初的一天,王甲从王乙、赵某某夫妻二人处借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外出办事期间撞到行人黄某。随后,王甲将该车抛至案发地附近,并逃离了肇事现场。事发后,被害人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后,王甲将事发的经过告诉了儿子王丙。王丙又将上述情况王乙、赵某某,让二人帮助隐瞒。随后,王乙与赵某某夫妻二人到亲威们的家中,散布其电动车早就被盗的虚假信息,并在公安机关找
期刊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危险驾驶机动车行为纳入了犯罪的范畴,由于这是一个新设立的罪名,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这一新条文的理解与适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必要作探讨。  关键词:危险驾驶罪;问题;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期刊
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矛盾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从过程到结果,从数量到规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已发生变化的社会矛盾,针对性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基层检察机关应积极探索检察环节平衡利益、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机制。  一、更新执法理念  转变执法观念是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关键性问题。旧的执法观是单纯就案办案,办案越多成绩越大,重法律效果,轻政治效果和社会效
期刊
新宁县位于湖南的西南边陲,属五岭山区,山地面积272.22万亩,占总面积的65.8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其中林地面积182.36万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在该县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以后,生态环境保护显得更为重要。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该县境内大批山场因林业工作人员渎职被严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该县检察院近年来每年都要在林业系统查办1-2件渎职案件,如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