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速作文方略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感到最难的上作文,尤其是考试作文。有的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怎样写才好。这样归咎于平时的训练不够,当然,要在短短的30至40分钟里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似乎要求有些过高。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我班学生陈小蓉,在40分钟的时间里就写出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的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我》。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学生必须掌握快速表达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快速,方法
  
  1.快速作文的训练方法
  “胸有成竹”才能一挥而就。意在笔,才能挥洒自如。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善于观测、勤于动笔、积累素材。通过几年的磨练,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步骤,快速作文是能成功的。其系列途径主要有四:
  1.1教会学生如何积累材料。
  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积累是快速作文的基础。一方面要多读,如故事书、新编的全国优秀作文书、儿童杂志等等。读的多,语言功夫就会深厚起来,有了好的语言,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另一方面要善于积累,巧妇难为米之炊。作文没有材料,自然不知从何着手。但材料的储备也要有所选择。因为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小作者运思的进行和作文的好坏。所以在储备材料时要像货物堆积仓库一样把它分类摆好。那么怎样积累材料呢?其实积累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的:①特别好的文章可以剪辑;②特别好的优美的句子段落可背诵;③特别好的素材可以摘录。积累时要注意整理,如开篇为一个栏目,主体为一个栏目,结尾为一个栏目。每个大栏目下可分为若干个小栏目,如主体部分可分为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窗口、心灵秘史、热门话题、读后感受、旅游景点、地域风情、神话故事等等。有的人看的多,忘的也多,写起来脑子里仍空荡荡的。只有平时多积累,作文时才可能文思泉涌。
  1.2让学生学会观察。
  有一位画家曾经说过: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就是说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了兴趣和好奇心,就会对周围发生的现象熟视无睹,也就没有如何材料可写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眼中有物。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呢?我常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特殊的小任务,如让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鱼的眼睛和猫的眼睛有什么区别,观察好后回来告诉我。第二天,学生回来后说猫的眼睛比鱼的大;有的说猫的眼睛会咪,鱼的不会;有的说猫眼的瞳孔会变化,根据学生观察得出的不同结果就比较满意了。第三天,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猫的眼睛在早、中、晚的变化,而鱼的没有变化。于是,我再进一步给学生指出没有观察到的地方,猫的眼睛生长在同一侧的,它的视角只有180度,只能看前面。而鱼的眼睛长在两侧,视角有360度,能看见前后左右,学生感到很奇怪。通过这些例子,大大激发了学生观察兴趣。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使小学生感知事物,积累知识和作文素材,没有观察,小学生的作文便无从下笔。平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游戏娱乐、劳动学习等各种活动中注意对事物和人物等进行观察。既要求全面观察,又注重局部观察。要求学生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发生、发展、经过、结果的全过程记忆下来。对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语言、动作等进行观察。对动物的毛色、形状、大小、动作、声音进行观察。对植物的观察抓住色彩、大小、形状的观察。对器物的观察,综合人物动物和植物以及器物本身的特征观察。
  1.3使学生学会拼装。
  小学生作文,最初阶段是扶着走。然后,给他一个拐杖试着走,扶着走就是老师帮着设计好开头、主体、结尾,再按老师的设计与提示去写。学着走就是给学生讲明作文内容的范围,说明了要达到的目的,再给学生讲一些范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来写。其实任何一件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与拼装是对知识的转换生成训练,决不能把它归如抄袭。如《我的老师》先在主体部分选出一两个素材,再选与相适应的开头、结尾。
  在拼装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人物的职业身份、年龄、性别始终保持一致。其次是时间地点保持一致性和连惯性。因为背景性段落有很强的时间特征。例如:冬天的景物就不能用于夏天。再次,拼装时先设计主体部分,再配开头结尾,然后作一定调整修饰,使全文上下连贯,浑然一体。
  1.4掌握快速作文的基本技巧。
  古人虽然说:文无定法,但作文还是有一些常用的技巧,比如: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这里以记叙文为例说明。
  1.4.1找准题眼,快速审题。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字,它是题目的重心,内容的重点,一定要找准。下面一组题目,它们在文字上差别虽不大,却关系到文章中心重点的确定。《我的老师》可以是教我们的师长,也可以是生活学习中给我们以帮助,教我们明白事理的人和事物。可选的题材范围较广,《我的小学老师》侧重写小学时老师对我的启蒙或帮助,《最难忘的老师》侧重描写对我起重大影响的老师。
  1.4.2通过电影、电视,快速选材。找准题眼后,就是选材了。选材时可以像放电影一样。
  (1)让相关的人或事通过电影。如《关怀》,关怀我们的有:每天为一家做饭、洗衣,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的妈妈;对我又疼又爱又严格的爸爸;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
  (2)让事情的全过程通过电影,如:《有趣的星期天》写星期天野炊就要回忆这次野炊的全过程:准备——出发——生火——煮饭——炒菜——开餐——回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重点构思全文就顺理成章了。
  (3)让同类范文通过电影。有时碰到棘手的题目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法不妨回忆同类范文的写法。
  1.4.3按快门构思要快速。当生活中的形象事情在脑子里一个接一个地通过电影时就要根据作文要求有选择地捕捉它。迅速按下快门拍下那些动人的镜头。按快门时要叙事完整,过程要详细,顺序要得当。
  2.快速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2.1快速作文训练的中心是快,这种训练是在学生有一定的作文基础和积累上进行的。如果没有这种前提那就会欲速则不达。
  2.2快速作文训练的实质是快速思维,快速联想,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果训练中只注重这个法,那个法,忽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则是舍本求末了。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数学教学,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爱学呢?  1.在生活中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
期刊
【摘要】广西体育高考是100米、8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男5公斤,女4公斤)后抛,它包括了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的测试,衡量考生的全面素质。在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身体机能状态以及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均已形成,学生精神状态日趋完善。积极性高,但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比较短,自我控制能力差。根据以上特点:选拔速度,爆发力好,能吃苦耐劳,可以承受大运动量训练的考生。在教学和训练中,遵循循序渐
期刊
【摘要】听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大半的时间在使用听说能力。可见,听说能力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听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训练,原则,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祖国的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期刊
【摘要】只要教师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从在课堂中培养,到活动中训练,再走进生活实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经历了一个由精心培养到勤加训练,再到实践中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兴趣,自信心,目标整合,多样途径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写作训练,常常忽略了口语交际的基础作用。溯本求源,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理念的偏颇。  改革后的《新课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但在一些课堂仍存在重讲不重读的现象,特别在农村小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朗读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严重时会直接导致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善于在教学中加强指导,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理解,提高 
期刊
【摘要】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
期刊
做为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利用“心理学效应”来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利用“破窗效应”构建和谐班级  在学校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张课桌,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及时清理,不久,桌子就会布满各式各样的“课桌铭”,形成所谓的“课桌文化”;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与持续的养护,讲台处与垃圾桶周围往往成为班级卫生的死角。这其实是教育领域中的“破窗效应
期刊
【摘要】新课改强调的就是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从教师要转换好角色、建立和谐平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目前教学中“读”是明显增加了,但读中的“悟”却还是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那么,怎样才能使“感悟”有效地融合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呢?我的做法是准确把握“感悟”的切入点,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悟。  【关键词】悟意切入,悟情切入,悟理切入,悟法切入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如阅读时间不充分而急于让学生感悟;忽视经验积累而急于让学生感悟;强调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