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高考的性质决定,高考复习,既要高度重视基础,又要着重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而确定以夯实“三基”为根本,强化训练为手段,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复习指导思想。我们高三备课组分以下几个过程进行“章节复习教学”。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1.梳理各章节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所谓形成知识网络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把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有机整体,做到纵向成一条线(以知识点为主线),横向成一片(各数学分支知识形成网络),纵横成一体(相互渗透形成有机整体)。在各章节复习前,我们应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梳理各章节的知识点,确定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确定各章节的主要技能技巧、重要结论以及结论的形成过程;确定各章节运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对将要复习到的各章节看来似乎零散的知识有了一个概括的、系统的认识。通过梳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也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2.预习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预习高三教材(和原课本相应章节),以便发现教材的重点和自己知识上的盲点和难点,确定自己课堂学习的重点,使学生更积极、更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确保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为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数学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1.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复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以讨论式的方式处理本章节的教材
  在复习过程中,问题提出后要停一停,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机会,使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对于学生思考后的回答,只要有一定的合理性,便予以肯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于教者的思路,则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绝不生拉硬拽地纳入教者的轨道,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时也可以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使教学能到达学生知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见的好想法,好思路,则应大加赞扬,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凡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凡学生能解答的题目让学生解决,个体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群体讨论解决,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促使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领悟,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意及时反馈,克服学习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多方位性
  
  首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以及提出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批改、讲评、解答,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对好的题目和出色的解题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已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对试卷中经常出现的解题中途受阻现象,在讲评时应肯定其思维方向的正确性,并要求学生共同讨论,帮助其摆脱思维困境,渡过难关。这样做既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多方位性的培养。
  其次,各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卷,试卷要求: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学生通过出卷练习,再一次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回顾,并对本章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无疑能促使学生更扎扎实实地完成本章节的学习,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总之,我们应在“章节复习教学”的三个过程中,牢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注意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章节复习教学中的三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每一过程都需要在我们教者有意识的组织下,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和积极地参与。
  数学课堂是师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学生获取数学信息、锻炼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技能的主阵地。高效的数学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数学课堂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也是衡量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依据。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打造高效的课堂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浅见,与同行交流。
  一、面向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基本宗旨,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因而,数学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不断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改变学习状态,走进迷人的数学世界。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李刚同学去超市买花生,超市花生的价格是每千克9.7元,他一共买了10.3千克,他应该给多少钱?就在营业员用计算器计算费用时,李刚同学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1元钱,营业员很吃惊,结果她算出来后和李刚说的一样,于是连连夸奖李刚聪明。此时我说:“其实,李刚并不比大家聪明,只是他学过了‘平方差公式’,才会算得这么快,今天我们学过了这一知识之后,我们会和他一样聪明的!”通过这样的启发激励,很多同学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体会到了数学的作用,对这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格外专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措并举,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上,学生如果缺乏浓厚的兴趣,想在枯燥的演算、繁琐的推理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很难做到的。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快乐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课题多以提问的形式呈现,并且预留了很多“观察,思考,探究”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能力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于这一特点,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享受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
  2.注重激励,让学生在表扬中增强兴趣
  恰当的激励,真诚的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信心。特别是数学学科,内容庞杂,对学生的抽象分析思维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形成了数学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教师更应抓住一切时机,给学生以鼓励,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勇气。
  3.创设数学情境,增强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
  现行数学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构思巧妙,注重学生的能力结构和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巧妙创设数学情境,将问题纳入情境之中,就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兴趣。
  例如,在讲“相似形”时,可创设测量旗杆高度的情境;在讲“指数”时,可创设叠纸厚度与楼房高度比较的情境;在讲“对称图形”时,可创设蝴蝶在屏幕上翩翩飞舞的情境;等等。这些贴近学生喜好的情境的创设,不仅给单调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优选教学方法
  1.设计巧妙的课堂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重、难点突破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内容需要,选用恰当的手段,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T恤、眼镜、蝴蝶、英语字母、笔筒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得出“这些图形都可以沿中央的一条直线对折,而且它们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对折后这些图形的两侧刚好完全重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内涵。
  3.强调课堂小结
  好的课堂小结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妙用。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简练的小结,可以使课堂前呼后应,脉络分明,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强化训练,凸显数学能力提升
  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征。可以说,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训练是否得当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我在教学中注重变式训练,既避免了练习的单一性和重复,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其他文献
使用语言是一个人一辈子要体验的艺术.说话是与他人沟通交流、表情达意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
摘要:英语有效学习情境的创设策略研究重在研究教师依据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有目的地引入和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英语、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讨了情境教学的内涵、功能,并提出了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在体验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般体验英语,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学为中心;情境
日前,我到沙市实验中学学习,该校的“诗意大课间”活动让我兴趣盎然。这项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疏散演练、经典诵读、广播体操、集体跑操、名曲欣赏五个环节,学生置身其中,感悟生命的质量,享受运动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幸福。  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愿望是十分美好的。但要想“赢”在起跑线上,应是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让学生触类旁
物理教学应强化学生动手操作,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演示实验,特别是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能力是新课改要求的一项重要培养内容。寻找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引导学生懂得实验操作的原则,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最终达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摘要: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先行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作为素养教育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现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文章概述了高中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理论依据,结合教学经验,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浅谈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应不少于300万字。据此,过去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新课标也分必修和选修等文本,规定读本要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那么,如何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落实教师指导呢?本文主要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读本与教本;语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现代学校教学管理是指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管理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其所管辖的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据教育科学理论,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有效协调与控制学校组织和师生员工集体活动与行为,并对学校管理对象诸要素进行合理组合,设计便于指挥调控的工作程序,促使有序运动,以最佳达成学校办学目标,取得最大办学效益的有效活动和动态过程的总和。  关键词:学校管理;浅谈;教学  中图分类
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实验为基础,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出发,强调运用科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学习与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与科学的研究态度,从而提高综合科学素质,实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知识、能力、技能与态度各方的统一。本文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一、探究能力与实验技能的结合教学    课堂上,学生除了获得物理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还应参与科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效益,即一定的时间内追求学生的最大发展.具体来讲,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