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错解了“大科学家”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参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期间,在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德国拜耳公司实训中心参观时,对某学生说:“只要我们找准了定位与目标,社会尊重知识与技能价值,中职生未来同样可以成为大科学家、两院院士。”
(据凤凰网报道)
从鲁昕的这句话中,不难发现社会上对中职生确实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因为他的用词是“同样可以成为大科学家、两院院士”。“偏见”和“歧视”是他人的看法与态度,对中职生来说,如果要成为“大科学家”和“两院院士”,不但应该拥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因为“大科学家”的内涵,不止包括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有过人之处,也包括了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方面应为他人之楷模。千万不要错解了“大科学家”,否则,大家辛辛苦苦努力到最后,仅仅培养出来一个空壳“大科学家”,就不值得了。
是时候“杀一儆百”了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都须通过统一考试才能被录用。玉林市福绵管理区财政局国库股在编工作人员陈某,未经统一考试,从2006年开始就在局里上班,而其父就是该局领导。在福绵管理区编委办现在的在编人员花名册里看到,陈某名列其中,级别是“科员”。(据《南国早报》报道)
最近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李刚爸。虽然不乏戏谑的味道,但也反映了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官”和“官二代”,哪怕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了,他们依然熟视无睹。在他们的观念里,规定算不上个啥。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官们”的“官念”过于落后。“官”来自于民,其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大众。可是我们的“官”不懂这一点,把“公园”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为此,“杀一儆百”的时候到了——然而谁来“操刀”呢?
减负先要减掉家长的“渴望”
李先生和妻子前不久商量为孩子再买一个小书包,因为孩子的大书包不够用了。每周一上午,刘女士把孩子一周要使用的书、作业本、文具等放进大书包,孩子背一个小书包,每天放学只背回当天的课本和作业本。(据《长江日报》报道)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包括教师在内,都提倡减负,减负也减了好多年了,但为什么学生的负担还那么重呢?恐怕家长难脱干系。在家长心目中,孩子是一切,只要孩子能成龙成凤,不管自己还是孩子,再苦再累也都值得,更不要说弄俩书包这样的小事了。然而,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让孩子长大后能幸福地生活,与其只增加学生书包的数量和重量,还不如“返璞归真”,遵从孩子的天性和教育规律。所以,只有减掉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减负才不会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
这不是钱的问题
6岁的浩浩在某双语幼儿园午休时,脸部被老师踢伤,当事老师表示并非故意踢伤浩浩。园方称,浩浩太顽皮,且其家长来幼儿园吵闹影响不好,希望其退园。退园通知规定,浩浩已交的学费不退,且若其执意上学,则园方对浩浩此后受伤不负责。
(据凤凰网报道)
如果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不会玩,反而像哲学家一样老皱着眉头思考,那么,教育还有什么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园方让浩浩退园的理由不成立。撇开这一点,如果一定要让浩浩退园,并且一定要把事情和钱扯在一起,那么,既然你幼儿园停止服务了,为啥不把多余的钱退还给家长呢?然而,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是为了教育事业,是为了盈利。当办幼儿园成为一项经济活动,家长和社会还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成才,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根深才能叶茂
今年4岁半的贝贝,在武汉读幼儿园。在某次国外百余所院校举办的留学咨询会上,贝贝来到新加坡某院校展位前,用英语说出了“我想留学”。据贝贝母亲介绍,带孩子来咨询会,一是了解留学政策,二是让孩子感受氛围。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
面对如今的留学热,让人不禁想起容闳那一代人的留学。他们小时候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后远赴西洋,“师夷长技”,学业完成后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今天,家长有了“国际意识”,就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希望孩子有一个好前途。然而对中国孩子来说,不管他们将来在哪里,也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他们的“根”依然在中国。如果这个“根”栽得不深,那么,不管留什么样的学,要想“叶茂”,还是一件十足困难的事情。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参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期间,在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德国拜耳公司实训中心参观时,对某学生说:“只要我们找准了定位与目标,社会尊重知识与技能价值,中职生未来同样可以成为大科学家、两院院士。”
(据凤凰网报道)
从鲁昕的这句话中,不难发现社会上对中职生确实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因为他的用词是“同样可以成为大科学家、两院院士”。“偏见”和“歧视”是他人的看法与态度,对中职生来说,如果要成为“大科学家”和“两院院士”,不但应该拥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因为“大科学家”的内涵,不止包括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有过人之处,也包括了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方面应为他人之楷模。千万不要错解了“大科学家”,否则,大家辛辛苦苦努力到最后,仅仅培养出来一个空壳“大科学家”,就不值得了。
是时候“杀一儆百”了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都须通过统一考试才能被录用。玉林市福绵管理区财政局国库股在编工作人员陈某,未经统一考试,从2006年开始就在局里上班,而其父就是该局领导。在福绵管理区编委办现在的在编人员花名册里看到,陈某名列其中,级别是“科员”。(据《南国早报》报道)
最近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李刚爸。虽然不乏戏谑的味道,但也反映了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官”和“官二代”,哪怕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了,他们依然熟视无睹。在他们的观念里,规定算不上个啥。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官们”的“官念”过于落后。“官”来自于民,其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大众。可是我们的“官”不懂这一点,把“公园”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为此,“杀一儆百”的时候到了——然而谁来“操刀”呢?
减负先要减掉家长的“渴望”
李先生和妻子前不久商量为孩子再买一个小书包,因为孩子的大书包不够用了。每周一上午,刘女士把孩子一周要使用的书、作业本、文具等放进大书包,孩子背一个小书包,每天放学只背回当天的课本和作业本。(据《长江日报》报道)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包括教师在内,都提倡减负,减负也减了好多年了,但为什么学生的负担还那么重呢?恐怕家长难脱干系。在家长心目中,孩子是一切,只要孩子能成龙成凤,不管自己还是孩子,再苦再累也都值得,更不要说弄俩书包这样的小事了。然而,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让孩子长大后能幸福地生活,与其只增加学生书包的数量和重量,还不如“返璞归真”,遵从孩子的天性和教育规律。所以,只有减掉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减负才不会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
这不是钱的问题
6岁的浩浩在某双语幼儿园午休时,脸部被老师踢伤,当事老师表示并非故意踢伤浩浩。园方称,浩浩太顽皮,且其家长来幼儿园吵闹影响不好,希望其退园。退园通知规定,浩浩已交的学费不退,且若其执意上学,则园方对浩浩此后受伤不负责。
(据凤凰网报道)
如果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不会玩,反而像哲学家一样老皱着眉头思考,那么,教育还有什么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园方让浩浩退园的理由不成立。撇开这一点,如果一定要让浩浩退园,并且一定要把事情和钱扯在一起,那么,既然你幼儿园停止服务了,为啥不把多余的钱退还给家长呢?然而,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是为了教育事业,是为了盈利。当办幼儿园成为一项经济活动,家长和社会还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成才,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根深才能叶茂
今年4岁半的贝贝,在武汉读幼儿园。在某次国外百余所院校举办的留学咨询会上,贝贝来到新加坡某院校展位前,用英语说出了“我想留学”。据贝贝母亲介绍,带孩子来咨询会,一是了解留学政策,二是让孩子感受氛围。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
面对如今的留学热,让人不禁想起容闳那一代人的留学。他们小时候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后远赴西洋,“师夷长技”,学业完成后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今天,家长有了“国际意识”,就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希望孩子有一个好前途。然而对中国孩子来说,不管他们将来在哪里,也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他们的“根”依然在中国。如果这个“根”栽得不深,那么,不管留什么样的学,要想“叶茂”,还是一件十足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