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15年至2019年以来录入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的227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医疗机构违法情况和规律和卫生监督执法的重点环节,为进一步探讨高效的医疗机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和对策。
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220-02
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8部门联合行文,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深入,医疗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对医疗监督管理仍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大队在2015年~2019年,开展了打击医疗违法行为工作。共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227起,通过对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如何进一步加大政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质量提出了对策,指导全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1 调查资料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资料 临淄区自2015年至2019年输入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监督立案227起,全部是一般程序案件。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227起行政处罚案件来源、违法主体资格、案由、行政处罚种类、法律使用、执行方式和执行结果进行excel分析。
2 结果
2.1 案件来源 在案件来源的检查发现,227起案件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检查发现,占61.23%;其次是群众检举或者控告,占35.68%。(见表1)
2.2 違法主体分析 227起医疗机构中,个体诊所占38.88%;无证行医占33.92%;村卫生室占16.30%。(见表2)
2.3 案由分析 占首位的是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包装不符合卫生要求,占22.47%;其次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占20.70%;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占19.82;未取得未取得处方权或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占17.18%;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的占9.69%。(见表3)
2.4 行政处罚种类分析 51件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案,进行了警告、罚款、责令改正;47件未取得《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罚款、22件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罚款;对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等107件案件处以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见表4)
2.5 法律使用 使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10件,占48.46%;使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51件,占22.46%;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30件,占13.22%;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2件,占9.69%。(见表5)
2.6 执行方式和执行结果分析 自觉履行的210起,占95.45%;强制执行17起,占7.49%。这17起中除1起是村卫生室外,16起全部是个体无证行医。完全履行的213起,占96.82%;未履行的14起,占6.17%,这14起全部是游医,住址、行医地点不固定,造成执法文书无处发送,法院无法强制执行。
3 分析与对策
3.1 案件主要来源于日常的卫生监督检查,与樊春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提示日常监督检查是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纠正违法行为的常用手段[2]。调查发现,227起案件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检查发现,占61.23%,居首位。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也异常火爆,大量的体制内医务人员退休后开办诊所,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整体素质、法律意识参差不齐,从而造成违法行为时常发生。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频度,加强五级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特别是乡镇街道网底建设,发挥乡镇街道前哨作用,加大卫生监督协管员巡查频率,发现违法线索及时上报。
3.2 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是查处无证行医案件的主要来源[3]。在227起行政处罚案件中,81起为群众举报投诉的案件,占行政处罚案件总数的35.68%。群众投诉举报一种是亲身经历的,受到不法侵害,另外是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据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广泛发放打击医疗违法行为宣传材料,普及卫生法律法规及安全就医知识,增强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重要工作,二是建立社会监督与举报投诉工作体系,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广开违法行医案件的信息来源,三是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行医投诉举报奖励制度。
3.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是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在227家医疗机构中,个体诊所违法占38.88%,居首位,其次是无证行医占33.92%;村卫生室占16.30%。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逐步开放,给个体行医者带来机会,继而发生准入门槛低,低素质医护进入;自己不具备开诊所条件,租证、长期挂证。出现的原因是:一是遵法守法意识淡漠;二是利益驱使;三是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不足。据此,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其自觉守法意识,依法加强行业自身管理,规范执业行为。二是继续实施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登记机关执业校验的依据之一,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三是应当建立健全医护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办法,增强医护人员的守法意识。三是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配备足额医疗监督执法力量。
3.4 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防止传染病发生[4]。自从2003年6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暂存、转运等环节发生也逐步规范起来。在227起案件中,有51起是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处理,个体诊所涉案26起,占50.98%,其次是村卫生室,涉案19起,占37.25%。两组数字说明,个体诊所与村卫生室是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重点。医疗废物接触过病人血液、排泄物等,极具有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
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220-02
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8部门联合行文,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深入,医疗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对医疗监督管理仍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大队在2015年~2019年,开展了打击医疗违法行为工作。共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227起,通过对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如何进一步加大政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质量提出了对策,指导全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1 调查资料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资料 临淄区自2015年至2019年输入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监督立案227起,全部是一般程序案件。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227起行政处罚案件来源、违法主体资格、案由、行政处罚种类、法律使用、执行方式和执行结果进行excel分析。
2 结果
2.1 案件来源 在案件来源的检查发现,227起案件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检查发现,占61.23%;其次是群众检举或者控告,占35.68%。(见表1)
2.2 違法主体分析 227起医疗机构中,个体诊所占38.88%;无证行医占33.92%;村卫生室占16.30%。(见表2)
2.3 案由分析 占首位的是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包装不符合卫生要求,占22.47%;其次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占20.70%;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占19.82;未取得未取得处方权或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占17.18%;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的占9.69%。(见表3)
2.4 行政处罚种类分析 51件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案,进行了警告、罚款、责令改正;47件未取得《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罚款、22件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罚款;对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等107件案件处以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见表4)
2.5 法律使用 使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10件,占48.46%;使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51件,占22.46%;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30件,占13.22%;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2件,占9.69%。(见表5)
2.6 执行方式和执行结果分析 自觉履行的210起,占95.45%;强制执行17起,占7.49%。这17起中除1起是村卫生室外,16起全部是个体无证行医。完全履行的213起,占96.82%;未履行的14起,占6.17%,这14起全部是游医,住址、行医地点不固定,造成执法文书无处发送,法院无法强制执行。
3 分析与对策
3.1 案件主要来源于日常的卫生监督检查,与樊春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提示日常监督检查是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纠正违法行为的常用手段[2]。调查发现,227起案件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检查发现,占61.23%,居首位。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也异常火爆,大量的体制内医务人员退休后开办诊所,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整体素质、法律意识参差不齐,从而造成违法行为时常发生。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频度,加强五级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特别是乡镇街道网底建设,发挥乡镇街道前哨作用,加大卫生监督协管员巡查频率,发现违法线索及时上报。
3.2 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是查处无证行医案件的主要来源[3]。在227起行政处罚案件中,81起为群众举报投诉的案件,占行政处罚案件总数的35.68%。群众投诉举报一种是亲身经历的,受到不法侵害,另外是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据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广泛发放打击医疗违法行为宣传材料,普及卫生法律法规及安全就医知识,增强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重要工作,二是建立社会监督与举报投诉工作体系,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广开违法行医案件的信息来源,三是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行医投诉举报奖励制度。
3.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是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在227家医疗机构中,个体诊所违法占38.88%,居首位,其次是无证行医占33.92%;村卫生室占16.30%。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逐步开放,给个体行医者带来机会,继而发生准入门槛低,低素质医护进入;自己不具备开诊所条件,租证、长期挂证。出现的原因是:一是遵法守法意识淡漠;二是利益驱使;三是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不足。据此,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其自觉守法意识,依法加强行业自身管理,规范执业行为。二是继续实施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登记机关执业校验的依据之一,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三是应当建立健全医护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办法,增强医护人员的守法意识。三是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配备足额医疗监督执法力量。
3.4 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防止传染病发生[4]。自从2003年6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暂存、转运等环节发生也逐步规范起来。在227起案件中,有51起是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处理,个体诊所涉案26起,占50.98%,其次是村卫生室,涉案19起,占37.25%。两组数字说明,个体诊所与村卫生室是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重点。医疗废物接触过病人血液、排泄物等,极具有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