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wsqwsqw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除了要会使用语言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科学性、逻辑性、韵律性、启发性、趣味性、形象性、情感性。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了。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教师借以传授知识的媒体,也就是说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工具,要运用好这个工具,就要讲究课堂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所有教师语言要求最高的,语文的语言融数学的慎密,哲学的理性,文学的形象于一体。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的:“教课是让重视和研究教学中的语文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的认识到艺术的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今就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课的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因此,准确科学也是对语文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过:“做学问最忌的就是玄想、武断”。这就要求教师讲解时用语要准确、科学。曾经有一位老师在上《蜘蛛》一课,讲到蜘蛛怎样捉飞虫和甲虫的事,没料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蜘蛛的网有粘性,能粘住飞虫、甲虫。那么,它自己在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不会被粘住呢?”老师瞪了学生一眼,随口就说:“这是它天生的!”,很显然,这位老师对学生所问问题的回答是信口开河,违背了科学性这一要求。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教师本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在教学中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往往会用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述或比喻,以期达到问题深入浅出,利于理解和掌握,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讲述时绝不能用语含糊,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更不能违背科学的基本原理,否则,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形成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是周到严密,含义准确,不生歧义的准确语言,所以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述上,概念要精确论证的原理要严密。引证的材料要可靠,保证语文教学课堂语言具有准确明晰,科学严谨的艺术特点。
  二、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是要求教师对教学语言要加以提炼,把握分寸,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应当“要言不繁”,“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时间效益。在要求教学语言“少而精”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教材内在规律,把握各部分之间的本质联系,层次分明,从而使教学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和高度的概括水平。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逻辑性,要言之有序。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讲解,一环紧扣一环,顺水寻源,达到理解掌握的境地。例如,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线索,只要紧扣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中间的“自由的人”和结尾的“无福消受,一波三折,曲径通幽”,便可将作者“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的交织”揭示出来。另外,教师的语言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但是,有的老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显示自己知识面广,学识渊博,往往会在讲课时东拉西扯,背离了教学的主题,学生听了一节课居然不知道老师重点在讲什么,连条理都理不清楚,还谈得上什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呢?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还是要有逻辑性。
  三、语调丰富,具有韵律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具有诗一般的韵味和音乐旋律。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有板有眼,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做到:①根据教材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确定语调的变化。一般说来,复习旧课或者学生熟悉的内容时,语言速度可快些;有关新知识、新概念,要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语言速度要慢些,声音也要高昂。②根据教材内容的思想感情运用语调,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细微地传达给学生,以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特级教师斯霞说:“……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露出微笑;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就是要在教学中,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统一起来,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③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调节语调,一般情况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时,语言的速度可快些,语调可低些;学生情绪不高,注意力分散时,语言速度可慢些,语调可高些。当然,有时语调由高变低也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是变化产生的心理效应。总之,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语言的韵律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循循善诱,具有启发性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一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还会妥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又如在教《祝福》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工,作者为什么让祥林嫂向人们反复的诉说‘我真傻,真的……’呢?”老师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由于狼吃掉阿毛造成的吗?”通过步步的启发性的提问,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有学生回答说:“社会的‘狼’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阿毛即使不被自然界的狼吃掉,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也是无法改变的。祥林嫂只看到自然界的狼吃掉阿毛,看不到社会的恶狼吞噬自己,这正是她的‘傻’:受迫害而不自觉的性格特征。”这就是通过步步设疑提问启发学生挖掘主题的典型一例,学生的深刻回答便是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课堂效应。
  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五、诙谐幽默,具有趣味性
  有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并且围着教室玻璃飞来飞去,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于是,这位教师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飞来飞去吗?”同学们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好。这位教师接着说“这就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嘛!”风趣的语言引导同学们会心地笑了,笑声中一位学生打开窗户放走了蝴蝶,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轻轻松松,一语飞渡,可谓是巧妙的移花接木,绝妙的艺术处理。由此可见,幽默感是一个好老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它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前苏联教育家斯特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吉尔伯特•海特也指出:“幽默有多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就是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有位老师在教授“词的音形义”知识单元时,先向学生讲了一则笑话《捐官答上司》:有一天上司巡察下情,问一捐官:“现在百姓如何?”捐官赶紧回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上司说:“我问的是黎庶。”捐官忙回答说:“梨树很多,可结的果实却不大。”上司不耐烦地说:“我不是问你什么梨杏,我问的是你的小民。”捐官忙起身答道:“我的小名叫狗儿。”在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问:“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然后自然地进入正题讲解知识点。一则幽默的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给紧紧的吸引住了,情绪高涨,对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能使师生精神振奋、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地投入教学活动之中。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于是,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情趣和乐观的精神,具有较高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
  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客观物质的实际反应,是教师审美动态、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产物。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才能准确、鲜明、生动的再现教材中的形象,出现心像、音像和视像,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特有的形象感受中达到学习的愉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美感体验。也就是说要“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比如,于漪老师讲朱自清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可谓形象、精彩了!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的,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又例如在讲述日全食时,有的教师是这样描述的:“在日全食开始时,人们看到太阳圆面的西缘有个黑影逐渐挡住了它,黑影逐渐扩大,太阳变成了月牙形,暗淡的光辉好似黄昏来临一样,接着,太阳全部被遮黑了,日全食发生了。天色突然变黑,犹如夜幕降临,天空中出现了星星,气温逐渐下降,鸟雀纷纷归巢,鸡鸭匆忙回窝……过了几分钟,太阳的西边缘开始露出一丝亮光,好似清晨来临,同时鸡鸣雀叫,直到太阳逐渐复明,整个大地再次成为欢腾的世界。”通过这段描述可以使学生想象出日全食的全过程,如同身临其境一样。为了启发学生想象,除了运用生动的描述还可以运用比喻、形容等修辞方法。例如,“银河系的形状就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一样,中间厚,周围薄。”“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就像鸡蛋分为蛋壳、蛋白、蛋黄一样。”“人之所以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是因为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如同人坐在行驶的汽车内,只觉得车外的物体运动,却看不到汽车运动一样。”为了切实发挥语言的直观作用,启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在设计语言时要注意:在形容时,一定要运用学生听得懂的词汇;在比喻时,要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且力求比喻恰当。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七、情真意切,具有情感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语言还必须具有情感性。情真意切的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审美的情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带有较强的情感性,就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产生美感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应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要创造教学语言的情感美,教师就必须把情感融汇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之中。情感的产生有一个“触发点”,对事物的认识是产生触发点滋生情感的主要根源。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应先有深刻的感受和确切的认识,然后通过体验或想象,把主观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信息成为情感的载体。如在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是春日的暖阳。其实,父爱一点也不比母爱逊色,可以比作沉默的火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表达父子之情的《背影》一文。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激发出学生那潜在的纯真感情,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明道理,懂人生。又如,教学《荔枝蜜》一文,教师只有对作品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全方位的体会“蜜蜂精神”并为之感染而深深地爱上那些“蜜蜂”们,才能产生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已经不再是平常简单的信号,而是加进了某种特殊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的具有一定艺术性地语言。将这样的语言运用于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把学生带进一种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形式上内容上去接受知识,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体态语言去影响学生。“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叹服。”如果教师无视教材内涵,为讲课而讲课,视情感为任意附加的身外之物,决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效果当然就不可能好。反之,则事半功倍。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境界,几乎等于演讲所要求的最佳效果。注重自己的语言修养、语言功夫,乃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最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为此,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努力做到书面语言的标准与口头语言的流畅相结合,哲人见解的精深与诗人情感的浓烈相结合,演说家的风度与教育者的修养相结合。我想:每一个热爱语文教学的老师都能用好课堂教学语言这个工具,在知识的园地里耕耘,那么收获的一定是智慧的果实!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荡涤着传统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在为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存在诸如将“生活经验”等同“数学思考”;用“牵引演示”替代“自主探索”;将“优生主唱”视为“合作交流”等现象感到困惑。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发展性教育教学目标为引领,尊重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的教学。突出表现为关注人的发展、促进数学学习、呼唤效益意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开
期刊
“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同样又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美丽的“生成”还必须有精心的“预设”作为铺垫,否则,教师就不会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审视教材,对学生的学情也难以驾驭,更谈不上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二年级语文教学实际,联系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论述了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作用,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课堂环境、增强发展意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重视规律和方法的传授、倡导赏识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做法。  关键词:学生发展;语文教学;学习主体  高中学生进入高二阶段,经历了高一的磨合、转型,已了解了高中学习的要求,并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个人能有个
期刊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与交流。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初中学生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深刻性,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传授知识、增强智力、进行德育的作用,而对它的审美作用是比较忽视的,忽视了语文的美育功能,却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相吻合。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从在阅读中感受美、在理解中探索美、提高美的鉴赏力、训练美的鉴赏力这四个方面出发,去探讨美育的实施。  关键词:美;鉴赏;创造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更是美得典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在科学探究。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并主动地去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现和交流等要素。那么如何来进行探究性实验呢?  一、对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
期刊
摘要:目前正在进行的初中英语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初中英语教学与情感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的渗透与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人文素质;培养;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
期刊
在大力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从原有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素质教育,从注重人的专向发展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我们这落后的偏远山区的音乐教学该如何做呢?我想应该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以下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美妙的音乐去感化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科学性较为突出。而多媒体语文课要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与潜心研究。  一、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然而,学生受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的参差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或多媒体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利用计算机媒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美,从而获得审美感悟,还要调动学生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等多种审美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情趣;感受;体会;想象  中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悠久丰富,而且优美灿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鉴赏,积累运用,表现创新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