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IL—33、IL—10及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作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IL-33、IL-10因子的影响及腸道菌群紊乱的纠正。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各34例。疗程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3、IL-10值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别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33、IL-10变化值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治疗组治疗前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的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纠正血清IL-33、IL-10因子的平衡紊乱,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痊愈。
  关键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capsules for ulcerative colitis IL-33、IL-10 influence and the correct intestinal flora disturbance.Methods:It selected 68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studi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capsules) 34 cases each.Treatment after 2 months, it respectively 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erum levels of IL - 33、IL - 10 and the change of intestinal flora.
  Results: (1)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of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 quantit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2)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serum IL - 33、IL - 10 change values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group before treatment level,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capsules can regulate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 correction of serum IL - 33, IL - 10 factors balance disorder, promote healing of ulcerative colitis.
  Keywords: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capsules. Ulcerative colitis; Intestinal flora; Inflammatory cytokines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及发病机制是目前尚不清楚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及非特异炎症肠病,多表现出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等症状,炎症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1-2】。相关文献表明【3】,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因素在于促炎因子IL-33及抑炎因子IL-10的失衡。本研究通过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在UC患者中对其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电子肠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确诊。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为20~53岁,平均年龄(39.6±4.38)岁,其中16例病变位置于直肠,20例左半结肠,32例直肠乙状结肠。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奥沙拉嗪钠胶囊1.0g,1次/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服用方法:4粒,bid,口服,疗程2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2;生产企业: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0.21g,24粒/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大便常规中肠道菌群的数量及血清中IL-33、IL-10的水平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才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值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值变化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θ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3、IL-10值的变化。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3、IL-10值变化的比较(X±S)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相关的研究表明【4-5】,患者肠道菌群出现紊乱,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下降,导致促炎/抑炎因子的分泌紊乱,从而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进而破坏了肠道粘膜屏障。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间,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类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将会减少,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关键原因【6】。相关实验研究证实【7】,双歧杆菌能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机体及肠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UC的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33、IL-10水平值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促炎因子IL-33均较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患者下降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抑炎因子也均较前提高,治疗组患者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道菌群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变化,不过治疗后的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均较前有所增加,而治疗组的数目增加比例明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明显改善促炎因子及抑炎因子的水平,调节其平衡,并能够纠正肠道菌群的紊乱,以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目的。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有效提高益生菌类的数目,达到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减少了促炎因子IL-33释放,提高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有效达到治疗肠道炎症的效果,能够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痊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兰平, 何晓生. 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诊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33(7): 541-543.
  [2] 高峰, 卢加杰, 赫晓磊, 等. 新疆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因素探讨[J]. 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001): 25-28.
  [3] 姚惠, 郑培奋, 李希诗, 等. 益气愈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 IL-33, IL-10 及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6): 1449-1451.
  [4] 张峰睿, 缪应雷. 微生态制剂与炎症性肠病[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27): 2792-2801.
  [5]刘玉婷, 郝微微, 历娜娜, 等. 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27): 2802-2807.
  [6] 金士毛, 倪景斌, 孙辉, 等.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比较[J]. 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 32(6): 575-576.
  [7]姚君, 王立生, 师瑞月, 等. 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 CD4+ CD25+ Foxp3+ 调节 T 细胞表达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 23(9): 784-78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分析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方法: 应用SELDI技术(CM10芯片),检测65例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手术前、术后7天以及术后1月血清蛋白质谱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共发现11个蛋白质峰与正常女性存在差异, 5个术前增高的蛋白质峰中有4个在术后1月降至对照水平,6个术前降低的蛋白质峰在术后7天及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牵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牵引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原液与用生理盐水稀释宫缩素在肌肉注射时产生不同疼痛程度的原因,并且对此进行分析,由此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肌肉注射缩宫素患者90例,自然分娩的患者为30例以及剖宫产的患者为60例。结果:通过对本院90例肌肉注射缩宫素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有效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促进了患者尽早的康复,减轻或消除疼痛给患者带来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医患连心卡在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 方法: 将2013年于心内科住院的270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20例。后在试验过程中因个人原因实验组退出2人,对照组退出4人.实际观察总人数为264名。实验组由护士向患者提供带有服药卡的医患连心卡, 服药卡标明药物名称、 剂量、 片数、 服药时间、 注意事项、专家门诊及科室联系电话,对照组采用口头出院服药指导及注意事项,将服药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可待因三种麻醉药在临床止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6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药物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2例,A组患者给予奥施康定,B组患者给予美施康定,C组患者给予可待因。分析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普外科手术病患1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术后止痛药的使用、PCA使用情况、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护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观察组为9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6月住院部收治的96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率约为80.21%,对护理满意度达92.71%;护理后NIHSS评分、APACHEⅡ、改良Rankin评分于护理前比较t=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针对性地对患者做好各种心理护理。方法 :对不良心理问题深入分析,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论 :对急诊手术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急诊手术;心理护理;早日恢复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情重、意外伤等而需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急诊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创伤缺失心理准备,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经验,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选取 2012 年 6 月至 2014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 300例晚期癌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一般护理组和临终护理组,试验进行前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 加强护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常规护理组进行一般护理,临终护理组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特点, 拟定不同的个体化临
期刊
自发性气胸发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种肺部病变造成肺组织及脏层胸膜发生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发生破裂造成肺及支气管中的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本病患者主要以年轻男性,有其他肺病史患者为主。一般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部感到尖锐性疼痛或刀割样痛、剧烈咳嗽等。本病属呼吸科危急重症之一,有一定死亡率。目前临床一般采用闭式胸腔引流进行治疗以达到减轻积气对肺及纵隔压迫,促进肺膨胀的目的。由于本病治疗后有一定复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