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他们对生活多看、多听、多想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初学写作这项新的学习内容,难免会感觉无话可说。一开始语文教师会让学生从写简短的日记开始学起。学生还能够写出几句真实的感受,但是一到小学高年级的写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学生在作文中写些什么,怎么去写,如何将自己想的内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培养。
  一、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关于习作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求学生做到情感的真实表达,即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和形成独特的感受。
  “中秋节”后,笔者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中秋趣事》的作文,学生在“十一小长假”中一定经历不少的有趣的事,从道理上讲,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应该不在话下。但是,课上学生托着腮,感觉很犯愁的很多,交上的文章有的写不出真情实感,显得相当的矫揉造作;有的落入陈套,苍白枯燥,索然寡味;有的像流水账和大串烧。笔者问学生怎么回事,难道假期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吗?多数同学的回答是除去写作业就是看电视。笔者深受感触,孩子的童趣被埋没了。
  小学语文于作文,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到细心观察,开拓思维与合理表达相结合,着重对学生培养如何观察、分析事物。主要是在作文的行文过程中,做到有话可说。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笔者结合本人实践中的体会谈点肤浅认识,就教于同仁。
  二、破解作文中无话可说的瓶颈问题
  1、勤观察、多体验。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写出好的作文必须要做到勤观察,多体验。勤观察,就是要求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变化,多留意。哪怕是在走路的过程中,也要不留心观察路上的变化。如,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留意小区附近发生的细小变化。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大小变化,目的在为作文积累素材,平日里,注意观察,多对生活加以体验,获得“原料的矿藏”,那么日积月累素材就会逐渐增多,遇到写作时自然下笔从容,才会出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如,笔者每周会要求学生记周记,督促学生对身边生活中发生的事,留心观察,对发生的现象多加思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生有了经历的全过程,才能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2、创条件,提兴趣。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对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唯一的捷径就是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或氛围中,这样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从而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明确作文动机端正作文态度。不要从小就将作文视为苦差事,而是激发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将作文看作是种愉快的学习活动。
  在学生多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的观察与体验的基础上,笔者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写作的兴趣。如,今年九月份,笔者带领班级学生观看“日本登上我国钓鱼岛”的强盗逻辑,鼓励学生讲自己心中的话写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一活动激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创作热情。所有学生都拿起手中的笔,纷纷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态度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可见,学生要想有话可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布局,为学生营造作文的情境,创造一定的“言语”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创设写作情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去感悟,促升华。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思考角度是不同的,也就会得出不同的感受。在日常的语文作文习作中,笔者注意对学生引导,让他们对同一件事情,学会从不同角度,和思维方式来感觉和考量。,让学生用独具特色的眼睛去发现,去聆听,对生活得出不同的见解和感悟。
  如笔者在讲《七步诗》一课,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人物情感体验更加深刻,笔者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曹植对曹丕悲愤填鹰的感情与谴责劝戒。深深的感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蕴含的情感。第一组学生边演边笑,讲台下的学生也感觉可乐。但三组同学演完后,同学们的表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台上的与台下的学生,都表现的较为严肃,学生的语气也很严厉——目的达到了,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这些情感了。笔者趁机让学生以练笔的形式,在本子上写出自己的感触,为今后的作文行文积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通过自己的表演,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4、绘生活,吐真情。学生有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对身边的情景有了触动和表达欲望,会感觉有话可说了,但是如何让学生将话说好,能够做到“绘生活,吐真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表达出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如,写景状物的作文,避免单调的写景,而是让学生将景物至于众多事物中,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反衬来写,使文章变的生动活泼。写人叙事的文章,笔者教学生将肖像、语言动作与心理活动融在一起,多角度挖掘人、事的内涵使文章写的更加深刻,主题突出。此外要让学生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生动有趣,内容充实,巧妙地避免了枯燥的介绍,使得文章有血有肉。
  总之,笔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对生活多看、多听、多想。在形成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灵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作品。
  【作者单位:南康市龙华乡中心小学 江西】
其他文献
农村的孩子天真烂漫、纯朴可爱、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但如何将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呢? 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回首多年的教育工作,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笔者觉得要提高农村孩子的作文水平要做到以下“五个重视”。  一、重视口语表达  我国有句俗语:“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生动阐述了口语训练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中的作用。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口语表达已成为学生交流传递学习、生活、活动信息、开拓视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的探究必然伴随着大量差错的生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以正确心态允许学生犯错继而巧妙引导,把错误看作一种学习资源,给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探索的精神天地,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自主创新的快乐。  一、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不怕出错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
目标的无序,内容的杂乱,方法的随意是当前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加强英语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十分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将英语课堂的过程真正"活"起来,希望能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许多新思路、新观念、
基础教育是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在儿童少年时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大好时机,其后往往难以弥补。这正是人们普遍重视基础教育的原因所在。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教的本质是为了学,学生的学是教的基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导者、指导者、检查者和总结评定者。可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是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一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教师
现实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对合作探究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对此活动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的乡镇中心小学,有寄宿生845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7岁!为了培养寄宿生自主管理能力,我校秉承让学生“自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历练、自立成长”的育人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也由原来的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来,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
这两年,我执教小学高段音乐教学,在小学高段,一方面音乐教材有很多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学生们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常常望而却步不感兴趣,而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的全方位的渗透,课外的优秀作品非常多,音乐朗朗上口,曲风多变,风格迥异深受学生们的喜欢。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聆听学习更多好的音乐作品以此做好小学高段音乐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每周一歌,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整体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教师队伍建设又是我国农村小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教师队伍建设良好,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根本。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教师队伍来满足这些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