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基,而培训是快速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调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普遏存在专业背景缺乏,岗前培训不到位,在岗培训不足,实践体验较少等问题,面对日渐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这些问题的解决显得越来越迫切,为了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高校理应深入探索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指导教师;培训方式
随着就业竞争形式的加剧,“促就业” 这一热点话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被提及,高校毕业生作为每年就业大军的主力,其就业问题的解决更是备受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及人力资源市场的配合,但同时更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高,因此,加快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将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大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力度又是优化这一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今天,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将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需求
在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
1.服务意识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这就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再加上各类企业以及政府组织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职能,转变就业指导人员工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利益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调查研究与预测能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社会就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就业群体的多样化以及人才要求的日趋严格化更是给就业形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业形势变得严峻而复杂。这样一来,要做好高校就业生指导工作,就必定要先摸清市场,时刻掌握就业形势的变化,这就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形势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更多关注就业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国家就业转增侧以免因错误估计就业形势而影响学生就业。
3.学习能力
就业指导内容是一个动态的信息体系,每年的就业政策不同,就业需求不同,尤其就业政策更是可能瞬息万变,而这同时也将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就业指导相关学科知识的调整。因此,作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在文化知识结构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准确掌握就业的相关理论以及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如现代交际礼仪、求职应聘技巧等非专业学科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只有使这些东西成竹于胸,才能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二、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1. 培训缺乏专业性,职业化程度偏低
目前,或因资金缺乏,或因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教师培训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培训整体的职业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性。当前高校少有知名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教育培训公司作为培训团队的,大部分高校都是聘请资深的就业指导师个人作为培训师,尽管这些就业指导师个人在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上也还不错,但单独聘请个人作为培训师往往缺少培训团队那种教育培训研发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不足。而专门的教育培训公司不仅具有比个人更强的专业性,往往还能够系统地作出培训生涯规划,使培训的职业化程度更高,赋予培训更多的激情,更易调动整个培训班级的学习氛围。
2.培训缺乏针对性,难以激发教师积极性
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对专业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就业指导教师的知识涉猎面较广,既要掌握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又要了解基本的求职技能以及现代交际礼仪,培训内容多而杂,这就使得培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目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工作时完全是由组织培训的专门机构来单方决定整个培训的流程,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到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都是由培训者单方面的专业能力与研究志趣所决定,而教师的基本能力以及各自的内在需求都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容易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无法体现教师之间教学能力水平的差异及不同需要,很难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这也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效果欠佳的原因。
3.岗前培训不到位,在岗培训滞后
目前,高校聘请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岗位转岗而来,或者是聘请的高校现有的政工人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这种特殊组成使得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原本的整体素质就偏低,这样一来,对这一群体的培训就更应该加紧。而现有的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岗前培训不重视,在岗培训又相对滞后的问题。就业指导教师很少参与岗前培训,一般也就参加过 1—3次,造成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连基本的就业指导知识都是一片空白。此外,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的次数也很少,有的甚至一整个学期都没组织过一次在岗培训,这就导致就业指导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职业发展理论、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管理和就业理论素养等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
4.缺乏实践培训,培训功能单一。
就业指导实践和体验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深刻理解就业工作重要性的重要途径,经历了就业指导实践和体验的就业指导教师往往更能够清楚地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而目前高校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缺乏实践环节的培训,这就造成教师的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理论模块的知识十分丰富,但实践经验却严重缺乏。尽管也有部分教师设置了实践体验环节,但仅仅涉及到参观和交流上的实践,能够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 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的完善途径
1.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属于一种综合培训方式,主要培训方式包括以讲座、报告、参观考察等,培训时限具有固定性,参加培训的就业指导教师往往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受训人员更加丰富的知识,受训的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参加集中培训一般能够迅速了解一些最新的知识和政策。而分散培训更具有灵活性,其在时空上都没有限定,但其难以做到向集中培训一样短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因此,在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中,需要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两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只要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得相得益彰的培训效果。
2.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校内培训主要包括校本培训;知识经验的传帮带培训;岗位练兵培训等环节,培训场所是学校内部。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利用校内的资源进行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培训,校内的教研活动、骨干示范、公开课旁听等校内活动都是高校进行校内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的重要资源。而校外培训则主要包括在科研院所进修、做访问学者、挂职锻炼等形式,培训场所是学校以外的地方,在培训过程中,受训的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参与用人单位的实训项目实施、人才招聘、人事活动等各个单位运转环节,如此,这种培训形式更能够使教师亲身体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需要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两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的各方资源,为培训注入更多活力。
3.开展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可以说是一种实践培训。这种培训等于是将实训融入到就业指导教师培训中,受训者通过充分参与培训中的活动来获得个人的体验,通过这种培训方式能够提高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指导的认识,提升其就业指导能力。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体验式培训来弥补现有培训实践性不足的短板。具体而言,开展体验式培训,首先要以培养受训者的专业精神、丰富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能力为培训目标。其次,要注重解决问题,体验式培训应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设定体验培训项目,以切实通过培训减少教师的实际困难。最后,还要构建立体的培训模式,要通过讲授式培训、演练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构建培训的综合方式,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参与度。
4.明确培训范围
学校在选派培训人员时要有计划、分层次,根据学校,学院,年级辅导员所在的岗位特点来参加专门化培训,避免出现盲目重复培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研究能力和智力资源,做好专职,兼职等类型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梯度设计,要求广大就业指导教师做到就业指导和就业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此外,当今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加快,就业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强。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叶凯,赵劲.推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的意见[[Z].国发2012.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指导教师;培训方式
随着就业竞争形式的加剧,“促就业” 这一热点话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被提及,高校毕业生作为每年就业大军的主力,其就业问题的解决更是备受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及人力资源市场的配合,但同时更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高,因此,加快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将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大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力度又是优化这一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今天,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将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需求
在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
1.服务意识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这就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再加上各类企业以及政府组织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职能,转变就业指导人员工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利益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调查研究与预测能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社会就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就业群体的多样化以及人才要求的日趋严格化更是给就业形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业形势变得严峻而复杂。这样一来,要做好高校就业生指导工作,就必定要先摸清市场,时刻掌握就业形势的变化,这就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形势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更多关注就业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国家就业转增侧以免因错误估计就业形势而影响学生就业。
3.学习能力
就业指导内容是一个动态的信息体系,每年的就业政策不同,就业需求不同,尤其就业政策更是可能瞬息万变,而这同时也将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就业指导相关学科知识的调整。因此,作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在文化知识结构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准确掌握就业的相关理论以及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如现代交际礼仪、求职应聘技巧等非专业学科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只有使这些东西成竹于胸,才能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二、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1. 培训缺乏专业性,职业化程度偏低
目前,或因资金缺乏,或因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教师培训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培训整体的职业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性。当前高校少有知名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教育培训公司作为培训团队的,大部分高校都是聘请资深的就业指导师个人作为培训师,尽管这些就业指导师个人在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上也还不错,但单独聘请个人作为培训师往往缺少培训团队那种教育培训研发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不足。而专门的教育培训公司不仅具有比个人更强的专业性,往往还能够系统地作出培训生涯规划,使培训的职业化程度更高,赋予培训更多的激情,更易调动整个培训班级的学习氛围。
2.培训缺乏针对性,难以激发教师积极性
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对专业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就业指导教师的知识涉猎面较广,既要掌握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又要了解基本的求职技能以及现代交际礼仪,培训内容多而杂,这就使得培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目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工作时完全是由组织培训的专门机构来单方决定整个培训的流程,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到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都是由培训者单方面的专业能力与研究志趣所决定,而教师的基本能力以及各自的内在需求都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容易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无法体现教师之间教学能力水平的差异及不同需要,很难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这也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效果欠佳的原因。
3.岗前培训不到位,在岗培训滞后
目前,高校聘请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岗位转岗而来,或者是聘请的高校现有的政工人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这种特殊组成使得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原本的整体素质就偏低,这样一来,对这一群体的培训就更应该加紧。而现有的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岗前培训不重视,在岗培训又相对滞后的问题。就业指导教师很少参与岗前培训,一般也就参加过 1—3次,造成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连基本的就业指导知识都是一片空白。此外,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的次数也很少,有的甚至一整个学期都没组织过一次在岗培训,这就导致就业指导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职业发展理论、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管理和就业理论素养等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
4.缺乏实践培训,培训功能单一。
就业指导实践和体验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深刻理解就业工作重要性的重要途径,经历了就业指导实践和体验的就业指导教师往往更能够清楚地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而目前高校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缺乏实践环节的培训,这就造成教师的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理论模块的知识十分丰富,但实践经验却严重缺乏。尽管也有部分教师设置了实践体验环节,但仅仅涉及到参观和交流上的实践,能够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 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的完善途径
1.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属于一种综合培训方式,主要培训方式包括以讲座、报告、参观考察等,培训时限具有固定性,参加培训的就业指导教师往往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受训人员更加丰富的知识,受训的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参加集中培训一般能够迅速了解一些最新的知识和政策。而分散培训更具有灵活性,其在时空上都没有限定,但其难以做到向集中培训一样短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因此,在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中,需要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两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只要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得相得益彰的培训效果。
2.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校内培训主要包括校本培训;知识经验的传帮带培训;岗位练兵培训等环节,培训场所是学校内部。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利用校内的资源进行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培训,校内的教研活动、骨干示范、公开课旁听等校内活动都是高校进行校内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的重要资源。而校外培训则主要包括在科研院所进修、做访问学者、挂职锻炼等形式,培训场所是学校以外的地方,在培训过程中,受训的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参与用人单位的实训项目实施、人才招聘、人事活动等各个单位运转环节,如此,这种培训形式更能够使教师亲身体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需要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两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的各方资源,为培训注入更多活力。
3.开展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可以说是一种实践培训。这种培训等于是将实训融入到就业指导教师培训中,受训者通过充分参与培训中的活动来获得个人的体验,通过这种培训方式能够提高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指导的认识,提升其就业指导能力。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体验式培训来弥补现有培训实践性不足的短板。具体而言,开展体验式培训,首先要以培养受训者的专业精神、丰富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能力为培训目标。其次,要注重解决问题,体验式培训应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设定体验培训项目,以切实通过培训减少教师的实际困难。最后,还要构建立体的培训模式,要通过讲授式培训、演练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构建培训的综合方式,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参与度。
4.明确培训范围
学校在选派培训人员时要有计划、分层次,根据学校,学院,年级辅导员所在的岗位特点来参加专门化培训,避免出现盲目重复培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研究能力和智力资源,做好专职,兼职等类型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梯度设计,要求广大就业指导教师做到就业指导和就业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此外,当今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加快,就业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强。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叶凯,赵劲.推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的意见[[Z].国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