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东尼·布朗,1946年出生于英国,被公认为图画书界的“超现实派画家”,他的作品构图利落,色彩鲜明,并擅以对比营造画面的戏剧性。他以孩子的思考方式看待世界,作品充满无限的神秘与惊奇,尤其擅于在画面的一角找到令人笑绝的创意与想象,让读者永远有发现宝藏的快感。此外,他的作品勇于反映现实,对当下社会的家庭亲子关系、女性主义、弱势族群等提出深沉批判。
【【关键词】】:绘本;童真;想象
【代表作】
经典之经典:《大猩猩》
《大猩猩》中,布朗利用“父亲”和“大猩猩”的共同点——高大威武却亲切温和,描绘了一个忙忙碌碌、不擅表达,却用行动来体现伟大的父爱的感人故事。也细致地刻画了孩子心中,孤独害怕,渴望父亲所给予安全感的心理。大猩猩的梦幻形象之出现,更是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认同感。随着大猩猩成为深受孩子喜爱的形象,《大猩猩》也成为历经时间验证而经典的童书绘本。
爱是永恒的主题——家庭题材系列:《我爸爸》、《我妈妈》、《朱家故事》、《隧道》
——《我爸爸》、《我妈妈》
在幼儿的眼中,家庭就是他们的大半个世界,与他们最为亲密的父母以及家庭生活,自然也成了图画书写不完的题材。《我妈妈》和《我爸爸》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热爱和崇拜。
——《朱家故事》
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家庭的和睦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担,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
——《隧道》
一对性格迥异、爱好不同的哥哥和妹妹,她们总是不停地争吵。妈妈终于忍无可忍,把她们一起赶出了门,只有学会了和平相处才能回来。两个人不情愿地来到了一片堆废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洞。哥哥胆大,钻进去探险,妹妹不敢,幻想着隧道里面藏着怪兽、巨人、巫婆……可是过了很久,哥哥都没有出来。哥哥会不会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急又怕的妹妹终于鼓起勇气,也钻了进去……在一段有惊无险的经历之后,兄妹俩感受到了彼此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一同跑出了隧道,回到了家里。
孩子们的好朋友——威利系列:《胆小鬼威利》、《大英雄威利》、《魔术师威利》、《威利和朋友》、《梦想家威利》、《威利的画》
在《威利和朋友》里,威利很孤单,因为个子小,大家都叫他“小废物”,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在《胆小鬼威利》里,他总是受小混混们的欺负,因为他很善良,甚至连只苍蝇都不忍心伤害,被称作“胆小鬼”;在《魔术师威利》里,由于买不起足球鞋,以致于在球场上,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有人把球传给他,也一直都没能进入球队参加比赛。
这些倒霉的经历也许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孩子的心里与威利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而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用自己的画笔为威利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使威利找到了真实且强大的自我,也让孩子们在图画书中找到了真实而强大的自己。
【赏析】
自接触绘本以来,阅读过的绘本已小有数量,安东尼·布朗算是最喜爱的图画书作者之一,阅读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我享受,也从心灵上为我打通了一条通往光明和温暖的隧道。
一、鲜明冲突下的人性温暖——游刃有余的对比手法
1.充满矛盾的猩猩形象
不难发现在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猩猩”的影子,大猩猩强壮剽悍的外形特点与其亲切温和的性格特征形成正面冲突。如同《大猩猩》中的父亲形象,阅读过程中,下意识的反应里,我们自觉把父亲带入忙碌而冷漠的负面形象,随着情节的推动,一点一点拂去表面的假象,我们可以看到父亲那一种不善表达的深沉的爱。这种矛盾下的冲击感,升华了主题,将人物形象深深地敲进心里。
2.冷暖色调之对比
写实的画面中,作者往往喜欢用颜色是传达人物内心的感受。例如《大猩猩》中,安娜和爸爸对坐在桌子前,却是报纸相隔。蓝白相间的地砖,灰蓝的桌设,冷漠疏离的氛围,与安娜红色的毛衣形成鲜明对比。安娜作为孩子,她炽热的内心极其渴望得到父亲更多的关注,与这个冰冷的周遭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但在作品的最后,爸爸问安娜想不想去动物园时,他的着装也是红色的,可见父亲的内心其实也是柔软,他对安娜的爱是深沉的。
二、超现实主义下的超凡想象力
安东尼·布朗创作的图画书以超现实风格著称。在他所架构的故事里,现实和想象的界限很难划分。他往往用细节的变化来体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小凯的家不一样了》爸爸留下的一句话并没有指明变化在哪里,却在充满好奇的小凯的心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创作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在描写小凯所看到的景象的同时,也在画中给出了一些暗示:比如小凯坐在沙发上,考虑是不是沙发会变成鳄鱼,而他背后的画,是那幅圣母送孩子到人间的图画。接下来的两页,小凯注意到单人沙发好像会变成猩猩,鳄鱼的尾巴变成了香蕉,充满了童趣,也引起不少胆小孩子的共鸣。
三、英式幽默下的童真世界
安东尼的作品到处蕴藏着英式幽默,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威利这只黑猩猩,在众多强壮的大猩猩中,他显得微不足道。如同孩子一般,他们生活在大人主导的世界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手画脚,有时,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恐怖的。安东尼从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威利的处境,虽然采取隐喻的形式,却引起了孩子们的深切共鸣。在《胆小鬼威利》中,威利一直忍受着大猩猩的欺负,他们都管他叫胆小鬼威利。一天,威利发现了一篇不要做胆小鬼的课程广告。他申请参加了这个课程,希望能让自己更加强壮,直到能够跟大猩猩一较高下。
威利完成了所有课程,变得强壮威武,还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英雄救美。威利非常自豪,他不再是一个胆小鬼了,而是一个英雄。结果这时,他梆的一下子撞到了电线杆。啊,真对不起!最后一幅图,是威利向路灯道歉。这种英式幽默,让人不禁捧腹。长大对孩子们来说,似乎只是体型上的,而并非内心上的强大。
四、层层递进,精致地处理细节
写实而精细的画风是安东尼·布朗图画书的一大看点,在他的书中,文字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图画中细节处蕴含的无声语言往往是理解图画书的关键。于是,带着探索的心去发现图画中每一处细节的奥秘,是阅读他的图画书的另一大乐趣。他的每一处细节都处理的十分精致,图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是之后情节发展的所埋下的伏笔。例如,在《朱家故事》的封面中,是一个瘦弱的,满脸愁容的妈妈背着强壮的爸爸和两个孩子,而爸爸和孩子的表情是开心的、享受的。而背景墙上有一个“豬头”一样的开关,而看起来很温馨的壁纸却是渐变的。壁纸的下半部分是一朵朵红色的郁金香,而越往上方,郁金香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粉色的猪头。孩子们很容易发现并辨别墙上的猪头开关和壁纸上的猪头。当妈妈读出“朱家故事”的时候,孩子会立刻联想到“猪”,甚至会联想到故事中的爸爸和孩子就像“猪”一样的好吃懒做,只懂得享受。
五、童话书中的成人世界
虽然安东尼·布朗创作的图画书主要针对幼儿群体,但事实上,故事情节的设置无不体现了成人的思维,蕴含着成人世界的真理。例如《朱家故事》中,妈妈因为不忍家庭重负离家出走,让爸爸和孩子知道了家庭分工的重要性,图画书的最后出现了妈妈修车的画面,书本从侧面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渴望得到尊重以及平等的对待。
参考文献:
[1]贺儿.《安东尼·布朗 用绘本诠释孩子的世界》[J],时尚育儿,2014.
[2]淘末.《穿越魔镜:安东尼·布朗的世界》[J],颂雅风·艺术月刊,2012
[3]索菲爸爸.《“解码”安东尼·布朗》[J],山东教育,2013
【【关键词】】:绘本;童真;想象
【代表作】
经典之经典:《大猩猩》
《大猩猩》中,布朗利用“父亲”和“大猩猩”的共同点——高大威武却亲切温和,描绘了一个忙忙碌碌、不擅表达,却用行动来体现伟大的父爱的感人故事。也细致地刻画了孩子心中,孤独害怕,渴望父亲所给予安全感的心理。大猩猩的梦幻形象之出现,更是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认同感。随着大猩猩成为深受孩子喜爱的形象,《大猩猩》也成为历经时间验证而经典的童书绘本。
爱是永恒的主题——家庭题材系列:《我爸爸》、《我妈妈》、《朱家故事》、《隧道》
——《我爸爸》、《我妈妈》
在幼儿的眼中,家庭就是他们的大半个世界,与他们最为亲密的父母以及家庭生活,自然也成了图画书写不完的题材。《我妈妈》和《我爸爸》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热爱和崇拜。
——《朱家故事》
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家庭的和睦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担,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
——《隧道》
一对性格迥异、爱好不同的哥哥和妹妹,她们总是不停地争吵。妈妈终于忍无可忍,把她们一起赶出了门,只有学会了和平相处才能回来。两个人不情愿地来到了一片堆废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洞。哥哥胆大,钻进去探险,妹妹不敢,幻想着隧道里面藏着怪兽、巨人、巫婆……可是过了很久,哥哥都没有出来。哥哥会不会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急又怕的妹妹终于鼓起勇气,也钻了进去……在一段有惊无险的经历之后,兄妹俩感受到了彼此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一同跑出了隧道,回到了家里。
孩子们的好朋友——威利系列:《胆小鬼威利》、《大英雄威利》、《魔术师威利》、《威利和朋友》、《梦想家威利》、《威利的画》
在《威利和朋友》里,威利很孤单,因为个子小,大家都叫他“小废物”,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在《胆小鬼威利》里,他总是受小混混们的欺负,因为他很善良,甚至连只苍蝇都不忍心伤害,被称作“胆小鬼”;在《魔术师威利》里,由于买不起足球鞋,以致于在球场上,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有人把球传给他,也一直都没能进入球队参加比赛。
这些倒霉的经历也许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孩子的心里与威利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而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用自己的画笔为威利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使威利找到了真实且强大的自我,也让孩子们在图画书中找到了真实而强大的自己。
【赏析】
自接触绘本以来,阅读过的绘本已小有数量,安东尼·布朗算是最喜爱的图画书作者之一,阅读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我享受,也从心灵上为我打通了一条通往光明和温暖的隧道。
一、鲜明冲突下的人性温暖——游刃有余的对比手法
1.充满矛盾的猩猩形象
不难发现在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猩猩”的影子,大猩猩强壮剽悍的外形特点与其亲切温和的性格特征形成正面冲突。如同《大猩猩》中的父亲形象,阅读过程中,下意识的反应里,我们自觉把父亲带入忙碌而冷漠的负面形象,随着情节的推动,一点一点拂去表面的假象,我们可以看到父亲那一种不善表达的深沉的爱。这种矛盾下的冲击感,升华了主题,将人物形象深深地敲进心里。
2.冷暖色调之对比
写实的画面中,作者往往喜欢用颜色是传达人物内心的感受。例如《大猩猩》中,安娜和爸爸对坐在桌子前,却是报纸相隔。蓝白相间的地砖,灰蓝的桌设,冷漠疏离的氛围,与安娜红色的毛衣形成鲜明对比。安娜作为孩子,她炽热的内心极其渴望得到父亲更多的关注,与这个冰冷的周遭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但在作品的最后,爸爸问安娜想不想去动物园时,他的着装也是红色的,可见父亲的内心其实也是柔软,他对安娜的爱是深沉的。
二、超现实主义下的超凡想象力
安东尼·布朗创作的图画书以超现实风格著称。在他所架构的故事里,现实和想象的界限很难划分。他往往用细节的变化来体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小凯的家不一样了》爸爸留下的一句话并没有指明变化在哪里,却在充满好奇的小凯的心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创作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在描写小凯所看到的景象的同时,也在画中给出了一些暗示:比如小凯坐在沙发上,考虑是不是沙发会变成鳄鱼,而他背后的画,是那幅圣母送孩子到人间的图画。接下来的两页,小凯注意到单人沙发好像会变成猩猩,鳄鱼的尾巴变成了香蕉,充满了童趣,也引起不少胆小孩子的共鸣。
三、英式幽默下的童真世界
安东尼的作品到处蕴藏着英式幽默,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威利这只黑猩猩,在众多强壮的大猩猩中,他显得微不足道。如同孩子一般,他们生活在大人主导的世界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手画脚,有时,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恐怖的。安东尼从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威利的处境,虽然采取隐喻的形式,却引起了孩子们的深切共鸣。在《胆小鬼威利》中,威利一直忍受着大猩猩的欺负,他们都管他叫胆小鬼威利。一天,威利发现了一篇不要做胆小鬼的课程广告。他申请参加了这个课程,希望能让自己更加强壮,直到能够跟大猩猩一较高下。
威利完成了所有课程,变得强壮威武,还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英雄救美。威利非常自豪,他不再是一个胆小鬼了,而是一个英雄。结果这时,他梆的一下子撞到了电线杆。啊,真对不起!最后一幅图,是威利向路灯道歉。这种英式幽默,让人不禁捧腹。长大对孩子们来说,似乎只是体型上的,而并非内心上的强大。
四、层层递进,精致地处理细节
写实而精细的画风是安东尼·布朗图画书的一大看点,在他的书中,文字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图画中细节处蕴含的无声语言往往是理解图画书的关键。于是,带着探索的心去发现图画中每一处细节的奥秘,是阅读他的图画书的另一大乐趣。他的每一处细节都处理的十分精致,图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是之后情节发展的所埋下的伏笔。例如,在《朱家故事》的封面中,是一个瘦弱的,满脸愁容的妈妈背着强壮的爸爸和两个孩子,而爸爸和孩子的表情是开心的、享受的。而背景墙上有一个“豬头”一样的开关,而看起来很温馨的壁纸却是渐变的。壁纸的下半部分是一朵朵红色的郁金香,而越往上方,郁金香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粉色的猪头。孩子们很容易发现并辨别墙上的猪头开关和壁纸上的猪头。当妈妈读出“朱家故事”的时候,孩子会立刻联想到“猪”,甚至会联想到故事中的爸爸和孩子就像“猪”一样的好吃懒做,只懂得享受。
五、童话书中的成人世界
虽然安东尼·布朗创作的图画书主要针对幼儿群体,但事实上,故事情节的设置无不体现了成人的思维,蕴含着成人世界的真理。例如《朱家故事》中,妈妈因为不忍家庭重负离家出走,让爸爸和孩子知道了家庭分工的重要性,图画书的最后出现了妈妈修车的画面,书本从侧面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渴望得到尊重以及平等的对待。
参考文献:
[1]贺儿.《安东尼·布朗 用绘本诠释孩子的世界》[J],时尚育儿,2014.
[2]淘末.《穿越魔镜:安东尼·布朗的世界》[J],颂雅风·艺术月刊,2012
[3]索菲爸爸.《“解码”安东尼·布朗》[J],山东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