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祖国大地,各校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课堂景象,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此根据我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浅析我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万善小学是武胜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现有1200多名学生,共设19个教学班,教职工69人。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努力贯彻国家信息化教育工作方针和省、市、县有关信息化工作文件精神。
1.建立学校网站。为认真落实武胜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扎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万善小学经过多方筹措,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一线教师自筹购机款,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统一购买笔记本电脑40多台,自主购买26台。现在一线教师已达到人手一机的办公硬件水平,为扎实开展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在校园网上,有许多教学资源,如课件、论文、教案、教学素材等,这些都是我校教师智慧的结晶,他们无私的把自己的成果奉献出来,供需要的教师参考、使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为教师间交流“信息化教学”技能和思想提供了平台。
2.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籍管理、课务管理(排课、调课)教师培训和教师工作考核四个方面。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情况,基本实现了电子化档案管理。凡是与教师工作考核相关的内容,如教师的出勤情况、个人成果、部门考核、心得与小结、教育教学情况、课件、论文、各部门工作计划等都进行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利用
在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中,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很深刻,很到位,并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及办公技术,中青年教师要能够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无纸化办公。正是因为学校领导的重视、决策的正确,保证了学校现代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逐步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
三、信息化教学师资培训
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力量仍是我们教师,因此,我校从一开始就把提高教师的信息化专业技能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来抓。
1.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学校制定了《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情况列入聘用、考核、评价教师的依据之一。学科专业教师专职负责各自工作,充分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以此为契机带动骨干教师及全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多次派人外出学习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动态发展。通过这些措施,使我们学校的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学校教学的作用。
2.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学校图书馆购买了一些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和光碟,供教师借阅学习。经过多轮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每学期的信息技能考核中,许多教师的课件质量很高,学校把这些教师的课件放在校园网站上,供教师们交流和参考。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
我们学校不惜重金初步建成了能适应学生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如每个教室都装有42英寸的液晶电视。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上网收集教学资料、课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利用校园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师的职能、角色的定位,也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
四、信息化教学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改革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的改革。没有大量科学有效的教育资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将受到极大影响。传统的教材概念正在被赋予崭新的内容。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资源的获取范围也迅速扩展,资源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正是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广袤土壤。因此,万善小学校园网的布局和设备的配置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资源支撑。为实现这些变革要求,万善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优势,努力创建多媒体教学环境,让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使教师的教学变革成为可能。
我校特别注重教室设备的多元化。学校把所有教室都装上了电视机,网络连接端口和本地音频播放接口直接安装到了讲台上;电脑室、语音室、通用技术教室等功能室的装修进行了专业的设计,力图在不同的场所渗透学生成长要素,感染和陶冶学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课改所倡导的“养成教育”,绝对可以实现。
课余时间,机房、办公室经常可以见到教师、学生在学习或查资料。同时,校广播站以及板报等也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学生们利用各种软件制作了精美的电子板报、班报、队报等。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学校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课改的载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踏着课改的春风,我们将以万小精神,展示万小风采,呈现万小文化,畅想万小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新的视野投身信息社会发展洪流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万善小学是武胜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现有1200多名学生,共设19个教学班,教职工69人。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努力贯彻国家信息化教育工作方针和省、市、县有关信息化工作文件精神。
1.建立学校网站。为认真落实武胜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扎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万善小学经过多方筹措,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一线教师自筹购机款,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统一购买笔记本电脑40多台,自主购买26台。现在一线教师已达到人手一机的办公硬件水平,为扎实开展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在校园网上,有许多教学资源,如课件、论文、教案、教学素材等,这些都是我校教师智慧的结晶,他们无私的把自己的成果奉献出来,供需要的教师参考、使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为教师间交流“信息化教学”技能和思想提供了平台。
2.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籍管理、课务管理(排课、调课)教师培训和教师工作考核四个方面。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情况,基本实现了电子化档案管理。凡是与教师工作考核相关的内容,如教师的出勤情况、个人成果、部门考核、心得与小结、教育教学情况、课件、论文、各部门工作计划等都进行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利用
在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中,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很深刻,很到位,并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及办公技术,中青年教师要能够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无纸化办公。正是因为学校领导的重视、决策的正确,保证了学校现代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逐步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
三、信息化教学师资培训
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力量仍是我们教师,因此,我校从一开始就把提高教师的信息化专业技能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来抓。
1.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学校制定了《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情况列入聘用、考核、评价教师的依据之一。学科专业教师专职负责各自工作,充分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以此为契机带动骨干教师及全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多次派人外出学习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动态发展。通过这些措施,使我们学校的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学校教学的作用。
2.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学校图书馆购买了一些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和光碟,供教师借阅学习。经过多轮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每学期的信息技能考核中,许多教师的课件质量很高,学校把这些教师的课件放在校园网站上,供教师们交流和参考。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
我们学校不惜重金初步建成了能适应学生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如每个教室都装有42英寸的液晶电视。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上网收集教学资料、课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利用校园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师的职能、角色的定位,也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
四、信息化教学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改革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的改革。没有大量科学有效的教育资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将受到极大影响。传统的教材概念正在被赋予崭新的内容。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资源的获取范围也迅速扩展,资源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正是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广袤土壤。因此,万善小学校园网的布局和设备的配置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资源支撑。为实现这些变革要求,万善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优势,努力创建多媒体教学环境,让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使教师的教学变革成为可能。
我校特别注重教室设备的多元化。学校把所有教室都装上了电视机,网络连接端口和本地音频播放接口直接安装到了讲台上;电脑室、语音室、通用技术教室等功能室的装修进行了专业的设计,力图在不同的场所渗透学生成长要素,感染和陶冶学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课改所倡导的“养成教育”,绝对可以实现。
课余时间,机房、办公室经常可以见到教师、学生在学习或查资料。同时,校广播站以及板报等也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学生们利用各种软件制作了精美的电子板报、班报、队报等。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学校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课改的载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踏着课改的春风,我们将以万小精神,展示万小风采,呈现万小文化,畅想万小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新的视野投身信息社会发展洪流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