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但涉及深层次、具体化的研究较少。以城镇规划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建立与工作任务相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关键词:项目导向、专业课程改革、城镇规划专业
1、引言
近几年来,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但涉及深层次的研究较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不是学术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应与工作任务相对接,而不是学科相对接。但是当前的研究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建立怎样的教学模式,缺乏较为清晰的思路。
2、教学模式借鉴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巴特勒学习模式及抛锚式教学作为两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指导意义。
巴特勒学习模式十分关注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求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具有极强的项目性与实践性的城镇规划专业,其教学模式必须注重情境的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新颖的学习环境,提供诱因,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教学组织,并在不同的课程中对重要知识点重复巩固。
抛锚式教学则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高职院校的教学区别于本科教学,掌握专业技能与理解相关理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与抛锚式教学十分吻合。在城镇规划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针对每条目标设定相关问题并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學效果。
3、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核心设计课程与相关技能课程,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这些课程相互孤立,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不断的研究、调整,制定出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旨在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各项技能。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高年级专业教学的重点。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项目组成,涉及城市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文本与说明书编写等子项。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组成,则包括了地形分析、数据管理等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为核心设计课程,而相关技能课程则包括规划文本写作、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工程系统规划,并在实训课程中加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编制的训练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一般设计流程为前期进行基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现状图集的编制与现状说明书的编写,而后针对现状问题制定发展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编制规划图集,编写规划说明书与文本,与此同时,进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最后绘制控制性与引导性图则。以设计流程为主线,尝试建立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与原理》课程中,分两阶段分别进行现状与规划图集编制的教学。《规划文本写作》课程与之对应,在第一阶段教授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编写方法与实践,在第二阶段则进行控规现状及规划的说明书与文本编写的教学工作。在第二阶段插入《城市设计》课程,为引导说明书与引导图则的制作奠定基础。而《地理信息系统》则在时间主线上配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与原理》,进行地形分析、数据管理等技能的教学与实践。
以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项目为联系轴线,以重点设计课程为核心,同时整合各相关技能课程,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索,使学生更直观、系统、全面的掌握各项先进的规划技术,为就业奠定基础。
4、课程设计创新
当前规划类教学的设计课程,通常以假定的设计项目为蓝本向学生教授设计及绘图技能,这使得教学的实践性有所局限。与设计院联合教学,引入实践项目,创新课程设计,进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最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对接。
规划类本科教育,以学科知识逻辑推演为导向,突出知识目标,教师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也往往以知识记忆为主体。高职教育当前与之有趋同的趋势,这种理论与实践分隔的教学模式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相悖,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
有机整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应用知识的系统性奠定了基础。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即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项目为载体、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是课程创新设计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以《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与原理》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制作单元方案,将整个课程分为三个单元,设立三种学习情境——现状调查、现状图集编制与规划图集编制,学习情境与设计院的实际设计流程吻合,在每个情境中制定分项任务。其中现状调查为入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注重学生自身的讨论消化。现状图集编制为主导项目,要求学生在做中学,掌握图集编制的相关技能。规划图集编制则为自主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改变了“先学后做”的传统方法,“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后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课程设计中,任务目标明确,突出技能能力培养,用任务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际项目的引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系统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消化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际经验。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过程为导向,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应用已知的知识与技能,并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不断进行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期结束时,注重课程总结,师生共同评价设计项目的工作成果并讨论工作与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5、结语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访谈,设计单位对城镇规划专业学生的反应良好,学生需求量逐年增加,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城镇规划高年级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提高。跟踪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课程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训,最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动态对接。
参考文献:
(1)《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作者:吴慧峰,唐晓辉,杨双,《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3期
(2)《浅析职业教育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作者:孙彦冰,马维东,《致富时代》,2011年第11期
(3)《高职教育特色与创造核心竞争力》,作者:龙朝晖,《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关键词:项目导向、专业课程改革、城镇规划专业
1、引言
近几年来,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但涉及深层次的研究较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不是学术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应与工作任务相对接,而不是学科相对接。但是当前的研究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建立怎样的教学模式,缺乏较为清晰的思路。
2、教学模式借鉴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巴特勒学习模式及抛锚式教学作为两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指导意义。
巴特勒学习模式十分关注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求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具有极强的项目性与实践性的城镇规划专业,其教学模式必须注重情境的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新颖的学习环境,提供诱因,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教学组织,并在不同的课程中对重要知识点重复巩固。
抛锚式教学则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高职院校的教学区别于本科教学,掌握专业技能与理解相关理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与抛锚式教学十分吻合。在城镇规划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针对每条目标设定相关问题并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學效果。
3、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核心设计课程与相关技能课程,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这些课程相互孤立,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不断的研究、调整,制定出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旨在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各项技能。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高年级专业教学的重点。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项目组成,涉及城市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文本与说明书编写等子项。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组成,则包括了地形分析、数据管理等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为核心设计课程,而相关技能课程则包括规划文本写作、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工程系统规划,并在实训课程中加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编制的训练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一般设计流程为前期进行基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现状图集的编制与现状说明书的编写,而后针对现状问题制定发展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编制规划图集,编写规划说明书与文本,与此同时,进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最后绘制控制性与引导性图则。以设计流程为主线,尝试建立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与原理》课程中,分两阶段分别进行现状与规划图集编制的教学。《规划文本写作》课程与之对应,在第一阶段教授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编写方法与实践,在第二阶段则进行控规现状及规划的说明书与文本编写的教学工作。在第二阶段插入《城市设计》课程,为引导说明书与引导图则的制作奠定基础。而《地理信息系统》则在时间主线上配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与原理》,进行地形分析、数据管理等技能的教学与实践。
以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项目为联系轴线,以重点设计课程为核心,同时整合各相关技能课程,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索,使学生更直观、系统、全面的掌握各项先进的规划技术,为就业奠定基础。
4、课程设计创新
当前规划类教学的设计课程,通常以假定的设计项目为蓝本向学生教授设计及绘图技能,这使得教学的实践性有所局限。与设计院联合教学,引入实践项目,创新课程设计,进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最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对接。
规划类本科教育,以学科知识逻辑推演为导向,突出知识目标,教师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也往往以知识记忆为主体。高职教育当前与之有趋同的趋势,这种理论与实践分隔的教学模式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相悖,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
有机整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应用知识的系统性奠定了基础。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即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项目为载体、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是课程创新设计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以《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与原理》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制作单元方案,将整个课程分为三个单元,设立三种学习情境——现状调查、现状图集编制与规划图集编制,学习情境与设计院的实际设计流程吻合,在每个情境中制定分项任务。其中现状调查为入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注重学生自身的讨论消化。现状图集编制为主导项目,要求学生在做中学,掌握图集编制的相关技能。规划图集编制则为自主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改变了“先学后做”的传统方法,“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后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课程设计中,任务目标明确,突出技能能力培养,用任务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际项目的引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系统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消化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际经验。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过程为导向,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应用已知的知识与技能,并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不断进行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期结束时,注重课程总结,师生共同评价设计项目的工作成果并讨论工作与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5、结语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访谈,设计单位对城镇规划专业学生的反应良好,学生需求量逐年增加,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城镇规划高年级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提高。跟踪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课程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训,最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动态对接。
参考文献:
(1)《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作者:吴慧峰,唐晓辉,杨双,《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3期
(2)《浅析职业教育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作者:孙彦冰,马维东,《致富时代》,2011年第11期
(3)《高职教育特色与创造核心竞争力》,作者:龙朝晖,《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