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有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这个有效,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能够深入学生内心,触动学生思想,让学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认知、有所 行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我主要是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开始的。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 的教师必须是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学科兴趣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不是时时处处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抓好课堂主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动嘴,动手,更动脑;要知道什么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是学生关心的,什么是学生感兴趣的,什么方式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什么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时,老师说什么学生愿意听,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了。当教师所讲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时,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来了。当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只是自己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有了。
其次,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选好切入点。打造高效课堂,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选好一个切入点很重要。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敢说,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能迅速抓住主要问题 ,开启思维的闸门。这个支点,就是最佳教学切入点。选择出最佳教学切入点,就是抓住了教学设计的牛鼻子。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兴趣,激励探究,启动认知,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比如课前播放周杰伦的代表歌曲,用“如果我说听说周杰伦要来我们当地举办演唱会,会有人心动吗”引入对追星现象探讨就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课前用大屏幕播放赵本山和高秀敏合演的小品《拜年》,表演者丰富的情绪变化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进行有关情绪内容的学习。就《大家之“家”》这节课来说,课前播放《大中国》、《我的中国心》等歌曲也能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并且有助于学生对归属感概念的理解。与当节课内容相关的经典歌曲、典型故事、重要新闻甚至小品、相声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第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时政播报、小品、相声、游戏、演讲、辩论、现场调查等都是我在课堂上常用到的有效形式。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培养和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胆量 和勇气。
《大家之“家”》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小游戏、现场调查、辩论和质疑探讨。小游戏《家》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理解归属感的概念,这样的效果,单纯的讲解是难以实现的,也不是唱唱有关的歌曲(比如《大中国》、《我的中国心》等)就能达到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班级归属感的现场调查同样可以触及到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会让学生发现有没有归属感、归属感的强弱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影响的。辩论这种形式以其激烈、机智等特点深受青年学生喜爱。这节课,通过辩论会让学生明白,在家上学虽然有种种优点,也有诸多的限制和不足,比如父母的学识、家庭的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限制,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等。对于绝大数学生来说,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有系统而全面的课程设置,有完备的教学设施,有学有专长的老师,有思维活跃、性格各异的同学,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积累经验、增长智慧、培养个性、发挥特长的最佳场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园地。质疑探讨环节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归属感的重要性,从而会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珍惜同学之情、师生之情。
第四,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从教以来,我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知,并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常教常新,事例新,方法新,与时俱进,与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思想实际接轨。
教学语言方面,我要求自己做到简洁凝练、幽默风趣,富有启发 性,深入浅出,与时俱进。我深知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和载体,作为表达思想、传授知识的工具,具有影响和感染他人的功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可能会相差十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常常反复斟酌一句话怎么说才更恰当,怎么说才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也常常在课堂多次变换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比如,在教学亲子关系的内容时,如果按惯常的教学安排,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入手,当然可以。但是,考虑到初中的学生,和小学时相比有了很大不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我就以“你有对父母不满意的地方吗?”或者“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父母?”为话题引入教学,学生一下子就炸开了锅。这叫欲扬先抑。再说说教学语言也要与时俱进。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源自生活,理应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记得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品三国》时,称周瑜为“大帅哥”。“大帅哥”与“美男子”虽然是一样的意思,但却充满了时代气息,对于距三国1800年的现代听众来说周都督的潇洒英姿一下近在眼前。这就是与时俱进的语言的魅力。 近些年淘宝体盛行,知名大学的通知书,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甚至一些商业广告都用上了淘宝体。的确,一个“亲”字,简洁明了,亲切自然,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用“亲”称呼学生,对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就自然地流淌出来。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是一门技术。这门艺术,值得我们付出一生去探索、去追求。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 的教师必须是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学科兴趣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不是时时处处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抓好课堂主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动嘴,动手,更动脑;要知道什么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是学生关心的,什么是学生感兴趣的,什么方式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什么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时,老师说什么学生愿意听,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了。当教师所讲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时,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来了。当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只是自己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有了。
其次,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选好切入点。打造高效课堂,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选好一个切入点很重要。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敢说,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能迅速抓住主要问题 ,开启思维的闸门。这个支点,就是最佳教学切入点。选择出最佳教学切入点,就是抓住了教学设计的牛鼻子。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兴趣,激励探究,启动认知,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比如课前播放周杰伦的代表歌曲,用“如果我说听说周杰伦要来我们当地举办演唱会,会有人心动吗”引入对追星现象探讨就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课前用大屏幕播放赵本山和高秀敏合演的小品《拜年》,表演者丰富的情绪变化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进行有关情绪内容的学习。就《大家之“家”》这节课来说,课前播放《大中国》、《我的中国心》等歌曲也能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并且有助于学生对归属感概念的理解。与当节课内容相关的经典歌曲、典型故事、重要新闻甚至小品、相声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第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时政播报、小品、相声、游戏、演讲、辩论、现场调查等都是我在课堂上常用到的有效形式。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培养和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胆量 和勇气。
《大家之“家”》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小游戏、现场调查、辩论和质疑探讨。小游戏《家》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理解归属感的概念,这样的效果,单纯的讲解是难以实现的,也不是唱唱有关的歌曲(比如《大中国》、《我的中国心》等)就能达到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班级归属感的现场调查同样可以触及到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会让学生发现有没有归属感、归属感的强弱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影响的。辩论这种形式以其激烈、机智等特点深受青年学生喜爱。这节课,通过辩论会让学生明白,在家上学虽然有种种优点,也有诸多的限制和不足,比如父母的学识、家庭的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限制,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等。对于绝大数学生来说,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有系统而全面的课程设置,有完备的教学设施,有学有专长的老师,有思维活跃、性格各异的同学,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积累经验、增长智慧、培养个性、发挥特长的最佳场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园地。质疑探讨环节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归属感的重要性,从而会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珍惜同学之情、师生之情。
第四,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从教以来,我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知,并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常教常新,事例新,方法新,与时俱进,与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思想实际接轨。
教学语言方面,我要求自己做到简洁凝练、幽默风趣,富有启发 性,深入浅出,与时俱进。我深知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和载体,作为表达思想、传授知识的工具,具有影响和感染他人的功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可能会相差十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常常反复斟酌一句话怎么说才更恰当,怎么说才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也常常在课堂多次变换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比如,在教学亲子关系的内容时,如果按惯常的教学安排,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入手,当然可以。但是,考虑到初中的学生,和小学时相比有了很大不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我就以“你有对父母不满意的地方吗?”或者“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父母?”为话题引入教学,学生一下子就炸开了锅。这叫欲扬先抑。再说说教学语言也要与时俱进。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源自生活,理应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记得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品三国》时,称周瑜为“大帅哥”。“大帅哥”与“美男子”虽然是一样的意思,但却充满了时代气息,对于距三国1800年的现代听众来说周都督的潇洒英姿一下近在眼前。这就是与时俱进的语言的魅力。 近些年淘宝体盛行,知名大学的通知书,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甚至一些商业广告都用上了淘宝体。的确,一个“亲”字,简洁明了,亲切自然,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用“亲”称呼学生,对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就自然地流淌出来。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是一门技术。这门艺术,值得我们付出一生去探索、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