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促进和谐社会纳入大会的主题,可以说,中国身处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这其中高等教育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之角色。高等教育承担着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是重要的人才输出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 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高层次人才的输出港,和谐社会构建的“助推器”。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写入报告,而列在民生问题首列的就是教育问题,可见教育地位之重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的人,和谐的人需要和谐的教育培养。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还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优秀拔尖人才的积聚之地。高等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高层次人才的输出港。
1.2 科技文化创新的摇篮,和谐社会的“催化剂”。高等教育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重任,同时也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的支撑力量。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造就关键在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高等学校是科技文化创新、自主创新的摇篮,是拥有一大批真正的高端技术人才与创新人才的研发基地。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科技文化创新作为其内在的推动力,需要高等教育发挥其“催化剂”的作用。只有形成科技文化自主创新的能力,国家才能更加富强,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才能得到更大的满足,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的目标。
2 和谐社会下,完善高等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
和谐社会理论赋予高等教育以全新内涵,并指导其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而高等教育也急需反思自身的种种不和谐因素。当务之急,变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为有利的和谐因素,作好和谐社会构建有效的后方支援力量是对高等教育新的要求。因此,完善高等教育势在必行。
2.1 有效地实现教育公平。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注重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努力提升教育公平程度,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公平,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当代教育作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手段时,它可以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优化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等的情况下,教育公平给人们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
2.2 以科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共同的文化传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追求,一所高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能够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校园文化蕴藏着春风化雨、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这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建设,不断丰富师生员工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只有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才能从整体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2.3 构建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坚决纠正高校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努力营建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这也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现阶段,有很多的高校盲目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实现教育产业化,其后果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良好形象,扭曲人们对高校的认识,造成高等教育体系的混乱局面,使得高等学校在这场道义的“审判”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因此, 高校要端正办学思想,通过加强自律和挖掘自身潜力来保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本色,在奉献中反哺社会,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另外,教育收费,必须辅之以完善的资助体系,切实保证贫困学子的入学机会。
参考文献
[1] 肖玉梅 .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
[2] 邱珂,贾长胜 .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和谐社会构建[J]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3] 邹永松,曹海燕,张荣仙 . 浅议和谐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J] .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 (I)
[4] 田建华.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3)
收稿日期:2007-12-15
1 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高层次人才的输出港,和谐社会构建的“助推器”。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写入报告,而列在民生问题首列的就是教育问题,可见教育地位之重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的人,和谐的人需要和谐的教育培养。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还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优秀拔尖人才的积聚之地。高等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高层次人才的输出港。
1.2 科技文化创新的摇篮,和谐社会的“催化剂”。高等教育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重任,同时也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的支撑力量。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造就关键在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高等学校是科技文化创新、自主创新的摇篮,是拥有一大批真正的高端技术人才与创新人才的研发基地。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科技文化创新作为其内在的推动力,需要高等教育发挥其“催化剂”的作用。只有形成科技文化自主创新的能力,国家才能更加富强,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才能得到更大的满足,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的目标。
2 和谐社会下,完善高等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
和谐社会理论赋予高等教育以全新内涵,并指导其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而高等教育也急需反思自身的种种不和谐因素。当务之急,变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为有利的和谐因素,作好和谐社会构建有效的后方支援力量是对高等教育新的要求。因此,完善高等教育势在必行。
2.1 有效地实现教育公平。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注重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努力提升教育公平程度,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公平,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当代教育作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手段时,它可以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优化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等的情况下,教育公平给人们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
2.2 以科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共同的文化传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追求,一所高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能够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校园文化蕴藏着春风化雨、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这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建设,不断丰富师生员工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只有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才能从整体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2.3 构建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坚决纠正高校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努力营建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这也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现阶段,有很多的高校盲目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实现教育产业化,其后果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良好形象,扭曲人们对高校的认识,造成高等教育体系的混乱局面,使得高等学校在这场道义的“审判”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因此, 高校要端正办学思想,通过加强自律和挖掘自身潜力来保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本色,在奉献中反哺社会,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另外,教育收费,必须辅之以完善的资助体系,切实保证贫困学子的入学机会。
参考文献
[1] 肖玉梅 .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
[2] 邱珂,贾长胜 .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和谐社会构建[J]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3] 邹永松,曹海燕,张荣仙 . 浅议和谐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J] .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 (I)
[4] 田建华.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3)
收稿日期:200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