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品课中巧用说文解字教学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k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粤教版思品课教材科学发展观的教学中,要巧用说文解字教学法,讲清基本概念,明确关键词语;细化综合问题,巧妙引用知识;实施正反例证,回归综合理论,从而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九年级思品课 说文解字教学法 科学发展观
  说文解字教学法,是指抓住关键文字和重点词语来开展教学的方法,其教学思想源于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以粤教版思品课教材科学发展观的教学为例,要巧用说文解字教学法,讲清基本概念,明确关键词语;细化综合问题,巧妙引用知识;实施正反例证,回归综合理论,开展探究式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一、讲清基本概念,明确关键词语
  教学要讲清基本概念,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如我们研制航空母舰,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航空母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在粤教版中小学思品课教材中被编排在九年级(全一册)的第三单元第三课,其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如果学生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明白,就难以理解接下来要探讨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和措施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指什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和教材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后,要抓住基本概念的内核,明确科学发展观所包括的关键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接着指导学生运用说文解字教学法,从定语和语法修饰等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进行讨论,明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师要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等是科学发展观基本概念中的关键词。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等关键词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个理论探讨清楚,否则只能死记硬背。
  二、细化综合问题,巧妙引用知识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理论性、综合性强。教材在内容上却没有展开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设置问题”[1]进行引导,细化综合问题,降低理论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等关键词,细化设置问题。例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可以细化为:为什么要抓发展?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为什么要可持续?又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可以细化为:怎样更好地促进发展?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怎样做到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可持续?这就将大难题细化为小难题,把综合问题简单化,降低理论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在细化综合问题,把大难题变成小难题后,我们要指导学生巧妙引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每个小难题。例如为什么要可持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引用前面已经学习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板块进行讨论,明确这是由我国正面临的人口、环境和资源形势决定的,是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需要。例如怎样更好地促进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巧妙引用前面已经学习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板块进行讨论,明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放发展生产力。在解决小难题的过程中,要巧妙引用知识,强化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实施正反例证,回归综合理论
  学科教学要“与我国当代的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很好结合”[2]。通过细化综合问题,巧妙引用知识,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降低理论难度。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其理论性依然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来作为例证,而正反例证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例如为什么要抓发展?在讲到抓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例子来作为正面例证。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清朝的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导致综合国力日益衰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例子作为反面例证。正反例证的实施,既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至此,巧用说文解字教学法弥补了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综合性强,教材却没有展开具体分析的不足。但是这些细化的知识是比较零碎的,需要再回归综合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为什么要抓发展?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为什么要可持续?”等细化的知识综合起来,构成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一个完整的综合性解释。同样,教师要将“怎样更好地促进发展?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怎样做到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可持续?”等细化的知识综合起来,构成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一个完整的综合性解释。这就让细化的知识回归科学发展观综合性理论教学的本身,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考虑到教学理论、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粤教版思品课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等综合性理论的教学中,要巧用运用说文解字教学法,由综合到分解,再由分解到综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宣建江.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新校园/理论版,2012.03.
  [2]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教师要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培养幼儿独立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独立性 培养方法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为幼儿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就我国来说,越来越多的经济实体趋向外向型发展,它们所需的人才往往是“专业 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知识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的重要性。作为起始年段七年级的英语教师,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教好英语?学生也经常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学好英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课堂,与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一要求不谋而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合作学习问题的研究。  一、精选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品质  1.设计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流程,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
摘 要: 在小学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要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小学生初学书法,教师的指导方法要有效。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习书的姿势,其次要积极激发学生学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书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欣赏”。在小学阶段,重点要指导好学生写正楷字,即“人人端端正正地写,写出方方正正的字”。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加以个别指导,培养他们的书法兴趣,尽
物理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物理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它并非凭空产生,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物理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但是,在物理教改实践中,相对而言,教师对理性辨析过于倚重,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偏多,而对
应用多媒体以后,老师的上课方法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更是乐于用课件、勤于用课件。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声情并茂的图文、音像资料更易调动学生的情感,运用课件减少了板书书写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等。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有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是所要学的知识,还是课件上漂亮的图片?  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文本,语文课其实就是对于文本的解读。学生通过文本
摘 要: 随着广西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掌握熟练的英语能力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章旨在探讨广西北部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合理优化改革、走特色化融合之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广西北部地区 高职高专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广西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各个领域的经济合作,也大
摘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棵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充沛的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促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激疑是培养学生
摘要: 语文教学的春天应该是繁花似锦还是回归本真?语文教学之路该延向何方?面对不断涌入的网络文化,教师该怎样引领学生阅读,作者就教学中的实例,探讨语文阅读的方向。  关键词: 网络文化语文阅读教学影响    近年来网络文化①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冲击着整个文化领域。作为新新人类,因对网络信息有敏锐的眼光、迅疾的速度涉猎而成为先锋。特别是中学生,其思想文化需新事物的补充,渴望读到课内外传统阅读文章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按苏教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学生入学学习两年语文,大约识字1500个。要使识字教学得以有效进行,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关键。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识、愿识”的问题。它是学生识字的前提和根基,学生能否喜爱识字,能识多少字,都源于这一问题。因此,教师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深刻认识识字编排体系,在继承传统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