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语文学科与语言之间天生紧密的联系也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注重积累。获取口语交际材料
丰富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它对于我们说话、作文都有很大的帮助。苏轼曾经说过:“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要想有话可说,脑子里先得有足够的材料,而要获得材料就得靠平时的积累。积累的途径有很多,作为学生最常用的一条就是阅读。在课内部分,我们的教材为了达到使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目标,收录了许多典范性的文章、片段。这些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一流文学宝藏。通过对这些课文的仔细阅读能使学生积累到很多很好的说话材料。课外部分的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课内时间有限,课文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量,一些经典名著由于篇幅局限只有节选,要全篇阅读只能放在课外进行。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根源,同样也是语言学习的源泉。我们要求学生向生活要材料。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话题。
二、循序渐进,进行阶段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一步步来,循序渐进。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模仿说,让学生听朗读带子,每篇文章听三遍,然后大声模仿。第一次要求记个大概内容,第二次要求有详细内容,并且注意字音,第三次要注意语气、语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再由教师叫学生上讲台说。第二步是供料说,由教师提供一些含过渡性内容的材料,如由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到发表议论的材料。事先给学生时间准备,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最后上讲台说。然后是备稿说,提前一周由教师提供题目,学生自己写稿,说时要求脱稿,尽量围绕学生熟知的事物展开。最后是即兴说,这就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功底,学生上台抽一题。考虑几分钟后直接上讲台演说,开始时题目可以与第三步的题目相同,渐渐选择一些学生从没有讲过的题目。这套训练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由易到难,有层次地帮助学生提高说话能力。当然,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活动样式过于单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注重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等。
三、注重语态。提高训练要求
说话训练最后要求是要提高质量,上一个档次,还应注重对学生说话时语态的训练。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一直不被人重视,其实他们既能帮助说者表达意思也能帮助他们展示个人风采。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其实问题很多,有的学生说话时站得歪七扭八的,还习惯把头埋着;有的学生说话时眼睛不知道看那里好,手也不知道该怎样放。这里提到的语态缺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设备进行纠正。纠正学生语态可以借助微格教室和录像设备,让学生正儿八经地当一回新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或进行一场演讲,加以录像,然后根据录像指出学生语态上的毛病并加以纠正。这样做的效果是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还能够由其他三项基本能力人手:
1 读与说相结合。我们知道读可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类。无声的“读”即阅读,它对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积累方面,上面已有论述我就不再赘言了。有声的“读”就是朗读、朗诵,它们对于“说”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的口齿。朗读还能培养学生体会不同的口语表达效果,比如在朗读常用文章时,读平信的口气就与读悼词时的口气不同。朗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2 听与说相结合。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因此,他们适合放在一块儿进行训练。现在开设的口语交际课就是以他们二者一起训练的形式出现的。其他具体的听说训练形式也有很多,比如听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放几段优美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等。
3 写与说相结合。在正式的作文课上,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口头作文或根据题目说出有关作文的大体思路,然后再对口头作文、大体思路进行加工、改造,最后再以书面的形式交上来。
在整个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是当然的主体,但教师作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引导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先得具备一定程度的口语表达水平。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参与的度,不可过多的介入,但也不可袖手旁观。
一、注重积累。获取口语交际材料
丰富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它对于我们说话、作文都有很大的帮助。苏轼曾经说过:“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要想有话可说,脑子里先得有足够的材料,而要获得材料就得靠平时的积累。积累的途径有很多,作为学生最常用的一条就是阅读。在课内部分,我们的教材为了达到使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目标,收录了许多典范性的文章、片段。这些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一流文学宝藏。通过对这些课文的仔细阅读能使学生积累到很多很好的说话材料。课外部分的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课内时间有限,课文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量,一些经典名著由于篇幅局限只有节选,要全篇阅读只能放在课外进行。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根源,同样也是语言学习的源泉。我们要求学生向生活要材料。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话题。
二、循序渐进,进行阶段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一步步来,循序渐进。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模仿说,让学生听朗读带子,每篇文章听三遍,然后大声模仿。第一次要求记个大概内容,第二次要求有详细内容,并且注意字音,第三次要注意语气、语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再由教师叫学生上讲台说。第二步是供料说,由教师提供一些含过渡性内容的材料,如由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到发表议论的材料。事先给学生时间准备,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最后上讲台说。然后是备稿说,提前一周由教师提供题目,学生自己写稿,说时要求脱稿,尽量围绕学生熟知的事物展开。最后是即兴说,这就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功底,学生上台抽一题。考虑几分钟后直接上讲台演说,开始时题目可以与第三步的题目相同,渐渐选择一些学生从没有讲过的题目。这套训练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由易到难,有层次地帮助学生提高说话能力。当然,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活动样式过于单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注重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等。
三、注重语态。提高训练要求
说话训练最后要求是要提高质量,上一个档次,还应注重对学生说话时语态的训练。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一直不被人重视,其实他们既能帮助说者表达意思也能帮助他们展示个人风采。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其实问题很多,有的学生说话时站得歪七扭八的,还习惯把头埋着;有的学生说话时眼睛不知道看那里好,手也不知道该怎样放。这里提到的语态缺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设备进行纠正。纠正学生语态可以借助微格教室和录像设备,让学生正儿八经地当一回新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或进行一场演讲,加以录像,然后根据录像指出学生语态上的毛病并加以纠正。这样做的效果是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还能够由其他三项基本能力人手:
1 读与说相结合。我们知道读可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类。无声的“读”即阅读,它对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积累方面,上面已有论述我就不再赘言了。有声的“读”就是朗读、朗诵,它们对于“说”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的口齿。朗读还能培养学生体会不同的口语表达效果,比如在朗读常用文章时,读平信的口气就与读悼词时的口气不同。朗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2 听与说相结合。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因此,他们适合放在一块儿进行训练。现在开设的口语交际课就是以他们二者一起训练的形式出现的。其他具体的听说训练形式也有很多,比如听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放几段优美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等。
3 写与说相结合。在正式的作文课上,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口头作文或根据题目说出有关作文的大体思路,然后再对口头作文、大体思路进行加工、改造,最后再以书面的形式交上来。
在整个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是当然的主体,但教师作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引导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先得具备一定程度的口语表达水平。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参与的度,不可过多的介入,但也不可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