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学生自杀,溺水等死亡事故的报道数不胜数,出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应从各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小学到高中接受学校教育的12年时间,是学生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与教师接触,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不可少。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对待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正确指导;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由于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造成一些学生对生命漠视。不知道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在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生命的历程是短暂的、有限的。引导学生了解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会给亲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悲伤。因此爱惜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还关系到家人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片,如母亲怀孩子的艰辛,生孩子的痛苦,养孩子的艰难;癌症病人为了生存与病魔的斗争。要让学生明白,能活着是幸福的,美好的。只有活着才能创造未来,才能改变人生。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把珍惜生命上升一个高度,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他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由小爱养成大爱。
二、学校、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因材施教
在整个社会最终以考试为重成绩为重的背景下,教师们迫于升学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过多于关注学生的成绩,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似乎并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出来的人仅仅学会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却不能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之为人的尊严,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因此,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转变育人观念,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改变以成绩为目的的教育评价体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三、加强“挫折教育”,建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当代中学生心里素质不稳定,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能力低下,面对一点困难或者不理想的成绩,就会自暴自弃或结束生命。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在这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名人伟人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明白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悲观失望,要勇敢面对,克服困难。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自我,形成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支配自己命运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实现自我价值
生命教育的目标, 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 学会保护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 追求人生的理想。现在有的中学生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一切以教师,家长的标准为行动指南。为此, 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帮助学生形成是非美丑的正确标准,把个人的命运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联系起来,在为他人社会的服务与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生命的真谛。
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学会爱护生命
学生死亡除了自杀以外,还有一部分与安全意识淡薄有关。我国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故,每年都有学生死于交通事故,如果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生命,掌握安全知识,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在学校,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小到防水,防火,防电遵守交通规则等基本常识,大到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学校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安全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六、引领学生升华生命,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
众所周知,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的载体,社会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还在于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与其思想境界、道德风尚联系紧密,受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情绪,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还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心灵需要心灵的碰撞,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教师惟有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才能以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厚的人文素养、高超的教学机制,自如地驾驭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创分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以广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去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教育的要义是推动学生德行、知能、身心的同步发展,这预示着教育首先要回归生命,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生命教育更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现象,它注重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个体生命之间的和谐,注重个体生命与环境的和谐,注重个体生命与集体、社会的和谐,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生命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举措。
【关键词】正确指导;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由于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造成一些学生对生命漠视。不知道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在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生命的历程是短暂的、有限的。引导学生了解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会给亲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悲伤。因此爱惜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还关系到家人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片,如母亲怀孩子的艰辛,生孩子的痛苦,养孩子的艰难;癌症病人为了生存与病魔的斗争。要让学生明白,能活着是幸福的,美好的。只有活着才能创造未来,才能改变人生。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把珍惜生命上升一个高度,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他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由小爱养成大爱。
二、学校、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因材施教
在整个社会最终以考试为重成绩为重的背景下,教师们迫于升学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过多于关注学生的成绩,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似乎并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出来的人仅仅学会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却不能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之为人的尊严,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因此,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转变育人观念,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改变以成绩为目的的教育评价体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三、加强“挫折教育”,建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当代中学生心里素质不稳定,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能力低下,面对一点困难或者不理想的成绩,就会自暴自弃或结束生命。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在这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名人伟人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明白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悲观失望,要勇敢面对,克服困难。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自我,形成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支配自己命运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实现自我价值
生命教育的目标, 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 学会保护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 追求人生的理想。现在有的中学生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一切以教师,家长的标准为行动指南。为此, 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帮助学生形成是非美丑的正确标准,把个人的命运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联系起来,在为他人社会的服务与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生命的真谛。
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学会爱护生命
学生死亡除了自杀以外,还有一部分与安全意识淡薄有关。我国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故,每年都有学生死于交通事故,如果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生命,掌握安全知识,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在学校,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小到防水,防火,防电遵守交通规则等基本常识,大到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学校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安全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六、引领学生升华生命,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
众所周知,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的载体,社会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还在于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与其思想境界、道德风尚联系紧密,受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情绪,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还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心灵需要心灵的碰撞,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教师惟有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才能以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厚的人文素养、高超的教学机制,自如地驾驭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创分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以广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去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教育的要义是推动学生德行、知能、身心的同步发展,这预示着教育首先要回归生命,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生命教育更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现象,它注重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个体生命之间的和谐,注重个体生命与环境的和谐,注重个体生命与集体、社会的和谐,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生命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