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选”,温“故”知“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复习课练习不是旧知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加深沟通与理解。因此,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习题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关键词 期末复习;练习;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018-01
  一、温“故”——重温原题,夯实基础
  期末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与技能,适当考查综合能力。试题中基础知识、中难题和较难题的占分比例基本上是7:2:1,较难题也没有突破教材的要求。如“2017年XX市直小学四年级下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中,很多题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所以在复习时要立足教材,注意基础知识技能的过关,知识系统的梳理,解决问题的归类。如2017春期末卷中下面两题,就是书上的原题(图1、图2)。
  先写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不用解答。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从教材中精选基础题目,让学生说思路,明算法,理算理。
  二、深“挖”——挖掘内涵,提升能力
  (一)多题一解,归纳方法
  有些问题,虽然题目形式不同,但解法一样,故在复习时要对习题进行归类,把一个题目反复变化为多个与原题内容不同,但解法相同或相近的题目,有利于深化知识,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在方程习题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群小熊在表演节目,第一只小熊四脚着地,第二只小熊两脚搭于第一只小熊背上,两脚着地,往后每只小熊的两脚搭于前一只小熊的背上,都是两脚着地,问4、5、6……,n只小熊分别有多少只脚着地;如果共有26只脚着地,那么有多少只小熊在表演节目?练习时及时引导归纳题目背后的内容:与之前学习过的数连续摆放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所用的小棒根数一样,小熊的脚的只数每次增加的也是相同的。甚至于推广到连续摆放桌椅的数量的解决方法(图3、图4)。
  像这样连续摆放并且每次增加数量相同的问题,计算时都可以用“首次数量 每次增加数量×物体总份数”。同时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首次数量是“不变的量”,以后每次增加数量是“变化的量”,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解决的就不是一道题,也不仅是一类题,而是具备自我研究的能力。
  (二)一题多解,开阔思路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如四年下册复习小数加法和乘法时,教材原题为“3年前,淘气比小树高0.35米。现在,小树高1.9米,比3年前高了1.1米,比淘气高0.52米。3年前淘气有多高?现在有多高?”复习时,学生分析解答后,老师追问:“小树明年预计比今年长高0.1米,如果以后每年大约比前一年多长高0.2米,三年它大约比今年高多少米?(先画图,再解答)”学生画图时经历逐步理解的过程,得出不同的解题策略:
  1.用小数加法逐一相加。
  0.1 0.2=0.3(米) 0.3 0.2=0.5(米)
  0.1 0.3 0.5=0.9(米)
  2.從图中发现,0.2出现3次,0.1也出现3次,所以用乘法简便计算。
  0.2×3=0.6(米) 0.1×3=0.3(米)
  0.6 0.3=0.9(米)
  3.在图中移多补少看出,把第3秒多出的部分移到第1秒,就得到3段相同的线段。
  0.1 0.2=0.3(米) 0.3×3=0.9(米)
  4.数感特别强的孩子会发现0.2是0.1的2倍,这样,所有线段的长度就是0.1的9倍,只要列一个算式就能解决:0.1×9=0.9(米)
  这个问题关注到学生的差异,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挥了各层次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讲评时,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
  三、拓“新”—— 一题多变,融会贯通
  针对教材中的典型性习题,可以变换条件和结论,探索问题本质,通过深层剖析内部规律,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如解答教材中“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一张长是32厘米,宽是15厘米的长方形彩纸,最多可以剪成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纸多少张?”时,引导思考:“你能改变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并解决吗?”学生改为“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长为4分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正方形。你能求出什么?”学生分别求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面积。在多角度的变式中,活跃思维,触类旁通,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新问题中不断渗透,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素养;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4
摘 要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但是却最能体现品质和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越是细节处理的好,越能体现教师教学的大智慧,越是能让整个课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效果绝佳。本文从关注教学过程、关注课堂环境、关注活动组织、关注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于把握教学细节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抛砖引玉。关键词 关注;教学细节;课堂过程;环境;组织;评价中图分类号:D912.6,C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 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力度加大,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的标准,初中地理亦是如此。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双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知识,以转化为己用,不断挖掘地理学科的创造性。于此过程中,比较法的应用对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了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下册的结构内容后,
摘 要 教育不能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只关注少数的人,我们的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学生,要体现教育的公平与民主,实施EEPO有效的教育我们共同前行。  关键词 合作探究;生动课堂;人人进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014-02  回望EEPO课改五年来路,我很庆幸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做,虽然我深知这一路布满荆棘,无比艰辛,但实
摘 要 在幼儿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亲子活动也越来越被重视。我园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区学龄前儿童与家长开展亲子绘乐课堂公益活动。本文以此活动收到的反馈问卷为依据,分析亲子绘乐课堂开展的可行性,为其融入园本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亲子绘乐课堂;问卷调查;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A,TD235.4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6-0043-01  一、亲子绘乐课堂实施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的教改课题——“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就是针对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少教的目的是为了多学,多学的过程是少教。“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少教多学”让学生达到无师自通的一种水平,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  高三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摘 要“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蘇杭……”孩子们随着音乐慢慢地唱着歌曲。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家乡苏州吗?”“喜欢”。孩子们一致回答。“那你能说说我们家乡美在哪里,你为什么喜欢美丽的家乡呀?”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孩子能回答出来,这就是我第一次开展班级童谣特色《姑苏特产》的一个教学片段。  关键词 苏州;方言童谣;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
摘 要 智育和德育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然而,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时候往往会顾此失彼,甚至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尴尬局面,即德育和智育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毫无疑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力争实现“两全其美”,即德育和智育的双赢。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两全其美”渗透德育的一些有效方法。  
摘 要 在教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设计数学问题的方式来展开数学知识教育。在教师设立的数学问题中,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时获得学习的启发,把数学的思维激发出来,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之后,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在此,我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采取设问促启发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 激发思维;氛围;问题;获得  中图分类号:A,B01,O514.
摘 要 作为幼教人员,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生存安全,特别是幼儿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风险无处无时不在,幼儿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差,如何能做到提高幼儿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  关键词 幼儿;安全教育;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616,X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067-02  泰国当地时间2018年7月5日下午5时45分,两艘载有中国游客的游船在泰国普吉岛附近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