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教得更轻松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永远记住:老师不是漏斗,学生不是容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老师讲课时,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站姿,都要顾忌到学生的感情,特别是对敏感自卑的基础班的学生。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距离必然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独立。任何一个健康的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端的烦恼、恐惧。基础班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上极度自卑,老师在教学中更要照顾到这一点,把学生看着平等的朋友。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放弃“家长式”,用风趣幽默代替呵斥、责骂。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索,才会有创造。
  二、培养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比如在讲《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地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周瑜和蒋干的哪些举动印象深刻?简单地说理由;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
  当然课堂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不要总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声,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引导各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进程等。从而灵活地调整整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流畅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滞,它给人的感觉是顺水行舟,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最集中的问题,全班同学都必须掌握、必须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到教材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整个过程呈流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基础班学生基础不足,定力不够,思维活跃,如果教学过程不紧凑,他们的思想很容易“离题万里”。
  四、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内容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要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四十五分钟都兴意盎然,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教学内容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内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要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引起足够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传授就完成了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认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每天都在重复着肯定学生的进步,处理学生的错误。面对孩子们的进步时,我们为之振奋,幸福不已;面对孩子们形形色色、源源不断的错误时,我们真是柔肠寸断,头疼不已。做了12年班主任工作的我,已经走过了“勃然大怒”“声嘶力竭”“情郁于中”“穷途末路”的诸多历程,万般无奈,我只能另辟蹊径——选择去“爱”学生的错误。很多时候,当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走近这些“错误”时,我惊喜地发现在这些“错误”中竟然还那
期刊
一、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教学观念上。  新课程已经走进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下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德教学观至关重要,“传统型”教师认为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 这就是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情感,导致教师因不见好 的成绩而失去信心,学生难于学懂,而产生厌学心理。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未完全根除,尽管在教学的形式上耍些花招,但
期刊
人非生而知之,读书无疑是人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人生有限,学问无涯。   从教十年了,十年短暂而又漫长。说它短暂,是因为在不经意间十年已经过去了;说它漫长,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我的学生、我的工作。困惑、迷茫、反思,一番挣扎后,我翻然醒悟:我缺乏能量了,我需要充电了,否则我将停步不前。   于是,在同事的推荐下,我首先拜读了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的著作《优
期刊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
期刊
一、生活即语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合起来就是语文。”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广义的语文就等于生活。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忽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阅读教学,让学生走进作品,做“如果是你,你会有怎样的体验,有怎样的想法,怎样的表现等”的假设,调动学生的体验,拉近作品和生活的距离,和
期刊
一、 上网查询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设计的重要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网络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记得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
期刊
(一)创设语文生活化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以来,全新的教材文本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富有童真童趣,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加上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模拟生活化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成了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将课桌椅子排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主动合作、交流。教室里,开辟贴近学
期刊
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们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中华传统经典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首先是培养语感能力。诵读,要强调一个“读”字,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它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反复诵读中,
期刊
文本和学生,是高效课堂的两个立足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就成为了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我认为,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必须要在了解并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文本特点,抓住时机运用方法,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文本,又提高了阅读能力。下面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上针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这一问题所做的一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做法。  一、读前的准备:接近文本。过去有的老师总是在上
期刊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有这么一个作家创作了这么一部作品,初读感觉质朴凝练清新;再读,似乎蕴涵者某种东西;三读,就更加感觉深邃与睿智了。这个作家就是陆蠡,这部作品就是《囚绿记》。  这部作品写于抗战前期,作者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作者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于是作者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