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学习被动,常感到知识枯燥无用,学过的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本文结合多届的教学经验,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法教学 机械技术基础 项目实施 项目评价
一、课程简介
(一) 课程在教学中的位置:
《机械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在专业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集理论实践于一体,在这门课程中奠定好深厚的理论基础会迅速提高实践技能,扎实的实践基础有利于专业理论的深入学习,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本门课程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四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整合为一门课程,目的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三) 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与实践性均非常强。理论部分的特点是概念、公式、图表和计算多而繁杂,且抽象难懂;实践部分要求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面:
1.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科研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再者学生按教师讲授的套路死背公式和步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却不能灵活运用,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与实践脱离:
教师按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因为抽象深奥的理论感到非常吃力、枯燥和茫然,不知这些理论到底对今后的工作会有什么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对原理、计算、公式、分析感到乏味,如:学习齿轮啮合原理与特点时,分析过程十分抽象,用到的基础知识要求也较高,学生的底子较薄,学起来也就非常吃力,即使能够记住公式,仍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知识较少,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工程中各种机构,所以在学习中完全凭借课本中图形的表达来认识,缺乏直观感。
(三)课程设计部分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总结历届的课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如:有些学生在学习齿轮机构分类时也确实认识,但到实际应用中却不能运用;轴的设计步骤也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当参数和环境变化时,就不知该如何设计了。
2. 对设计过程不明确。不知该如何着手。如:齿轮结构设计决定了减速器的外形,是核心部分。
三、“项目法”解决教学现状
(一)什么是“项目法”教学
项目法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项目相关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
(二)“项目法”教学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应用意义
1.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中的项目直接与生产挂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产品开发设计的各个环节,在实干中渴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其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2.学习目的直观,有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项目设有目标,让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体验,让抽象的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了学习机械专业知识的兴趣。
3.人人参与。为完成项目,学生必须参与其中,查阅资料,学习理论,解决问题。在工作学习中提出各种问题,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项目法”教学的实施
(一)具体项目代替理论知识
1.《机械技术基础中》的知识可以用内燃机机构分析和带式传输机设计两个项目来学习。其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有:
项目一内燃机机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学习和应用。
项目二带式传输机设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减速器;
减速器外部以联接为主包括:螺纹联接,销联接。
内部结构:1)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2)力学计算。3)键连接4)轴承的选择与寿命校核5)密封与润滑
2.实施条件:
设备模型,必要的拆装工具,测量器具。
3. 项目实施前,提供参考步骤、资料
项目实施前,要给学生一个完成任务的最低标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如项目一的最低标准是根据实物绘制机构简图。
(二)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时教师主要工作是创设学习的资源和环境。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因此,知识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不是教师给予的;实践经验也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项目教学法只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方法进行。如项目一,先给学生一个简单机器(如破碎机)以教师为主分析,再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拆装观察其组成,进行机器分析。
(三)项目合作.科学分组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对于小而简单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可共享。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共同评判各种观点和假设。项目的确立应着意考虑全面地提高学生能力。
(四)项目指导度的把握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实行分层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如减速器中轴的结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案,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要求他先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再确定。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必须帮助他分析。
(五)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为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小结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可以积累经验。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一般可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可由教师对小组项目情况评定,第二级是由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小组贡献情况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级评定来确定每一个成员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兵.“项目导入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技术教育 2002.22
[2]兆平.陈艺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创新.2006.6.
[3]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2.2.
[4]于勇.“以形式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与我国外语语法教学.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5]夏家琴.浅议机械专业的项目教学法.科教文汇2007.2
(作者单位:1.山东齐信招标有限公司,2.淄博职业学院)
[关键词]项目法教学 机械技术基础 项目实施 项目评价
一、课程简介
(一) 课程在教学中的位置:
《机械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在专业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集理论实践于一体,在这门课程中奠定好深厚的理论基础会迅速提高实践技能,扎实的实践基础有利于专业理论的深入学习,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本门课程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四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整合为一门课程,目的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三) 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与实践性均非常强。理论部分的特点是概念、公式、图表和计算多而繁杂,且抽象难懂;实践部分要求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面:
1.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科研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再者学生按教师讲授的套路死背公式和步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却不能灵活运用,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与实践脱离:
教师按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因为抽象深奥的理论感到非常吃力、枯燥和茫然,不知这些理论到底对今后的工作会有什么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对原理、计算、公式、分析感到乏味,如:学习齿轮啮合原理与特点时,分析过程十分抽象,用到的基础知识要求也较高,学生的底子较薄,学起来也就非常吃力,即使能够记住公式,仍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知识较少,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工程中各种机构,所以在学习中完全凭借课本中图形的表达来认识,缺乏直观感。
(三)课程设计部分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总结历届的课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如:有些学生在学习齿轮机构分类时也确实认识,但到实际应用中却不能运用;轴的设计步骤也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当参数和环境变化时,就不知该如何设计了。
2. 对设计过程不明确。不知该如何着手。如:齿轮结构设计决定了减速器的外形,是核心部分。
三、“项目法”解决教学现状
(一)什么是“项目法”教学
项目法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项目相关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
(二)“项目法”教学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应用意义
1.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中的项目直接与生产挂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产品开发设计的各个环节,在实干中渴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其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2.学习目的直观,有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项目设有目标,让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体验,让抽象的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了学习机械专业知识的兴趣。
3.人人参与。为完成项目,学生必须参与其中,查阅资料,学习理论,解决问题。在工作学习中提出各种问题,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项目法”教学的实施
(一)具体项目代替理论知识
1.《机械技术基础中》的知识可以用内燃机机构分析和带式传输机设计两个项目来学习。其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有:
项目一内燃机机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学习和应用。
项目二带式传输机设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减速器;
减速器外部以联接为主包括:螺纹联接,销联接。
内部结构:1)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2)力学计算。3)键连接4)轴承的选择与寿命校核5)密封与润滑
2.实施条件:
设备模型,必要的拆装工具,测量器具。
3. 项目实施前,提供参考步骤、资料
项目实施前,要给学生一个完成任务的最低标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如项目一的最低标准是根据实物绘制机构简图。
(二)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时教师主要工作是创设学习的资源和环境。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因此,知识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不是教师给予的;实践经验也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项目教学法只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方法进行。如项目一,先给学生一个简单机器(如破碎机)以教师为主分析,再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拆装观察其组成,进行机器分析。
(三)项目合作.科学分组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对于小而简单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可共享。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共同评判各种观点和假设。项目的确立应着意考虑全面地提高学生能力。
(四)项目指导度的把握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实行分层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如减速器中轴的结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案,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要求他先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再确定。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必须帮助他分析。
(五)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为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小结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可以积累经验。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一般可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可由教师对小组项目情况评定,第二级是由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小组贡献情况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级评定来确定每一个成员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兵.“项目导入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技术教育 2002.22
[2]兆平.陈艺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创新.2006.6.
[3]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2.2.
[4]于勇.“以形式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与我国外语语法教学.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5]夏家琴.浅议机械专业的项目教学法.科教文汇2007.2
(作者单位:1.山东齐信招标有限公司,2.淄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