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是時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学课堂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阵地。北师版的小学数学课程在每一个学段都不乏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素材。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财经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制定财经素养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具体案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因势利导对学生渗透财经素养教育,做到既不影响原有教学任务,又能达到财经素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财经素养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财经素养的初步定义是:对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使个体在各种财经情境下能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利益,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曦指出:理财教育、财商教育、财经素养教育是在历史改革历程中诞生的不断发展、延伸的相关概念。这三个概念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财经素养高于财商的范畴。
一、渗透财经素养教育的意义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要适应节奏如此快速的社会,必须具备敏锐的财经素养。同时,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意图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事例层出不穷,各种经济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导致受骗的人数越来越多,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每个公民都需要基本的财经意识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财经素养教育作为落实国家战略、教育目标、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途径,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势必会引起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在学校系统进行有效引导与推进落实。
因此,财经素养是未来每个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从小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时代以及国家的要求。通过“大数据”的调查统计,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王春春一致认为:财经素养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财经素养教育的标准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指出财经素养教育的“三九五体系”目标是:
财经素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目标是:
1.认知发展历程:具体运算阶段,对于比较具体的问题或情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推理。
2.财经任务:由感性认识过渡到基础的理性分析,如分析价格变化等;需要学会与财经信息处理和决策相关的较复杂技能,如,比较、测算、计划等。
3.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形成和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计划性等;培养基本的经济管理思维,如,成本意识、风险意识等;形成健康积极的金钱价值观,培养财经相关人格特质,如,自我效能、责任感等。
三、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渗透财经素养教育的途径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教育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也反映出国家要求学校在承担财经素养教育方面的责任担当。现在,我国学校教育还没有统一规定开设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课程,财经素养的内容只是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多个不同学科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学课堂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阵地,而北师版的小学数学课程在每一个学段都不乏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素材。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购物消费等情境,充分挖掘数学课程在财经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制定财经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既不影响原有教学任务,又能够自然地渗透财经素养教育。
(一)通过“人民币的认识”了解我国钱币的发展历史
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买文具》一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这是学生财经素养的启蒙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理解人民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可以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我国钱币的起源、功能、发展历史,进而拓展到简单认识世界各国的钱币,知道各国钱币的设计、价值是存在差异的。如,中国的100元不等于美国的100元,但它们之间是可以兑换的,让学生对各国钱币的换算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人民币的兑换作好铺垫。
(二)通过“购买物品”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创设“购物”的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小熊购物》、第四单元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第八单元《文具店》《存零用钱》《寄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买文具》、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买菜》、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买文具》、第四课时《包装》,等等。
以上教学内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财经素养的渗透。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知道金钱与物品是能等值交换的;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家庭经济进行预算,利用固定的金额作为生活支出,分清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必需品,哪些物品是可有可无的,哪些物品是奢侈品,树立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控制自己的冲动性购买或支出,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不从众、不攀比、不浪费,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在财经相关决策过程中,培养学生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认真负责等人格特质,自信、理智地对购物行为进行决策和选择,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通过《货比三家》学会购物的小技巧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货比三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精打细算》的教学内容都是让学生解决问题:哪家商店的物品更便宜?在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的购物习惯,并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调查同一种商品不同商家的价格,你会怎么购买?通过货比三家,就会知道同一种商品不同商家的价格不同,理性购物可以节约用钱,让学生掌握购物的小技巧;作为商家,可以通过一些合理合法的促销手段,促进消费、提高营业额,但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不可投机取巧、售卖假货,培养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公民。 (四)通过《编码》滲透银行卡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的《编码》,是对身份证、银行卡号码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在教学完主体部分后,教师可以拓展银行卡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银行卡可以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银行卡具有便于携带、存取方便、代发代扣、支付方便等功能,因而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遗失银行卡后应该怎么处理;通过银行卡骗取金钱的实例,树立防诈骗的意识,并了解征信对一个人生活的影响。利用“校园贷款”“金融诈骗”等具体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超前消费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其次,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体验作业:经历用银行卡刷卡购物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有了直接的生活体验,又有了直观具体的认知,实现财经素养的教育目标。
(五)通过“制定秋游计划”学会用财经思维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我们一起去游玩》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多种租车方案,选择最划算的一种方案,并总结出如何租车才是最划算的方法。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设计秋游方案》,教材要求学生从交通工具、景点门票、游玩时间等方面着手设计一个秋游方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制定外出游玩方案的基本要素,可以尝试课后通过“去哪儿”“飞猪”“携程网”等APP软件查找资料,从路线的设计、交通路费、住宿门票等方面制定一个可实施的长途旅游攻略,经历租车、租房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安排更划算,如,不走回头路、拼车、提前一天在各种平台上购买景点门票等。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对包括钱财、时间、个人体力等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支配,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以及责任感,让其知道了要合理对待经济生活,树立了正确的财经价值观,学会了运用财经思维解决问题。
(六)通过《人民币的兑换》了解全球经济贸易的情况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经济的交易十分频繁。借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人民币的兑换》这一平台,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网络查找、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解决以下问题:1.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外币的兑换?2.如何兑换外币?3.汇率是固定不变的吗?让学生了解兑换货币的重要性以及兑换的渠道,了解各国经济贸易之间的往来,进而拓展到了解通货膨胀等相关的知识。
(七)通过“百分数的应用”学会计算利息,进行投资理财
在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的应用(四)》的课堂上,创设了解决家庭总支出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百分数的应用联系“恩格尔系数”,鼓励学生利用压岁钱进行合理的理财投资,创造财富,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小金额的投资,可以让学生初步产生“钱生钱”的意识;初步掌握理财投资的步骤;知道储蓄、债券、股票、投资性保险是可能产生收入的方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初步树立“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意识。
通过小学六年一系列有关财经素养的渗透,相信学生会初步树立理财意识,为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诚信规范的理财者、保有财富的管理者、财富人生的创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通过家校共育平台促进学生养成财经素养的研究”(立项编号:GDJY-2018-G-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岳昌君.《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解读[M].科学出版社,2019.
[2]王腾鹤,辛泓睿,黄永彬.一本书读懂数字货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财经素养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财经素养的初步定义是:对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使个体在各种财经情境下能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利益,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曦指出:理财教育、财商教育、财经素养教育是在历史改革历程中诞生的不断发展、延伸的相关概念。这三个概念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财经素养高于财商的范畴。
一、渗透财经素养教育的意义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要适应节奏如此快速的社会,必须具备敏锐的财经素养。同时,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意图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事例层出不穷,各种经济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导致受骗的人数越来越多,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每个公民都需要基本的财经意识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财经素养教育作为落实国家战略、教育目标、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途径,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势必会引起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在学校系统进行有效引导与推进落实。
因此,财经素养是未来每个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从小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时代以及国家的要求。通过“大数据”的调查统计,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王春春一致认为:财经素养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财经素养教育的标准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指出财经素养教育的“三九五体系”目标是:
财经素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目标是:
1.认知发展历程:具体运算阶段,对于比较具体的问题或情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推理。
2.财经任务:由感性认识过渡到基础的理性分析,如分析价格变化等;需要学会与财经信息处理和决策相关的较复杂技能,如,比较、测算、计划等。
3.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形成和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计划性等;培养基本的经济管理思维,如,成本意识、风险意识等;形成健康积极的金钱价值观,培养财经相关人格特质,如,自我效能、责任感等。
三、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渗透财经素养教育的途径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教育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也反映出国家要求学校在承担财经素养教育方面的责任担当。现在,我国学校教育还没有统一规定开设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课程,财经素养的内容只是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多个不同学科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学课堂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阵地,而北师版的小学数学课程在每一个学段都不乏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素材。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购物消费等情境,充分挖掘数学课程在财经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制定财经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既不影响原有教学任务,又能够自然地渗透财经素养教育。
(一)通过“人民币的认识”了解我国钱币的发展历史
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买文具》一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这是学生财经素养的启蒙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理解人民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可以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我国钱币的起源、功能、发展历史,进而拓展到简单认识世界各国的钱币,知道各国钱币的设计、价值是存在差异的。如,中国的100元不等于美国的100元,但它们之间是可以兑换的,让学生对各国钱币的换算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人民币的兑换作好铺垫。
(二)通过“购买物品”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创设“购物”的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小熊购物》、第四单元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第八单元《文具店》《存零用钱》《寄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买文具》、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买菜》、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买文具》、第四课时《包装》,等等。
以上教学内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财经素养的渗透。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知道金钱与物品是能等值交换的;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家庭经济进行预算,利用固定的金额作为生活支出,分清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必需品,哪些物品是可有可无的,哪些物品是奢侈品,树立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控制自己的冲动性购买或支出,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不从众、不攀比、不浪费,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在财经相关决策过程中,培养学生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认真负责等人格特质,自信、理智地对购物行为进行决策和选择,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通过《货比三家》学会购物的小技巧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货比三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精打细算》的教学内容都是让学生解决问题:哪家商店的物品更便宜?在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的购物习惯,并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调查同一种商品不同商家的价格,你会怎么购买?通过货比三家,就会知道同一种商品不同商家的价格不同,理性购物可以节约用钱,让学生掌握购物的小技巧;作为商家,可以通过一些合理合法的促销手段,促进消费、提高营业额,但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不可投机取巧、售卖假货,培养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公民。 (四)通过《编码》滲透银行卡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的《编码》,是对身份证、银行卡号码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在教学完主体部分后,教师可以拓展银行卡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银行卡可以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银行卡具有便于携带、存取方便、代发代扣、支付方便等功能,因而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遗失银行卡后应该怎么处理;通过银行卡骗取金钱的实例,树立防诈骗的意识,并了解征信对一个人生活的影响。利用“校园贷款”“金融诈骗”等具体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超前消费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其次,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体验作业:经历用银行卡刷卡购物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有了直接的生活体验,又有了直观具体的认知,实现财经素养的教育目标。
(五)通过“制定秋游计划”学会用财经思维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我们一起去游玩》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多种租车方案,选择最划算的一种方案,并总结出如何租车才是最划算的方法。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设计秋游方案》,教材要求学生从交通工具、景点门票、游玩时间等方面着手设计一个秋游方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制定外出游玩方案的基本要素,可以尝试课后通过“去哪儿”“飞猪”“携程网”等APP软件查找资料,从路线的设计、交通路费、住宿门票等方面制定一个可实施的长途旅游攻略,经历租车、租房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安排更划算,如,不走回头路、拼车、提前一天在各种平台上购买景点门票等。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对包括钱财、时间、个人体力等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支配,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以及责任感,让其知道了要合理对待经济生活,树立了正确的财经价值观,学会了运用财经思维解决问题。
(六)通过《人民币的兑换》了解全球经济贸易的情况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经济的交易十分频繁。借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人民币的兑换》这一平台,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网络查找、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解决以下问题:1.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外币的兑换?2.如何兑换外币?3.汇率是固定不变的吗?让学生了解兑换货币的重要性以及兑换的渠道,了解各国经济贸易之间的往来,进而拓展到了解通货膨胀等相关的知识。
(七)通过“百分数的应用”学会计算利息,进行投资理财
在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的应用(四)》的课堂上,创设了解决家庭总支出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百分数的应用联系“恩格尔系数”,鼓励学生利用压岁钱进行合理的理财投资,创造财富,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小金额的投资,可以让学生初步产生“钱生钱”的意识;初步掌握理财投资的步骤;知道储蓄、债券、股票、投资性保险是可能产生收入的方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初步树立“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意识。
通过小学六年一系列有关财经素养的渗透,相信学生会初步树立理财意识,为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诚信规范的理财者、保有财富的管理者、财富人生的创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通过家校共育平台促进学生养成财经素养的研究”(立项编号:GDJY-2018-G-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岳昌君.《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解读[M].科学出版社,2019.
[2]王腾鹤,辛泓睿,黄永彬.一本书读懂数字货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