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智育,更要进行德育。学生的德育要从小抓起,让其从小明辨是非,形成优秀的品德。德育不是仅仅让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而是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者结合自身一年级班主任的实践,阐述了班级管理工作应小半不“小看”。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双相配合 潜移默化
一、把握时机,悉心教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得一点一点地讲清楚,这样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有一次,一个孩子在我上晨会课的时候才来上学,小朋友着急地从后门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恨不得三步当做一步来走,生怕老师会批评他迟到。于是,我趁机引导孩子们,问道:“遇到这样的情况,那该如何做呢?”顿时,孩子们踊跃发言,很快明白了:当老师在上课时(不管是晨会课还是上课时间),如果不能按照规定坐在教室里晚到的话,需要走到教室的前门口,大声地喊“报到”,让老师同学暂时停下思绪,等进入班级了再上课,这样才文明礼貌,也是对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后,在课堂上,孩子们便养成了这样的良好习惯。
一件小事就能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班主任应慢慢引导孩子,使其从娃娃成长为真正的少先队员。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生的模仿、接受性很强,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大。班主任要树立威信,就必须以身作则。要学生讲究文明礼貌,班主任首先要讲究语言举止文明;要学生讲究卫生,班主任首先要不乱扔纸屑果皮;要学生不迟到、早退,班主任首先必须遵守时间,这就要求班主任为人师表,即所谓的身教。
三、日常教育,潜移默化
德育从日常文明礼仪入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日常学生的进校礼仪、规范星期二的升旗仪式、规范学生在校的各种言行。如出操、上专用教室上课都要能排好队,排队时做到“快、静、齐”;课间不在走廊上、楼梯上、教室里追逐;上下楼梯遵循“靠右走”的原则;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老师、同学能主动问好;与他人交流时用语文明,不讲脏话等。
我每天早上都早早地到教室,看着学生进教室,注意提醒他们的仪表,注意校徽的佩戴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相处,发现不文明现象时,及时纠正,留心一些有坏习惯的孩子,让其改正,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规范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双向结合,勤于交流
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老师在校期间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及社会的教育。建立与孩子家长的紧密联系,对孩子的坏习惯改正有很大的帮助,如借助家长会,与家长就如何进行“独生子女的教育”、“怎样培养孩子好品行”等问题进行交流,从而不仅让家长与班主任齐心,而且赢得家长的信任,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为孩子营造双重教育的环境。我在做班级工作的时候,还让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给大家讲讲在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他是如何处理进而教育孩子的。这些工作,让家长更注重日常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而且老师与家长沟通也紧密了。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一年级学生品德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反复强调法
好的品德就是一种好的习惯,而习惯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养成。这可能花费教师大量时间一遍遍重复,但是这样可以让孩子改掉坏习惯,而且终身受益。小时候可能不懂为什么这么做,但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
1.反复、严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提醒自己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在训练中必须强调“反复”、“严格”,不怕麻烦。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反复强调,反复纠正,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同桌指正,互相监督。分小组比赛,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的姿势评分。让他们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再如促使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中午在学校用餐要求孩子做到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做到不把米粒等饭菜残留在桌上,保持自己的餐桌基本干净,再把自己的凳子摆整齐,通过小组比赛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等。
2.明确要求,悉心指导。我认为,教师与学生谈心是传统的德育工作,也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谈心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重视德育方法、运用得当,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每次对孩子都要明确要求,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榜样示范法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尤为重要。发现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强,做事有主见、有勇气的孩子,多表扬他们,让他们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学生的可塑性强,而且都爱模仿,好的榜样对他们的进步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遵守纪律方面,树立榜样,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会不由自主地以它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当然,这样也可以让榜样更加优秀。别的孩子每天都模仿他,他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从而更加优秀。当然孩子更多模仿的是父母,所以,在家长交流会上还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三)表扬激励法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我刚开始教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打“报告”的特别多,如“老师,×××打了我一下”。“老师,×××拿我东西”。班主任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这些事情,我都是延时处理,都是委婉地提醒,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孩子在做错事儿后,自己都有反思,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再说明,孩子很容易就改正了。
表扬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班级管理中我适当地运用以下方法:
1.登榜表彰法。我坚持文明月评制度,每月总结时,班上评出“文明十佳”、“优秀干部”、“纪律进步者”,然后张榜表彰。
2.上报表彰法。学生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某种荣誉时,我总是竭尽全力,整理将其模范事迹,上报学校,通过校刊、校广播让其名扬全校。
3.大拇指称赞法。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或是做了一件好事,我均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
4.微笑点头法。如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我对其微笑点头,以示赞许,此法有“暗送秋波”之妙。
5.背后夸奖法。不直接对其本人夸奖,而是背后跟其他学生交谈,热情赞扬某学生的长处,让听者自发地转告给受夸奖的学生,这样受表扬的学生听后,会深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处。
一年级的德育教育是重要的,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北京顺义扬镇一中.中小学管理.1992.2.
[2]刘惊锋,权利霞编著.德育学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道德教育的反思与探讨.教育研究,1997(十).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双相配合 潜移默化
一、把握时机,悉心教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得一点一点地讲清楚,这样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有一次,一个孩子在我上晨会课的时候才来上学,小朋友着急地从后门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恨不得三步当做一步来走,生怕老师会批评他迟到。于是,我趁机引导孩子们,问道:“遇到这样的情况,那该如何做呢?”顿时,孩子们踊跃发言,很快明白了:当老师在上课时(不管是晨会课还是上课时间),如果不能按照规定坐在教室里晚到的话,需要走到教室的前门口,大声地喊“报到”,让老师同学暂时停下思绪,等进入班级了再上课,这样才文明礼貌,也是对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后,在课堂上,孩子们便养成了这样的良好习惯。
一件小事就能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班主任应慢慢引导孩子,使其从娃娃成长为真正的少先队员。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生的模仿、接受性很强,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大。班主任要树立威信,就必须以身作则。要学生讲究文明礼貌,班主任首先要讲究语言举止文明;要学生讲究卫生,班主任首先要不乱扔纸屑果皮;要学生不迟到、早退,班主任首先必须遵守时间,这就要求班主任为人师表,即所谓的身教。
三、日常教育,潜移默化
德育从日常文明礼仪入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日常学生的进校礼仪、规范星期二的升旗仪式、规范学生在校的各种言行。如出操、上专用教室上课都要能排好队,排队时做到“快、静、齐”;课间不在走廊上、楼梯上、教室里追逐;上下楼梯遵循“靠右走”的原则;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老师、同学能主动问好;与他人交流时用语文明,不讲脏话等。
我每天早上都早早地到教室,看着学生进教室,注意提醒他们的仪表,注意校徽的佩戴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相处,发现不文明现象时,及时纠正,留心一些有坏习惯的孩子,让其改正,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规范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双向结合,勤于交流
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老师在校期间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及社会的教育。建立与孩子家长的紧密联系,对孩子的坏习惯改正有很大的帮助,如借助家长会,与家长就如何进行“独生子女的教育”、“怎样培养孩子好品行”等问题进行交流,从而不仅让家长与班主任齐心,而且赢得家长的信任,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为孩子营造双重教育的环境。我在做班级工作的时候,还让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给大家讲讲在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他是如何处理进而教育孩子的。这些工作,让家长更注重日常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而且老师与家长沟通也紧密了。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一年级学生品德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反复强调法
好的品德就是一种好的习惯,而习惯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养成。这可能花费教师大量时间一遍遍重复,但是这样可以让孩子改掉坏习惯,而且终身受益。小时候可能不懂为什么这么做,但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
1.反复、严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提醒自己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在训练中必须强调“反复”、“严格”,不怕麻烦。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反复强调,反复纠正,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同桌指正,互相监督。分小组比赛,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的姿势评分。让他们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再如促使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中午在学校用餐要求孩子做到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做到不把米粒等饭菜残留在桌上,保持自己的餐桌基本干净,再把自己的凳子摆整齐,通过小组比赛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等。
2.明确要求,悉心指导。我认为,教师与学生谈心是传统的德育工作,也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谈心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重视德育方法、运用得当,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每次对孩子都要明确要求,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榜样示范法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尤为重要。发现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强,做事有主见、有勇气的孩子,多表扬他们,让他们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学生的可塑性强,而且都爱模仿,好的榜样对他们的进步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遵守纪律方面,树立榜样,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会不由自主地以它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当然,这样也可以让榜样更加优秀。别的孩子每天都模仿他,他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从而更加优秀。当然孩子更多模仿的是父母,所以,在家长交流会上还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三)表扬激励法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我刚开始教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打“报告”的特别多,如“老师,×××打了我一下”。“老师,×××拿我东西”。班主任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这些事情,我都是延时处理,都是委婉地提醒,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孩子在做错事儿后,自己都有反思,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再说明,孩子很容易就改正了。
表扬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班级管理中我适当地运用以下方法:
1.登榜表彰法。我坚持文明月评制度,每月总结时,班上评出“文明十佳”、“优秀干部”、“纪律进步者”,然后张榜表彰。
2.上报表彰法。学生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某种荣誉时,我总是竭尽全力,整理将其模范事迹,上报学校,通过校刊、校广播让其名扬全校。
3.大拇指称赞法。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或是做了一件好事,我均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
4.微笑点头法。如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我对其微笑点头,以示赞许,此法有“暗送秋波”之妙。
5.背后夸奖法。不直接对其本人夸奖,而是背后跟其他学生交谈,热情赞扬某学生的长处,让听者自发地转告给受夸奖的学生,这样受表扬的学生听后,会深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处。
一年级的德育教育是重要的,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北京顺义扬镇一中.中小学管理.1992.2.
[2]刘惊锋,权利霞编著.德育学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道德教育的反思与探讨.教育研究,1997(十).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