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n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力争让有效提问成就有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英语;应对策略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提问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教学中。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一些现状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使其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1.形式单一
  目前广泛认可的问题类型是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前者是提问者预先知道问题的答案,而后者指提问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经研究发现,参考性问题更能激发师生的探讨,学生的语言输出也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下的话语(Nunan,1987)。而观察目前的英语课堂笔者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展示性问题,多用于对生词、文章内容、细节的呈现和表述。教师事先心中已有答案,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提问并没有真正起到语言的交际功能。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往往只需在是不是、对不对中选择,这种提问仅是表面的热闹,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
  2.缺乏策略
  常用的提问策略有解释、促发、探论和重复。解释是指教师提问后,对问题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作答。促发是指给学生适当提示,引导、启发学生作答。探论是在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思考。重复是指重复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弄清题目。而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策略用得相对较少,或侧重于解释、重复等策略上,促发和探论较少涉及,这和教师所提的大量展示性问题不无关系。有的教师为了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片面追求问题的数量,抛出了大量的展示性问题,学生都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一看就明白的多问,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教学双边活动严重倾斜。
  3.耐心缺失
  Rowe提出了等待时间这样一个概念: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学生没有立即回答,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加以引导。在提问和引导之间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而学生不能马上回答的情况下,迫于课堂容量较大、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等压力,教师会马上加以引导和解释,等待时间不足或不愿等待。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学生的答题热情和思维能力。
  4.分配偏爱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存在一个问题分配的情况,即教师是否均等地给予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而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都有自己偏爱的学生,这些被偏爱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提问时常常只围绕这些优秀生,或坐在前部和中部的学生,而忽视了所谓的“差生”和坐在中后部与两边的学生(严贵明,2008)。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及其采用的提问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地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那么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和现象,如何来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1.重视提问的类型
  在课堂容量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减少展示性问题的数量,设计更多的参考性问题,并注重问题的质量,杜绝无效问题。参考性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会更为集中,更能激发其积极思考,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出,以达到真正交际的作用。例如,在江苏版译林出版社的7B Unit 7 Reading一课中,在课结尾处问:What do you think of Lin Tao?He is a brave young man.此时可再追问:What can we do if there is a fire? Maybe we can call the police at once. We can’t put up the fire by ourselves because we are children. We should keep us safe first.以此来引导学生面对危险突发情况时未成年人的正确应对方式。
  同时提问方式要体现多样性、趣味性、时代性等原则,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提问的艺术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等特点。要善于提在所学内容中找不到现成答案,又与所学内容关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问题的设置应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和形式。比如,在江苏版译林出版社的9A Unit 5 Films的Integrated Skills中,问:
   T: Which films do you like best?Why?
   T: Do they have a bad/good effect on teenagers?
   T: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eenagers?Why?
  通过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3.关注等待的时间
  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便他们更好地理清思路、组织好语言,更高效地进行语言的输出。如果教师愿意增加等待时间,就可以看到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长度增加了;回答失败的情况减少了;深思熟虑的情况增加了;回答问题时学生间相互比较和借鉴增加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增加了……
  同时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回答,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促进课堂活跃,师生共同成长。
  4.关注分配的均衡
  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答题机会。如果只面向少数学生,会使多数学生“冷场”,甚至成了陪衬。被提问的有效性体现在有多少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后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成ABC三层。对于A层问题,灵活性和难度较大一些;B层问题,教学内容中稍微概括就能找出答案的问题;对于C层问题则要求低,坡度小。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存在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给每个学生获得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总之,语言知识只有在使用和交流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掌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各种合理、趣味的情景,特别是重视课堂提问的策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教师应在启发、生成、激励、引导的问题设计上反复推敲,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利用好课堂提问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愉悦、信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实效。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导学案教学是近几年推行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全新教学模式,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原则,也体现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原则。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教学;措施  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结合几十年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导学案教学的经验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
摘 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施无疑为仍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落后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和挑战。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不但要做到摒旧扬新,同时还要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一系列优秀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融入自身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与推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我国教育界热火朝天地进行
摘 要:以《小狗包弟》为例,谈了立足文本,品味语言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语言;能力  《小狗包弟》是巴金散文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家的一条小狗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特殊时期,对人所表现出的懦弱、自私、冷漠等缺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作家的自我反省,引发世人对自身的深切拷问、对良知的真诚呼唤。那么,应当如何教学这篇文章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剖析:  一
摘 要:从五个方面谈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错误做法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自尊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指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
摘 要:专业课是中职教学的核心部分,但中职生学习习惯极差,基础比较薄弱,厌学情节比较严重,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成为中职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所以对中职专业课的教学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生;专业课;教学效率;教育  中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摘 要: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历来都带有“长官意志”,带有形式化与僵化倾向,缺乏自觉开发人力资源和使用优秀人才并在竞争中不断涌现的机制。虽然近年来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对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而言,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关键词:企业人事;思想政治氛围;培养与营造  现行的人事部门大多设立劳资与人事两个机构或人劳部门一个机构,主要是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灵活设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近年来教学凸现的热门话题。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作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
摘 要: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章。   关键词:兴趣;说真话;写作欲望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习作教学的理念,我们开始反思传统习作教学的弊端。下面,谈谈我的教学尝试。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作文重要的内驱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使学生对写作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注体验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因此,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关
摘 要:卧式车床的万能性大,车削加工的范围较广。卧式车床正确的安装与调试对保证机床精度、正常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卧式车床;安装调试;方法  一、卧式车床总装配顺序的确定  卧式机床的总装工艺包括部件与部件的联接、零件与部件的联接以及在联接过程中部件与总装配基准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或校正,各部件之间相互位置的调整等。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确定后,还要钻孔、车螺纹及铰削定位销孔等。总装结束后,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