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拜金一族》电影作品,从“房地产中介”剧情表现主人物的拜金情结,从侧面反映出中美消费文化的差异之处。对中美两国消费文化差异性进行评析,彰显出不同地域消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色。
【关键词】拜金一族;消费文化;中美对比;差异
纵观电影文化产业中,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以“消费”为题材背景,向观众展现了不同领域人们的消费文化特色。“消费”与“销售”是两个密切关联的词语,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决定了什么样的销售策略,影片《拜金一族》正是从销售方与消费方两个维度,诠释了中美消费文化的内在差异,体现出不同国度在经济消费时代的行为特点[1]。
一、影片《拜金一族》剧情
影片《拜金一族》属于商业电影形式,其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销售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竞争行为,诠释了“业绩是销售的生命”这一理念。影片从房地产中介公司展开,老板亚历克•鲍德温为了鼓励销售人员创造业绩,设定了销售竞赛活动,奖励从“凯迪拉克”到“被炒鱿鱼”逐级递减,销售员不得不竭尽全力执行销售任务。本片客观反映了美国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与中国现阶段的消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二、从《拜金一族》看中美消费行情
《拜金一族》以惨淡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为背景,讲述了四名销售人员的销售和生活经历,老销售员谢利•莱文为了解决女儿生病住院导致的家庭经济困境,不得不向总裁索要一些可能与他成交的顾客的名单;中年的戴夫•莫斯准备给公司有力的反击;销售员当中的明星里基•罗马当时正在忙着拉拢客户林克;另一个老销售员乔治•阿罗已经丧失了销售员所特有的旺盛精力,听之任之,不做任何挣扎。四个销售员在影片中的销售状态,也正是反映了美国消费市场的冷淡,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消费之间的竞争性[2]。
就中国来说,早些年市场消费行为并没有呈现太多的趋势,消费者参与购买都是根据主流趋势而行,房地产事业在中国经济中产生的影响力甚大,中国消费者热衷于房地产投资,买房、炒房、卖房,但美国房地产销售市场却不尽人意,美国房市并没有国内那种“狂热”的场景,中美消费市场反差体现出了消费意识的差异性。比如,《拜金一族》里谢利•莱文为了能够尽早解决下达的销售任务,在正式销售房地产之前与客户交谈,希望能够把手上的房源及时销售掉,但是被推销客户似乎对房地产不敢兴趣,认为“最有价值的投资有很多,股票、债券、艺术品”,这些都是可以投资消费的物品。谢利•莱文的退下计划就此中断,这点说明了美国消费群体消费的多样化趋势,不会像中国消费群体仅限于房地产投资。
三、从《拜金一族》看中美消费情感
《拜金一族》重点描述了房产销售员的竞争局势,影片在拍摄中所呈现的消费竞争意识也很明显,尤其在中西方经济本质差异基础上,消费竞争意识是消费文化里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拜金一族》剧情中,销售人员个体思想呈现了不同的消费观念,尤其是为了争夺销售冠军奖励条件,谢利•莱文、乔治• 阿罗、戴夫• 莫斯、里基• 罗马等四个销售员都在为了销售业绩努力奋斗。表面上,《拜金一族》谈的是人性的贪婪和道德沦丧。谢利•勒文为了钱,他可以谎称他的女儿有病;他可以受人指使,抢劫办公室;他也可以丢下尊严,叫后辈老大。戏里所有的角色没有友情,亲情,甚至最基本的道德感。但从根本上来说,《拜金一族》折射出了美国房地产消费行为的“保守性”,对市场投资活动缺乏足够的消费兴趣,大部分资金持有者对房地产行业没有太多的消費意愿。纵观中国消费群体,本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在时代变革中不断地开发出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民众的消费行为,使更多人们参与到市场消费活动中。我国民众消费在开放式变革过程中,带有着明显的“盲目性”,“炒楼、炒股票、炒黄金”,最大限度超出了民众实际收入水平,盲目消费导致了民众经济损失惨重、投资风险频发。由此看来,相对于美国消费文化的理性特色,我国消费文化略显滞后性[4]。
四、从《拜金一族》看中美消费倾向
结合《拜金一族》里几个销售员的销售状况,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消费文化与中国消费文化的许多不同之处,尤其在消费商品选择方向上,中国消费群体远远落后于美国消费者。影片《拜金一族》中,有一段剧情是公司老板亚历克•鲍德温与销售员戴夫•莫斯争论的片段。乔治•阿罗对戴夫•莫斯说:“有些东西在办公室是学不到的,必须要到街上才能学到”,提醒戴夫•莫斯应当从市场中收集客户的需求信息,掌握客户消费的实际需求。
但是,在影片《拜金一族》结尾,当戴夫•莫斯上街了解客户需求时,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他所销售的房地产不屑一顾,更没有太多人去过问房地产的价格、位置、面积,揭示了美国消费群体对楼市的冷漠,并不热衷于楼市投资[5]。相反,纵观中国的消费市场,只要一提到房地产,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投资性消费,并不是为了刚需而购买房产,许多人都是为了隐性投资而参与楼市消费。中国热衷于房地产买卖消费,广大投资者对房产消费都表达的浓厚的兴趣,也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美国偏向于投资消费的多元化,除了小部分房地产投资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债权、股票等其他类的投资,这类投资的稳定性更好。或许,这便是《拜金一族》里中美消费文化差异的重点,从消费群体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美消费文化的巨大反差。
五、结论
影片《拜金一族》从某家房产公司的“业绩”奖励作为开端,借助公司内四个销售员不同的销售业绩状况,将美国楼市消费行情全面地表现出来,房产在美国销售状况不景气,衬托了美国消费群体对房产的“无兴趣”消费心理。另一方面,《拜金一族》的销售困境,也侧面反映了中国楼市消费的“泡沫式”、“盲目式”、“单一式”,缺乏美国消费群体的“多样式消费”特色,这本质上是由两国历史文明及社会观念差异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Howard P. Chudacoff, Judith E. Smith.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urban society. . 1988.
[2]武少俊.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J].金融研究,2011,22(05):18-21.
[3]陈惠雄.生命成本与供需均衡——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问题的思考[J].消费经济,20109,20(02):6-8.
[4]俞春放.消费结构中的电影叙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4):9-10.
[5]罗保华.道德比业绩更重要——哈佛商学院推荐欣赏的电影佳作之《拜金一族》[J].现代国企研究,2011,17(8):12-13.
作者简介:李晓琴(1973,09-),女,湖北,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拜金一族;消费文化;中美对比;差异
纵观电影文化产业中,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以“消费”为题材背景,向观众展现了不同领域人们的消费文化特色。“消费”与“销售”是两个密切关联的词语,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决定了什么样的销售策略,影片《拜金一族》正是从销售方与消费方两个维度,诠释了中美消费文化的内在差异,体现出不同国度在经济消费时代的行为特点[1]。
一、影片《拜金一族》剧情
影片《拜金一族》属于商业电影形式,其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销售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竞争行为,诠释了“业绩是销售的生命”这一理念。影片从房地产中介公司展开,老板亚历克•鲍德温为了鼓励销售人员创造业绩,设定了销售竞赛活动,奖励从“凯迪拉克”到“被炒鱿鱼”逐级递减,销售员不得不竭尽全力执行销售任务。本片客观反映了美国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与中国现阶段的消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二、从《拜金一族》看中美消费行情
《拜金一族》以惨淡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为背景,讲述了四名销售人员的销售和生活经历,老销售员谢利•莱文为了解决女儿生病住院导致的家庭经济困境,不得不向总裁索要一些可能与他成交的顾客的名单;中年的戴夫•莫斯准备给公司有力的反击;销售员当中的明星里基•罗马当时正在忙着拉拢客户林克;另一个老销售员乔治•阿罗已经丧失了销售员所特有的旺盛精力,听之任之,不做任何挣扎。四个销售员在影片中的销售状态,也正是反映了美国消费市场的冷淡,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消费之间的竞争性[2]。
就中国来说,早些年市场消费行为并没有呈现太多的趋势,消费者参与购买都是根据主流趋势而行,房地产事业在中国经济中产生的影响力甚大,中国消费者热衷于房地产投资,买房、炒房、卖房,但美国房地产销售市场却不尽人意,美国房市并没有国内那种“狂热”的场景,中美消费市场反差体现出了消费意识的差异性。比如,《拜金一族》里谢利•莱文为了能够尽早解决下达的销售任务,在正式销售房地产之前与客户交谈,希望能够把手上的房源及时销售掉,但是被推销客户似乎对房地产不敢兴趣,认为“最有价值的投资有很多,股票、债券、艺术品”,这些都是可以投资消费的物品。谢利•莱文的退下计划就此中断,这点说明了美国消费群体消费的多样化趋势,不会像中国消费群体仅限于房地产投资。
三、从《拜金一族》看中美消费情感
《拜金一族》重点描述了房产销售员的竞争局势,影片在拍摄中所呈现的消费竞争意识也很明显,尤其在中西方经济本质差异基础上,消费竞争意识是消费文化里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拜金一族》剧情中,销售人员个体思想呈现了不同的消费观念,尤其是为了争夺销售冠军奖励条件,谢利•莱文、乔治• 阿罗、戴夫• 莫斯、里基• 罗马等四个销售员都在为了销售业绩努力奋斗。表面上,《拜金一族》谈的是人性的贪婪和道德沦丧。谢利•勒文为了钱,他可以谎称他的女儿有病;他可以受人指使,抢劫办公室;他也可以丢下尊严,叫后辈老大。戏里所有的角色没有友情,亲情,甚至最基本的道德感。但从根本上来说,《拜金一族》折射出了美国房地产消费行为的“保守性”,对市场投资活动缺乏足够的消费兴趣,大部分资金持有者对房地产行业没有太多的消費意愿。纵观中国消费群体,本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在时代变革中不断地开发出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民众的消费行为,使更多人们参与到市场消费活动中。我国民众消费在开放式变革过程中,带有着明显的“盲目性”,“炒楼、炒股票、炒黄金”,最大限度超出了民众实际收入水平,盲目消费导致了民众经济损失惨重、投资风险频发。由此看来,相对于美国消费文化的理性特色,我国消费文化略显滞后性[4]。
四、从《拜金一族》看中美消费倾向
结合《拜金一族》里几个销售员的销售状况,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消费文化与中国消费文化的许多不同之处,尤其在消费商品选择方向上,中国消费群体远远落后于美国消费者。影片《拜金一族》中,有一段剧情是公司老板亚历克•鲍德温与销售员戴夫•莫斯争论的片段。乔治•阿罗对戴夫•莫斯说:“有些东西在办公室是学不到的,必须要到街上才能学到”,提醒戴夫•莫斯应当从市场中收集客户的需求信息,掌握客户消费的实际需求。
但是,在影片《拜金一族》结尾,当戴夫•莫斯上街了解客户需求时,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他所销售的房地产不屑一顾,更没有太多人去过问房地产的价格、位置、面积,揭示了美国消费群体对楼市的冷漠,并不热衷于楼市投资[5]。相反,纵观中国的消费市场,只要一提到房地产,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投资性消费,并不是为了刚需而购买房产,许多人都是为了隐性投资而参与楼市消费。中国热衷于房地产买卖消费,广大投资者对房产消费都表达的浓厚的兴趣,也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美国偏向于投资消费的多元化,除了小部分房地产投资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债权、股票等其他类的投资,这类投资的稳定性更好。或许,这便是《拜金一族》里中美消费文化差异的重点,从消费群体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美消费文化的巨大反差。
五、结论
影片《拜金一族》从某家房产公司的“业绩”奖励作为开端,借助公司内四个销售员不同的销售业绩状况,将美国楼市消费行情全面地表现出来,房产在美国销售状况不景气,衬托了美国消费群体对房产的“无兴趣”消费心理。另一方面,《拜金一族》的销售困境,也侧面反映了中国楼市消费的“泡沫式”、“盲目式”、“单一式”,缺乏美国消费群体的“多样式消费”特色,这本质上是由两国历史文明及社会观念差异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Howard P. Chudacoff, Judith E. Smith.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urban society. . 1988.
[2]武少俊.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J].金融研究,2011,22(05):18-21.
[3]陈惠雄.生命成本与供需均衡——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问题的思考[J].消费经济,20109,20(02):6-8.
[4]俞春放.消费结构中的电影叙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4):9-10.
[5]罗保华.道德比业绩更重要——哈佛商学院推荐欣赏的电影佳作之《拜金一族》[J].现代国企研究,2011,17(8):12-13.
作者简介:李晓琴(1973,09-),女,湖北,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