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小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阐述,通过走进生活让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得以加强;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方面,培养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如果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忽略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在解题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
1.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数学知识,才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学习时,由于学生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进而导致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会模糊不清。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1]。
2.数学题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会因为阅读题目不认真,造成解题错误。对于学生解题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局限,没有发散的解题思路,进而产生判断问题的错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题阅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分析
1.融入生活,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改变枯燥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中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多样的解决问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收集一些有效信息,并懂得从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问题,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2]。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老师可以在课上用不同的图形来帮助学生认识多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看看能不能发现图形上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找到其中图形的关联,例如找到生活中的不同图形,如地毯、三角区域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激发提问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不应该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帮助学生筛选出问题中的有效信息,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聆听其他同学发现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发现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通过老师多方面的引导,可以进行自主思考,并且逐漸学会在以后做题中掌握好题目的重点,然后再根据其他有效信息,更深入地解决数学问题。另外,在学生接触新的知识点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不管学生说得对与错,老师都不要当时就给予学生肯定或者否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应该逐渐地去引导;对于回答对的学生,老师应该将学生回答的答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突出其重要性[3]。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发言,并提出一系列的相关分数问题,如:谁的更加准确、谁运用的方法最好等相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出哪个问题提得最好,并讨论出哪种计算方式最准确、最方便。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综合以上内容,小学生只要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让数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加强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学生解决问题上,适时地进行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题目,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实然,张杰华,韩明华,等.基于师范做精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思考:以凯里学院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6):98-101.
[2]黄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61.
[3]马洪娟.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64.
关键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如果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忽略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在解题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
1.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数学知识,才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学习时,由于学生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进而导致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会模糊不清。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1]。
2.数学题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会因为阅读题目不认真,造成解题错误。对于学生解题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局限,没有发散的解题思路,进而产生判断问题的错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题阅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分析
1.融入生活,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改变枯燥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中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多样的解决问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收集一些有效信息,并懂得从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问题,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2]。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老师可以在课上用不同的图形来帮助学生认识多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看看能不能发现图形上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找到其中图形的关联,例如找到生活中的不同图形,如地毯、三角区域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激发提问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不应该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帮助学生筛选出问题中的有效信息,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聆听其他同学发现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发现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通过老师多方面的引导,可以进行自主思考,并且逐漸学会在以后做题中掌握好题目的重点,然后再根据其他有效信息,更深入地解决数学问题。另外,在学生接触新的知识点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不管学生说得对与错,老师都不要当时就给予学生肯定或者否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应该逐渐地去引导;对于回答对的学生,老师应该将学生回答的答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突出其重要性[3]。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发言,并提出一系列的相关分数问题,如:谁的更加准确、谁运用的方法最好等相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出哪个问题提得最好,并讨论出哪种计算方式最准确、最方便。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综合以上内容,小学生只要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让数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加强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学生解决问题上,适时地进行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题目,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实然,张杰华,韩明华,等.基于师范做精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思考:以凯里学院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6):98-101.
[2]黄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61.
[3]马洪娟.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