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我校地处贫困山区,为了整合教育资源,采用了集中办学的教育形式,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学校关注的焦点,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进而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正确地评价自己,最后为其树立起信心。
关键词:山区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辅导;典型案例
一、具体案例
马某某,男,11岁,水寨乡中心小学四甲班学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于2018年9月从瓦渡中心小学转到我校就读。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但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将其寄养到大伯家,而外出打工。上学期的语文数学成绩平均分都是85分以上,还很欣慰,以为多和他沟通、多关心就好,没那么简单。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爱搞小动作,爱逗旁边的同学,影响别人的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课余时间去打别班的女生的耳光,甚至去招惹比他大两届的六年级;在班里没有一个好朋友,基本不和同学在一起玩。全班同学都讨厌他,都觉得他是一个“捣蛋鬼”;从来不做作业,即使做了,也是乱七八糟,根本看不清楚写什么;我行我素,不向老师请假私自外出学校......甚至去收取三年级小孩子的保护费。他已经成为了典型的问题学生。与家长沟通后,不再肆无忌惮,胆大妄为地干坏事了,多次找他谈话,希望通过说服教育他能遵守班级公约,花些心思在学习上,能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可在每次教育时都会回答下次一定改,转个身,却什么都抛之脑后,一如既往,一错再错,屡教不改。
二、成因分析
经过数学向老师和我亲自到家里家访,交谈了解到,他的母亲从小就对他不管不顾,8岁时候就离开了,他是和爷爷、奶奶、叔叔一起长大的,基本没有感受到过母爱,严重缺乏母爱。正因为这样,长辈对他过分溺爱、骄纵,家里的大小事情从来不做,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及其懒惰的坏习惯,父亲常年不在家,回来就尽可能满足他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久而久之,孤僻、固执、傲慢集于一身。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父亲也在面前随时抱怨母亲,从侧面对他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综上原因,他形成了自卑、自私、懒惰的不良习惯。此时,如果老师和家长不管不问,放任其发展,又或者一味地责骂,不但不会消除这样的不良个性,反而会助长这样的心理。长此以往,其认识就会片面,性格更加怪癖、扭曲。
三、对策建议
(一)家校沟通,建立自信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建议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讲求方式方法,尽量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和平台。告诉孩子我们都非常信任他。信任对孩子来说非常关键。也对其家长做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埋怨,因为这样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二)用心去温暖他,让他感受到爱
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关键。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最柔弱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来判断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自己。一旦体会到老师的愛,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老师。
(三)多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让他懂得爱
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诉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针对马某某同学惰性强这一特点,通过多种方法去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让他做值日生工作,让他去帮老师收作业等。老师要充分相信他,把一些他能做的事交给他办,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及肯定。在生活中处处关心马某某同学,把爱注入到他的心田中用爱浇灌这颗稚嫩的幼苗,并且用宽容的方式,让他感受到自己错了,有愧疚感,也许他才会真正改正,而不是只是嘴上说说,这样会事半功倍。针对他的自信、自立能力差,集体荣誉感差、蛮横霸道的情况,应该注重培养他的良好道德品质,让他懂得爱学会去爱,尽力让他感受到四甲班、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班里充满了爱。
(四)体验集体生活,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所以我让一些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去陪他聊天,辅导他做作业,还让他参加我们的元旦晚会,我就安排他和其他同学一起排练,他动作不是很协调,表情比较呆板、不自然,舞蹈老师还专门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我在他脸上看到了兴奋的笑容,慢慢地我们缩短了心灵的距离。
四、教育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共同努力,马某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也能够专心听讲,偶尔还积极举手发言;也能看到他经常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与同学们融为一体;回家也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五、结论
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缺点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时刻提醒自己,我是最棒的,马某某的改变,让我认识到了爱和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更多的是关注他的优点和特长,放大他的优点。缩短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正确的评价自己,最后将树立起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
[2] 刘晓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J].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3.
[3] 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关键词:山区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辅导;典型案例
一、具体案例
马某某,男,11岁,水寨乡中心小学四甲班学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于2018年9月从瓦渡中心小学转到我校就读。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但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将其寄养到大伯家,而外出打工。上学期的语文数学成绩平均分都是85分以上,还很欣慰,以为多和他沟通、多关心就好,没那么简单。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爱搞小动作,爱逗旁边的同学,影响别人的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课余时间去打别班的女生的耳光,甚至去招惹比他大两届的六年级;在班里没有一个好朋友,基本不和同学在一起玩。全班同学都讨厌他,都觉得他是一个“捣蛋鬼”;从来不做作业,即使做了,也是乱七八糟,根本看不清楚写什么;我行我素,不向老师请假私自外出学校......甚至去收取三年级小孩子的保护费。他已经成为了典型的问题学生。与家长沟通后,不再肆无忌惮,胆大妄为地干坏事了,多次找他谈话,希望通过说服教育他能遵守班级公约,花些心思在学习上,能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可在每次教育时都会回答下次一定改,转个身,却什么都抛之脑后,一如既往,一错再错,屡教不改。
二、成因分析
经过数学向老师和我亲自到家里家访,交谈了解到,他的母亲从小就对他不管不顾,8岁时候就离开了,他是和爷爷、奶奶、叔叔一起长大的,基本没有感受到过母爱,严重缺乏母爱。正因为这样,长辈对他过分溺爱、骄纵,家里的大小事情从来不做,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及其懒惰的坏习惯,父亲常年不在家,回来就尽可能满足他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久而久之,孤僻、固执、傲慢集于一身。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父亲也在面前随时抱怨母亲,从侧面对他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综上原因,他形成了自卑、自私、懒惰的不良习惯。此时,如果老师和家长不管不问,放任其发展,又或者一味地责骂,不但不会消除这样的不良个性,反而会助长这样的心理。长此以往,其认识就会片面,性格更加怪癖、扭曲。
三、对策建议
(一)家校沟通,建立自信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建议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讲求方式方法,尽量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和平台。告诉孩子我们都非常信任他。信任对孩子来说非常关键。也对其家长做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埋怨,因为这样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二)用心去温暖他,让他感受到爱
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关键。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最柔弱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来判断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自己。一旦体会到老师的愛,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老师。
(三)多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让他懂得爱
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诉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针对马某某同学惰性强这一特点,通过多种方法去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让他做值日生工作,让他去帮老师收作业等。老师要充分相信他,把一些他能做的事交给他办,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及肯定。在生活中处处关心马某某同学,把爱注入到他的心田中用爱浇灌这颗稚嫩的幼苗,并且用宽容的方式,让他感受到自己错了,有愧疚感,也许他才会真正改正,而不是只是嘴上说说,这样会事半功倍。针对他的自信、自立能力差,集体荣誉感差、蛮横霸道的情况,应该注重培养他的良好道德品质,让他懂得爱学会去爱,尽力让他感受到四甲班、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班里充满了爱。
(四)体验集体生活,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所以我让一些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去陪他聊天,辅导他做作业,还让他参加我们的元旦晚会,我就安排他和其他同学一起排练,他动作不是很协调,表情比较呆板、不自然,舞蹈老师还专门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我在他脸上看到了兴奋的笑容,慢慢地我们缩短了心灵的距离。
四、教育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共同努力,马某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也能够专心听讲,偶尔还积极举手发言;也能看到他经常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与同学们融为一体;回家也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五、结论
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缺点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时刻提醒自己,我是最棒的,马某某的改变,让我认识到了爱和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更多的是关注他的优点和特长,放大他的优点。缩短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正确的评价自己,最后将树立起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
[2] 刘晓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J].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3.
[3] 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