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作者从教师自身实验教学技能的角度对小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师范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技能和实验创造技能。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技能
一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贯穿于整个科学教学的始终,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然而从2001年开始我国小学3~6年级阶段开始开设科学教育课至今天,很多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课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的实验课出现了“不愿做、抢着做、做不了”的情况。
导致科学实验课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或出于社会、或出于学校、或出于学生自身,但与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与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关系。
1.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不当,内容“过易”或“过难”,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老师在上实验课时一味地按照书本上或教案上的步骤原理讲解操作,经常在进行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前认知,导致所演示实验太过简单,学生失去兴趣。或是所讲实验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觉得实验太难,难以理解或者难以操作,也对实验课失去了兴趣。
2.实验课管理能力低下,难以驾驭课堂。走访一些学校,观察它们的科学实验课,很多学校都有一个共性,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处于无序状态。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有的学生自认为实验很简单有趣,完全自己探究而忽略老师的讲解,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毫不在乎,陷入“玩玩”的状态;有的只是在做“观众”,只在一旁观看,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实验当中;还有一些学生把实验仪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一个人操作,这些都使得实验课像一盘散沙,效率低下。
3.有限的实验操作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一些科学教师虽然是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毕业,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的科学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学科本位的色彩,因此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带有明显的学科本位的色彩。科学实验课所涉及的实验不仅有生理化方面的,还有一些其他学科方面的。例如有些老师在物理方面比较擅长,和物理有关的实验都能灵活应对,详细地进行讲解,回答学生的困惑,但是对于和其他学科有关的实验就显得力不从心。有些学生就会怀疑老师的能力,在课堂上出现一些破坏纪律的行为,对科学实验课的开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
由此可见,实验是中小学科学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不仅应在已有的科学教师中加大改革力度,还必须高度重视未来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随着小学、初中科学课陆续在我国各个地区开始得到重视,由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必将成为小学科学教师的主力军,对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要求将发生相应变化,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熟练的实验教学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未来科学教师的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必须重视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的研究,为将来胜任科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培养和提高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是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求。
1.从实验室入手,为培养师范生实验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在中小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熟练地操作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进行的实验,这就对老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出了考验。然而在一些高师院校,我们看到部分实验因为器材品种和数量的短缺无法开展,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实验而垂头丧气。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首先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应该先得到满足,使得各种实验得以正常进行。在已有的实验课的基础上,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走进实验室,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合理地设置实验课程。科学课不是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分科或是将它们单纯地拼凑在一起,它们是一个整体。实验课更不能仅仅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按照课本要求,单纯地做和物理、化学与某一门学科有关的实验,要切实掌握科学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形成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设专门的《科学实验教学论》课。在中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能熟练地操作各种实验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会做会教,还要会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科学实验教学技能》课的开设变得尤为重要。让师范生不仅会做实验,还会分析实验,钻研实验,从而反思实验,最终能完善设计实验课。
4.培养师范生的实验创造能力。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一些看似简单的原理现象,中小学生理解起来却非常吃力。比如在讲人体的新陈代谢这一节时,让学生通过人体构造图理解胃消化食物,通过肠道排出肛门这一过程就非常困难。这就可以通过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漏斗、自来水管等常见物品设计实验模拟人体代谢的过程,这样抽样的原理就变得浅显易懂。也有一些实验受实验器材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开展,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实验创造能力。比如在讲用望远镜观察远处事物实验时,不可能人手一台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事物,更不可能拆卸和组装。这个实验就可以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和凸透镜组装成简易的望远镜代替。这样就将一些实验变得生活化、简易化。这些小实验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实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可以多举办一些类似于实验设计大赛的活动或是成立实验设计小组的方式鼓励师范生发展实验创造能力,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我国一直举着“科教兴国”的旗帜,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仅关乎实验课能否有意义并且有效地开展,而且深刻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高师院校应注重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能力、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国家输送一批批優秀的科学教师,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敏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方法探微[J].湖南:当代教育论坛,2011.07.
[2]马一兵.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研究[N].吉林:长春师范学院,2011.06.
[3]郝金声.谈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J].贵州: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4]姚国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学科教学探索[J].河南.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09.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技能
一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贯穿于整个科学教学的始终,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然而从2001年开始我国小学3~6年级阶段开始开设科学教育课至今天,很多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课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的实验课出现了“不愿做、抢着做、做不了”的情况。
导致科学实验课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或出于社会、或出于学校、或出于学生自身,但与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与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关系。
1.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不当,内容“过易”或“过难”,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老师在上实验课时一味地按照书本上或教案上的步骤原理讲解操作,经常在进行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前认知,导致所演示实验太过简单,学生失去兴趣。或是所讲实验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觉得实验太难,难以理解或者难以操作,也对实验课失去了兴趣。
2.实验课管理能力低下,难以驾驭课堂。走访一些学校,观察它们的科学实验课,很多学校都有一个共性,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处于无序状态。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有的学生自认为实验很简单有趣,完全自己探究而忽略老师的讲解,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毫不在乎,陷入“玩玩”的状态;有的只是在做“观众”,只在一旁观看,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实验当中;还有一些学生把实验仪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一个人操作,这些都使得实验课像一盘散沙,效率低下。
3.有限的实验操作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一些科学教师虽然是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毕业,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的科学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学科本位的色彩,因此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带有明显的学科本位的色彩。科学实验课所涉及的实验不仅有生理化方面的,还有一些其他学科方面的。例如有些老师在物理方面比较擅长,和物理有关的实验都能灵活应对,详细地进行讲解,回答学生的困惑,但是对于和其他学科有关的实验就显得力不从心。有些学生就会怀疑老师的能力,在课堂上出现一些破坏纪律的行为,对科学实验课的开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
由此可见,实验是中小学科学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不仅应在已有的科学教师中加大改革力度,还必须高度重视未来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随着小学、初中科学课陆续在我国各个地区开始得到重视,由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必将成为小学科学教师的主力军,对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要求将发生相应变化,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熟练的实验教学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未来科学教师的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必须重视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的研究,为将来胜任科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培养和提高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是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求。
1.从实验室入手,为培养师范生实验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在中小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熟练地操作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进行的实验,这就对老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出了考验。然而在一些高师院校,我们看到部分实验因为器材品种和数量的短缺无法开展,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实验而垂头丧气。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首先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应该先得到满足,使得各种实验得以正常进行。在已有的实验课的基础上,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走进实验室,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合理地设置实验课程。科学课不是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分科或是将它们单纯地拼凑在一起,它们是一个整体。实验课更不能仅仅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按照课本要求,单纯地做和物理、化学与某一门学科有关的实验,要切实掌握科学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形成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设专门的《科学实验教学论》课。在中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能熟练地操作各种实验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会做会教,还要会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科学实验教学技能》课的开设变得尤为重要。让师范生不仅会做实验,还会分析实验,钻研实验,从而反思实验,最终能完善设计实验课。
4.培养师范生的实验创造能力。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一些看似简单的原理现象,中小学生理解起来却非常吃力。比如在讲人体的新陈代谢这一节时,让学生通过人体构造图理解胃消化食物,通过肠道排出肛门这一过程就非常困难。这就可以通过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漏斗、自来水管等常见物品设计实验模拟人体代谢的过程,这样抽样的原理就变得浅显易懂。也有一些实验受实验器材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开展,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实验创造能力。比如在讲用望远镜观察远处事物实验时,不可能人手一台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事物,更不可能拆卸和组装。这个实验就可以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和凸透镜组装成简易的望远镜代替。这样就将一些实验变得生活化、简易化。这些小实验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实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可以多举办一些类似于实验设计大赛的活动或是成立实验设计小组的方式鼓励师范生发展实验创造能力,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我国一直举着“科教兴国”的旗帜,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仅关乎实验课能否有意义并且有效地开展,而且深刻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高师院校应注重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能力、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国家输送一批批優秀的科学教师,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敏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方法探微[J].湖南:当代教育论坛,2011.07.
[2]马一兵.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研究[N].吉林:长春师范学院,2011.06.
[3]郝金声.谈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J].贵州: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4]姚国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学科教学探索[J].河南.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