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是温度与深度并存,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了“温度”,忽视了“深度”。教师对学生有着过分的担心和不放心,于是为学生“包办”一切,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权利,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严重抑制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深度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辨机会,提高其思辨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辨之美,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以情境激活学生思辨意识
思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教师只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是不可取的,这样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探讨,促使学生主动思辨,激活学生思辨意识。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促使学生展开思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摆放多个形状不一的水杯,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个杯子最大。学生都很仔细地观察教师给出的杯子,并且议论纷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展开了一场辩论。有学生认为其中一个圆柱形的杯子最大,因为它是这杯子里面最高的一个。有学生不同意这位学生的观点,认为其中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杯子最大,因为它是杯子里面横向最宽的杯子,而且高度也不是很低……学生议论纷纷,都很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之后,教师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究。师:”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准则来衡量这个杯子的大小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升’与‘毫升’这两个体积单位。”于是,学生带着好奇心,认真配合教师,共同探索新知的奥秘。
案例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思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积极。
二、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保证教学的自由开放,让学生得以自由思辨,使得思辨能力得以提高,素质得以发展。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较为开放的练习题,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思辨条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三种不同的毛绒玩具,有小熊、小兔子、小海豚,其中小熊的标价为50元,小兔子的标价为10元,而小海豚的标價处被遮挡了一半,只知道是一个两位数字,其中一位数字为6,也就是( )6元。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三种玩具哪个价格最昂贵呢?”学生在教师提的问题之下,展开了思辨。有学生认为小熊这一玩具最贵,因为50比10大,所以小熊的价钱比较贵。这位学生刚说完,就有学生反驳他,认为他忽略了小海豚的存在。虽然小海豚的价钱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但是能够知道它是个两位数,这个数最小就是16,因此,小海豚一定比小兔子贵,所以现在就是小海豚跟小熊这两种玩具比较贵。究竟谁最贵就要揭底价了。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推动了学生积极思辨,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以实践增强学生思辨能力
生活中包含数学知识,而数学教学也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具有枯燥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无趣、很陌生。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熟悉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为了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思辨,就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教师在讲台前,摆放了一些学生用品并对其明码标价,比如橡皮5角,笔记本3元,铅笔1元5角。让每位学生都用老师课前为他们准备的人民币买这些商品,学生都很兴奋地参与到教师创设的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买一些商品所要付的钱数和需要被找回的钱数,还要考虑到哪张人民币的单位是“角”哪个是“元”“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买的商品展示给大家,并叙述一下买这件商品的过程。
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一方面发展了学生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思辨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以情境激活学生思辨意识
思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教师只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是不可取的,这样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探讨,促使学生主动思辨,激活学生思辨意识。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促使学生展开思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摆放多个形状不一的水杯,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个杯子最大。学生都很仔细地观察教师给出的杯子,并且议论纷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展开了一场辩论。有学生认为其中一个圆柱形的杯子最大,因为它是这杯子里面最高的一个。有学生不同意这位学生的观点,认为其中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杯子最大,因为它是杯子里面横向最宽的杯子,而且高度也不是很低……学生议论纷纷,都很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之后,教师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究。师:”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准则来衡量这个杯子的大小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升’与‘毫升’这两个体积单位。”于是,学生带着好奇心,认真配合教师,共同探索新知的奥秘。
案例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思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积极。
二、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保证教学的自由开放,让学生得以自由思辨,使得思辨能力得以提高,素质得以发展。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较为开放的练习题,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思辨条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三种不同的毛绒玩具,有小熊、小兔子、小海豚,其中小熊的标价为50元,小兔子的标价为10元,而小海豚的标價处被遮挡了一半,只知道是一个两位数字,其中一位数字为6,也就是( )6元。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三种玩具哪个价格最昂贵呢?”学生在教师提的问题之下,展开了思辨。有学生认为小熊这一玩具最贵,因为50比10大,所以小熊的价钱比较贵。这位学生刚说完,就有学生反驳他,认为他忽略了小海豚的存在。虽然小海豚的价钱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但是能够知道它是个两位数,这个数最小就是16,因此,小海豚一定比小兔子贵,所以现在就是小海豚跟小熊这两种玩具比较贵。究竟谁最贵就要揭底价了。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推动了学生积极思辨,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以实践增强学生思辨能力
生活中包含数学知识,而数学教学也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具有枯燥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无趣、很陌生。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熟悉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为了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思辨,就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教师在讲台前,摆放了一些学生用品并对其明码标价,比如橡皮5角,笔记本3元,铅笔1元5角。让每位学生都用老师课前为他们准备的人民币买这些商品,学生都很兴奋地参与到教师创设的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买一些商品所要付的钱数和需要被找回的钱数,还要考虑到哪张人民币的单位是“角”哪个是“元”“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买的商品展示给大家,并叙述一下买这件商品的过程。
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一方面发展了学生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思辨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