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应从阅读文本,二度创作;架设桥梁,达成共鸣;净化领悟,各抒己见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阅读文本,二度创作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地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达成共鸣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共鸣。
  李白的《蜀道难》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如果不细想,不想像,恐怕学生很难理解的。这就要让学生明白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就是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三、净化领悟,各抒己见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然后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如讲授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尽情的放飞思绪,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百家争鸣”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
其他文献
默默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政”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身为教师的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才深刻地领悟到: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师德是一个核心的话题,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真谛。    一、用尊重换来尊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信息技术必将是现今教育与教学中的必要元素。信息技术与学习领域整合应该是未来主流的学习方式。将“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上来。如果教师还死守陈旧的教学方法,不积极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方法和策略,不但会使学生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不愿意学数学的情绪。使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使初中数学老师面临一个严峻的研究课题:如何在课堂有限的
期刊
学校教辅管理人员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同时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员,上要服务于学校领导,下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教辅人员的桥梁和协调作用是学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充分调动教辅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应该是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所思考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中,相对于人数众多的教学人员来讲,教辅管理人员算得上是“弱势群体”,在对他们的管理中或多或
期刊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主旋律。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因此,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一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尤其重要。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鼓励学生去创新求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
期刊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使语文课摆脱了单纯的工具性的束缚,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是语文教学重新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要具备适应新课改的语文素养    1、语文教师要具有人文意识。中华语言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体系,这种伟大,不仅是它历史的悠久、渊源的流长
期刊
摘 要:面对学困生,要有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面对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和风细雨的浇灌,学生定能茁壮成长。做学困生的工作有时付出心血,会发现自己徒劳无功,关键是我们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一种向上的乐观态度,相信学困生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学困生 教育 转化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了,深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很难做,需要教师从内心深处欣赏、喜欢学困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需
期刊
摘 要:作为实践应用学科的信息技术,网络文明与安全教学内容看似鸡肋,但在网络伤害已成社会公害的今天,结合社会现状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深入的分析,不管是对网络概念阐述的完整性,还是对学生思想修养的完善,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文明 安全教学    在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本中,“因特网上的文明”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基础”中的最后一小节,只有三百多字,从道德修养和思想的
期刊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好的师生关系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有更大的感召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将来能生存于社会、与人交往的需要,是师生彼此尊重、彼此关爱从而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因而新课改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平等    教育专
期刊
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对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言道“教无定法”,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
期刊
民族器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挖掘古代音乐中民族器乐曲,广泛收集民间器乐曲,使民族器乐走向发扬光大的创新和复兴之路,不断吸收前人的演奏技巧,丰富演奏形式,促进民族器乐演奏风格的多样化,是民族器乐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  为此,笔者欲就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地方特色、演奏技巧上进行有效的探究。    一、江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