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课题导入环节,要能恰如其分地创设一些问题、故事、游戏等情境,让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对新课学习有一个初步了解,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吸引他们眼球的活动形式奏响课堂教学的前奏。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一实践课前,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加森林运动会。首先,用课件出示小明排队情境图,小明要去采访,引导同学们:小明在做什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小明排在什么位置?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谁注意到老师刚才的问题中有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这时引导学生说出“前”和“后”。从而引出课题——前后。这样设计,使学生仿佛亲身参与,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培养学生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这样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观察交流,激发兴趣
一节课给学生的知识容量应以学生能接受、能消化为限度。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课堂教学的思路要清晰,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合理安排,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重点的和难点的内容多花时间,次要的内容少花时间。比如,在教学《前后》这课,记得在教学时,我是这样问学生的:同学们,比赛开始了,小动物们飞快地向前跑去。瞧!现在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谁能说说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同学们有的会说小松鼠在最前面,有的会说蜗牛在最后面。比赛激烈而紧张的进行着,教师又出示另外一张图片,说小松鼠向我们提问题了,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前面、后面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观察中很容易发现小鹿在小松鼠的前面,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还有的同学会说出小兔子是跑第几,有的会说小乌龟跑第几。在这里,我注重引导学生说完整规范的语言,接下来,又引导学生,告诉我们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有的学生会说我喜欢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小乌龟的后面是小蜗牛。这里重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把前后的小动物说完整,从而让学生感知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只要回答合理,都为他们点赞,并用小奖品作为奖励。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其它的同学,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自主权。在交流活动中建构,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充分认识了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突出了教学重点。这个生动情境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游戏,合作交流,调动兴趣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小学生能在课堂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课堂活动应既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又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既要让学生安静的倾听,又要让他们做一些动态的操作或游戏。学生应该在玩一玩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些参与面较广、竞争性较强的游戏。比如,在《前后》教学时,老师用课件出示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引导学生观察卡丁车的前后顺序,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个个都热情高昂,踊跃举手回答。有的同学会说:3号车第一,1号车最后,2号车排在4号车的后面。 紧接着老师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丁车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摆一摆。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再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利用图片边说边摆。这时老师会适时给予学生评价。这个环节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团结合作,在小组内观察交流和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创编儿歌,启发思维,活跃气氛
新课学习环節,本环节是落实教学最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抓住重点、化解疑点、突破难点上进行教学,对本环节的处理可以根据学情进行“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但其过程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学习方式上多采用问题作引导的探究活动,老师再充分展示一切教学语言行为的魅力,包括说,演,唱、跳,舞……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观,增进师生的感情,贴近学生,做学生课堂中的好朋友。在此,还是举例在教学《前后》一课里的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让中间一横排同学起立,说说前后分别是谁,向后转再说一说前后分别是谁,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最后,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教师的总结编出下面这首儿歌: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小脸)对着就是前。 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老师老师告诉你,(后背)对着就是后。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样?动脑想一想。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改变),就会(改变)。这样创编的儿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方向不同,前后位置也不同,再次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即兴表演就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五、拓展应用,巩固新知,培养能力
巩固提高环节,低年级孩子好动注意能力差,尤其在练习环节,很容易让他们失去解题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孩子的头脑很灵活,有时会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出现。当孩子有问题时,可以让其大胆尝试说出,老师在课堂中不能给其下结论,也不能茫然断言。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勇于思考创新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前后》的最后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同学们乘车的情境图。在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到动物园还有几站?孩子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点在站牌上处于什么位置,还要知道怎样找到车前进的方向,并且能数出距目的地还有几站。接着,利用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观察,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学生的回答是小兔跑在小乌龟的前面。结果呢——小乌龟翻了个跟斗,滚到了前面。使龟兔赛跑的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趣味横生的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前后”意义,增加生活常识。在此环节要在内化知识、加深理解上多下功夫,选题要切合实际。
课题导入环节,要能恰如其分地创设一些问题、故事、游戏等情境,让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对新课学习有一个初步了解,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吸引他们眼球的活动形式奏响课堂教学的前奏。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一实践课前,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加森林运动会。首先,用课件出示小明排队情境图,小明要去采访,引导同学们:小明在做什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小明排在什么位置?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谁注意到老师刚才的问题中有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这时引导学生说出“前”和“后”。从而引出课题——前后。这样设计,使学生仿佛亲身参与,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培养学生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这样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观察交流,激发兴趣
一节课给学生的知识容量应以学生能接受、能消化为限度。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课堂教学的思路要清晰,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合理安排,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重点的和难点的内容多花时间,次要的内容少花时间。比如,在教学《前后》这课,记得在教学时,我是这样问学生的:同学们,比赛开始了,小动物们飞快地向前跑去。瞧!现在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谁能说说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同学们有的会说小松鼠在最前面,有的会说蜗牛在最后面。比赛激烈而紧张的进行着,教师又出示另外一张图片,说小松鼠向我们提问题了,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前面、后面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观察中很容易发现小鹿在小松鼠的前面,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还有的同学会说出小兔子是跑第几,有的会说小乌龟跑第几。在这里,我注重引导学生说完整规范的语言,接下来,又引导学生,告诉我们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有的学生会说我喜欢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小乌龟的后面是小蜗牛。这里重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把前后的小动物说完整,从而让学生感知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只要回答合理,都为他们点赞,并用小奖品作为奖励。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其它的同学,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自主权。在交流活动中建构,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充分认识了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突出了教学重点。这个生动情境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游戏,合作交流,调动兴趣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小学生能在课堂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课堂活动应既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又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既要让学生安静的倾听,又要让他们做一些动态的操作或游戏。学生应该在玩一玩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些参与面较广、竞争性较强的游戏。比如,在《前后》教学时,老师用课件出示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引导学生观察卡丁车的前后顺序,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个个都热情高昂,踊跃举手回答。有的同学会说:3号车第一,1号车最后,2号车排在4号车的后面。 紧接着老师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丁车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摆一摆。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再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利用图片边说边摆。这时老师会适时给予学生评价。这个环节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团结合作,在小组内观察交流和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创编儿歌,启发思维,活跃气氛
新课学习环節,本环节是落实教学最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抓住重点、化解疑点、突破难点上进行教学,对本环节的处理可以根据学情进行“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但其过程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学习方式上多采用问题作引导的探究活动,老师再充分展示一切教学语言行为的魅力,包括说,演,唱、跳,舞……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观,增进师生的感情,贴近学生,做学生课堂中的好朋友。在此,还是举例在教学《前后》一课里的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让中间一横排同学起立,说说前后分别是谁,向后转再说一说前后分别是谁,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最后,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教师的总结编出下面这首儿歌: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小脸)对着就是前。 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老师老师告诉你,(后背)对着就是后。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样?动脑想一想。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改变),就会(改变)。这样创编的儿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方向不同,前后位置也不同,再次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即兴表演就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五、拓展应用,巩固新知,培养能力
巩固提高环节,低年级孩子好动注意能力差,尤其在练习环节,很容易让他们失去解题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孩子的头脑很灵活,有时会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出现。当孩子有问题时,可以让其大胆尝试说出,老师在课堂中不能给其下结论,也不能茫然断言。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勇于思考创新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前后》的最后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同学们乘车的情境图。在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到动物园还有几站?孩子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点在站牌上处于什么位置,还要知道怎样找到车前进的方向,并且能数出距目的地还有几站。接着,利用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观察,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学生的回答是小兔跑在小乌龟的前面。结果呢——小乌龟翻了个跟斗,滚到了前面。使龟兔赛跑的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趣味横生的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前后”意义,增加生活常识。在此环节要在内化知识、加深理解上多下功夫,选题要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