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积累 循序渐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语文学科与语言之间天生紧密的联系也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注重积累。获取口语交际材料
  
  丰富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它对于我们说话、作文都有很大的帮助。苏轼曾经说过:“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要想有话可说,脑子里先得有足够的材料,而要获得材料就得靠平时的积累。积累的途径有很多,作为学生最常用的一条就是阅读。在课内部分,我们的教材为了达到使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目标,收录了许多典范性的文章、片段。这些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一流文学宝藏。通过对这些课文的仔细阅读能使学生积累到很多很好的说话材料。课外部分的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课内时间有限,课文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量,一些经典名著由于篇幅局限只有节选,要全篇阅读只能放在课外进行。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根源,同样也是语言学习的源泉。我们要求学生向生活要材料。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话题。
  
  二、循序渐进,进行阶段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一步步来,循序渐进。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模仿说,让学生听朗读带子,每篇文章听三遍,然后大声模仿。第一次要求记个大概内容,第二次要求有详细内容,并且注意字音,第三次要注意语气、语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再由教师叫学生上讲台说。第二步是供料说,由教师提供一些含过渡性内容的材料,如由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到发表议论的材料。事先给学生时间准备,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最后上讲台说。然后是备稿说,提前一周由教师提供题目,学生自己写稿,说时要求脱稿,尽量围绕学生熟知的事物展开。最后是即兴说,这就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功底,学生上台抽一题。考虑几分钟后直接上讲台演说,开始时题目可以与第三步的题目相同,渐渐选择一些学生从没有讲过的题目。这套训练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由易到难,有层次地帮助学生提高说话能力。当然,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活动样式过于单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注重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等。
  
  三、注重语态。提高训练要求
  
  说话训练最后要求是要提高质量,上一个档次,还应注重对学生说话时语态的训练。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一直不被人重视,其实他们既能帮助说者表达意思也能帮助他们展示个人风采。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其实问题很多,有的学生说话时站得歪七扭八的,还习惯把头埋着;有的学生说话时眼睛不知道看那里好,手也不知道该怎样放。这里提到的语态缺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设备进行纠正。纠正学生语态可以借助微格教室和录像设备,让学生正儿八经地当一回新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或进行一场演讲,加以录像,然后根据录像指出学生语态上的毛病并加以纠正。这样做的效果是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还能够由其他三项基本能力人手:
  1 读与说相结合。我们知道读可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类。无声的“读”即阅读,它对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积累方面,上面已有论述我就不再赘言了。有声的“读”就是朗读、朗诵,它们对于“说”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的口齿。朗读还能培养学生体会不同的口语表达效果,比如在朗读常用文章时,读平信的口气就与读悼词时的口气不同。朗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2 听与说相结合。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因此,他们适合放在一块儿进行训练。现在开设的口语交际课就是以他们二者一起训练的形式出现的。其他具体的听说训练形式也有很多,比如听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放几段优美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等。
  3 写与说相结合。在正式的作文课上,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口头作文或根据题目说出有关作文的大体思路,然后再对口头作文、大体思路进行加工、改造,最后再以书面的形式交上来。
  在整个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是当然的主体,但教师作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引导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先得具备一定程度的口语表达水平。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参与的度,不可过多的介入,但也不可袖手旁观。
其他文献
教室里弥漫着《可爱的羊群》的音乐,学生们听着歌曲走进教室。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可爱的羊群》,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可爱的羊群在大草原上吃草。  师:那么请你找一找在这首歌曲旋律中,哪些音出现得较多?  学生说,师板书:3366536  学生随琴视唱。  2.师:你可别小看这1、2、3、5、6几个音,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节奏,像魔术师一样变化出无穷奇妙的音乐,
期刊
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做类比、分析、归结,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是建构主义所大力提倡的理念,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搜集、处理数学信息——激发认知冲突    数学教材是学生
期刊
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不同的学习材料,或者对相同学习材料的不同处理,所引起的数学学习活动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要使学习过程更有效,合理地选择和处理学习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预设时必须加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两方面略谈己见。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
期刊
曾在连云港市灌南县听过北师大教授肖川的一次讲座,他的旁征博引让会场上荡起了片片笑语,激起阵阵掌声。尤其是他背诵的大段大段经典歌词让人倍感亲切。当时我就想,能否将经典歌词诵读开辟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另一蹊径呢?    一、探寻歌词本源    许慎《说文解字》说:“大凡诗之所歌者即词。”歌词即歌诗,是文学中的一种特别的体裁。我国的歌词艺术有着优秀的传统。从有文字记载的《弹歌》起,经黄河流域的《诗经》与
期刊
我所理解的评价是教师即时(某阶段)对学生的语言行为、个性情感等方面所传导的信息价值的评定。这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常常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较大的优势,所作的评价,作用之大不言而喻。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呵护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增强自信,促其转化为新的能动。所以我将评价一直
期刊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载体,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如何解读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下面是我近几年来的一些做法,谨跟同行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通读单元教材。把握教学航标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变得多姿多彩,情境图鲜艳明丽,习题图文并茂……但对教师而言,“例1、例2”的标志不见了,“相遇问题、归一问题”没有了,概念、定理、法则也少了。面对如此“新鲜”的教材,我们要教什么?怎样教好?唯
期刊
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充满问题探索的、充满知识魅力的、充满人文感怀的课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因此,只有教学方法多样化,只有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到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巧妙地引——给学生一份恬静的心情    片段赏析:  师:今天的天气怎样?  生:(摸着头笑)很热。  师:(神秘地)送一颗“透明的雨滴”、
期刊
师:我们已经熟读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七绝诗,也弄明白了诗题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学生小组讨论)  师:讨论好了?请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这两句有点题的作用。诗题是“江畔独步寻花”,诗人到底在何处“寻”到“花”的?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呢?诗的前两句作了交代。  师:真会读书!我为你们高兴!  生:这两句写了黄四娘家花很多。  师:何以见得?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学科有序展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中。但我们不难发现,课改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而珠心算教学的加入,恰恰弥补了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搭建“创新思维”的桥梁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们有必要明确,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严
期刊
在五、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在解答简单的除法问题时,列式错误多。如,(1)3.5千克小麦可磨面粉2.8千克,求平均每千克小麦磨面粉多少千克?磨1千克面粉需要小麦多少千克?(2)2米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基本上人人都能确定用除法列式,可列式时,应该谁除以谁,一部分学生就弄不清了,出错率在40%至50%,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些基础好的学生也会含糊不清。    一、错因追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