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要有意思,有使命感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er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业宁的“闯荡江湖”注定了他观察事物的眼神会比其他人更精炼和一针见血,所以《万科周刊》由他主编,想必是跟神与眼神对望审视中流转出的默契吧。
  
  “很多人问我怎么不上北大,我说我高考的分减去100我还可以上北大,我的成绩就是那么高。”说这话时韦业宁嘴角微微偏向一边,一脸的不羁。先淡去他在万科的身份不谈,韦业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有个外号叫大鸟,源自“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本科在人民大学就读的他声称“大学要学位太容易了”,韦业宁基本很少去上课,有的时候一整个下午从2点到7点都在踢球,然后去看图书馆看书,晚上11点宿舍一关灯就出去喝酒,外面喝不够,回宿舍还要喝,喝到他们班卖酒瓶子成为学校一景:把宿舍的长凳翻过来,里面放几十个瓶子送出去,轮流送上好些趟。后来毕业去银行工作,工作三四年之后辞职在家待着玩了两年,“要么出去泡妞,或者窝在家里看书。”他拿手比画了一下采访的大会议室:“我家的书架合起来比这里满满三面墙还大。”
  有一次在酒吧翻杂志,有一本杂志韦业宁大致看了几跟就觉得挺适合自己——“有意思,有使命感,同时又很自由。”而这本觉得“和自己差不多”的杂志,正是《万科周刊》。
  听着韦业宁的描述,我唏嘘刁已,心想,或许这正是解冻说的社会经验丰富的类型之一,韦业宁的“闯荡江湖”注定了他观察事物的眼神会比其他人更精炼和一针见血,所以《万科周刊》由他主编,想必是眼神与眼神对望审视中流转出的默契吧。
  算上发行和美编,韦业宁的部门有七个人,然而他们一个月要出四大类杂志共计7.5本(有本是双月刊),杂志实物月发行虽12万册。当然他的外援团很多,并且有着诸如赵晓、巴曙松、钟伟、易宪容、薛兆丰这样响当当的名字。
  韦业宁的工作任务就是采访最适合人选,天天睁着一双“万科之眼”扫描和传递着这个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在韦业宁看来,杂志是万科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出版物可以展现万科公司的价值观,“价值观形成共识后,做事风格也会形成共识,这样的共识能让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成本变低;对一个企业来说,之所以要做杂志。它的目的其实也就是试图去和某些人通过这种信息的沟通达成观念上的共识。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人群就是股东、客户和员工。”韦业宁说,这是企业内刊存在的意义。
其他文献
知识工作者到中年时应该能够发展成为“人”,而非一个税务会计师或者水利工程师,如若不然,数年之后税收会计或水利工程工作将会变得无聊透顶,甚至令人生厌一变成完整的人,这是彼得·德鲁克对知识工作者的希望。他提出,完美生活是一种多维度的生活,绝非仅仅有工作一角,基于工作的规划本身就是简陋的,又如何能丰富你的人生,有“完全、完整”的美?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要从这几个方面规划人生:打造核心竞争力、发现第二职业
期刊
期刊
这一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是“如何告别橡皮人状态”。橡皮人状态指的是那些压力、迷惘下特想表现得刀枪不入状的心态。装得耐击打不等于真的耐击打。这一期想要和你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命题——压力、迷惘是果然就那么大。还是我们太关注它们了呢?  用马库斯·白金汉的话讲就是:自古以来,人类笃信好就是坏的对立面,因而孜孜不倦地关注谬误与失败。是啊,医学家通过研究疾病来定义健康,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悲伤定义快乐.社会学家
期刊
2001年,年方4岁的美国小姑娘Jessica穿着连体睡衣,在浴室镜前又唱又跳’:“我喜欢我的学校,我喜欢爸爸,我喜欢表妹,我喜欢阿姨,我喜欢我的大象,我喜欢妈妈……”这段视频在2009年被Jessica的妈妈上传到网络,超过200万的网友受到鼓舞。  看到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觉?我回忆起自己周五晚上和周一早晨对着镜子的自我审视——通常周五的时候告诉自己下周要努力,而周一的时候感觉自己一事无成。我
期刊
欧迈乐认为,创新绝不是单枪匹马的英雄主义,而是找到如何让大家发出不同声音的办法。把这种包容性放大,就是全球化。    本月Q乐工作人  欧迈乐  1977年生,瑞典人 曾经在宜家(中国)做过5年市场调研工作2008年,他自己创立了CONCJO市场调研公司,任总经理,为了工作,他走访了1000多个中国家庭    爱好:旅行  欧迈乐习惯旅居,足迹遍布全球。14岁他只身去往香港,开始了背井离乡的中国之
期刊
陈达理的经历看起来炫得不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及艺术史、宗教、系统神经科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国际银行和金融专业硕士学位。在北京的艺术公司、美国驻日使馆、纽约律师事务所都工作过,现在又和朋友创立了一家留学中介机构。如何做到7陈达理的二十几  Aegis Advisors合伙创始人首席顾问父母是台湾人,在美国长大。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和Harlan Fis
期刊
王蕴的部门现在在做一件很牛的事儿,尝试用预制混凝土的方式来拼装房子,俗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能把爱好很好地同市场需求、公司的需要、时代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这是全天下最快乐的事。    王蕴身上同时兼备研究院气质和外交家气质,说起自己的工作内容会两眼放光。她最开始想做一名老师,但是马上发现真实的老师工作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于是来到了万科。她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现在从事的工作更符合想象中的老师—
期刊
公司总是有那么个圈子,人才大都出自于此——你要找到那个圈子!因为这个社会永远都是老大带老二的。    继续上期的话题,职场规划是要抓住机会,而不要按部就班,那如何才能抓住机会来让自己升职呢?  或许有的人会说,我希望自己去公司的强势部门,成为党卫队的成员。听上去不错,很多人是这么做的;也有的人会说,我希望去个冷部门,因为竞争不激烈,获得升迁的机会大,的确也是有很多人这么升迁上去的:当然更多的人会认
期刊
双方都是成熟的公司,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所谓“嫉妒”已经不是像小baby说你怎么对他比对我还好,所谓“嫉妒”。其实泛指着所有“不想认同的成就”,那成就可能是“某间公司”,对我们个人来说,则常常是“某个人”。  《华尔街日报》自2003年起,每年都举办一次“D Conference'’(D:All Things Digtaconference),今年6月份举办的是如火如荼的第八届,这厢史蒂夫·乔布斯
期刊
万科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在业界一直备受称道——  因为他们兼具创业者对企业那份家国天下的事业心,和职业经理人的恪守、专业、分寸。  也是由此,也许该给他们“事业经理人”这样一个新称呼更为妥帖吧!  在他们之中,解冻、袁伯银、王蕴、韦业宁好比四张切片。  分别代表了经理人在万科生根发芽的四种形式:  老高管 公司侏罗纪时期就加入并成长起来的人物  空降兵 企业已有相当规模且来了就是高管  新鲜人 大学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