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语音区别特征是汉语语音研究的核心问题,《经典释文》、《群经音辨》、《韵镜》、《经史动静字音》、《音韵日月灯》等书致力于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探索。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实质就是区别特征的此消彼长,抓住语音区别特征这个关键问题,有助于汉语语音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汉语语音区别特征 形成 发展 应用
一、语音区别特征理论与汉语语音区别特征
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以来,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理论著作《音位学原理》提出“语音和音位的区别”、“区分音位的原则”、“语音的语言功能”,雅可布逊等人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对分法理论”及“区别特征学说”,标志着语音区别特征理论的建立,是近现代西方语言学的重要发现,对世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语语音也是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重要的区别意义的形式之一,由于汉语语音具有重要的辨义功能,因而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语音辨义功能的分析,如《春秋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春秋》伐者为主。”何休注:“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一个字有“长言”、“短言”的读音区别,即有声调的对立,是因为意义和用法的不同。
《经典释文》为“朝”注音几千次,其中“如字”可视为一般读音,其余读音为特殊读音,根据《诗经音义》:“之朝,直遥反,下皆同,一讀下朝夕字,張遥反。”我们可以确定“如字”读为“張遥反”,意义为“早晨”,由此本义引申为“朝见、朝廷”,读为“直遥反”,两个读音的意义差别通过声母“清、浊”的语音区别特征表现,“張”为清音“知母”,直为浊音“澄母”,“浊声母清化”,“清、浊”的语音区别特征消失,“张”和“直”的声母变得完全一样,这样“朝”的一般读音和特殊读音在声母上的没了区别,于是后世通过“送气”与“不送气”予以区别,意义为“早晨”的读为zhāo,意义为“朝见、朝廷”的读为cháo,并且在声调上也产生分化,完成了语音区别特征的补偿。
《经典释文》搜集汉魏以来230余家经籍注疏来为十四种儒家和道家经典作注,通过不同的语音区别词义和词性,这是对汉语语音区别作用的自觉运用,为唐末等韵图的出现打下了现实的基础。
二、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宋·贾昌朝《群经音辨》以《经典释文》为基础,深入到音节内部,将声母进一步分析到清音、浊音的层面,通过清浊对立来区别词性,其《群经音辨卷六· 辨字音清濁》主要通过声母的清浊来辨析词性,是对语音区别特征的自觉应用。
唐、宋、元时期出现的切韵图是古代汉语的语音学,它用图表的形式分析汉语“字母”、“韵”和“声调”的语音特征,同时也是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分析的萌芽,这些切韵图对语音的分析大同小异,我们以《韵镜》为例:
1)声母的区别特征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析:
发音部位: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其中唇音再分轻、重,舌音再分舌头、舌上,齿音又分齿头音、正齿音。
发音方法:清、次清、浊、清浊。
2)韵母的区别特征有阴、阳、入;内转、外转;开、合两呼;一、二、三、四等。
3)声调的区别特征有平、上、去、入。
上述语音每种发音特点跟其他任何一种语音特点之间都构成对立,这样的对立在语音应用中可以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等韵图将上述汉语语音要素集合起来,编制成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表,以揭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系统,使“天下无遗音”,帮助人们认识和读准汉字读音。同时这些语音分析实际上也是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分析。
这些语音区别特征发展到现代汉语,形成了新的格局:
1)声母的区别特征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析:
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
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塞音、塞擦音全部为清音,各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擦音分清音和浊音,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鼻音、边音全部为浊音。
2)根据韵母发音部位可分为舌面、舌尖、卷舌三类;
根据韵母发音时舌位前后可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三类;
根据韵母发音时的唇形可分为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两类;
根据韵母发音时的舌位升降可分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类;
由韵母发音部位、舌位前后升降、唇形等因素就可以限定每一个韵母,其中每一个因素不同,也可以区别意义。
3)声调的区别特征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通过《韵镜》以来直到现代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对比,可以发现汉语语音的发展线索,从中总结语音演变规律,指导汉语学习和研究。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实质上就是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此消彼长,现代汉语的语音区别特征是古代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性的认识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从而理解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独特个性,进而指导汉语研究要适应汉语的独特性而不是在汉语研究上贴上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标签。
三、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运用
元·刘鉴《经史动静字音》收207个动静字,通过声调区别的有164字(其中通过平声与去声区别的有114字,通过上声与去声区别的有44字,其他还有入声与去声区别的有4字,去声与上声区别的有1字,上声与上声[疑有错误]区别的有1字),约占总数的79%;而通过声母、韵母的不同来区别动、静的只有43字,约占总数的21%。这就是人们将这一类型的变音别义称为“变调构词”的主要原因。
明·吕维祺《音韵日月灯·音辨三·形同而动静异音》归纳变音构词的形式有变调构词、变声构词、变韵构词。
这些区别词义和语法作用的变音构词,在现代汉语里许多都已经不存在了,特别是汉语浊声母清化以后,以声母清浊的差异来区别词义词性的功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找不到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汉语音位的其他区别特征。
汉语语音区别特征是认识汉语语音的重要途径,语音区别特征的正确把握是汉语语音的学习的核心内容,分析论证汉语语音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汉语语音,对学习普通话具有重要作用。汉语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通过语音区别特征的研究,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所属方言的语音特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
语音区别特征的正确把握是汉语语音的学习的核心内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语言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语音是各种语言不可或缺的要素,语音教学特别是古代汉语的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难点,目前语音教学总是泛泛的讨论各种语音术语、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等,内容零散、繁难、枯燥,缺乏一条贯彻始终的主线,汉语语音区别特征可以将语音教学统领起来,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09-2-037)“重庆三峡学院高教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史>与<中国语言学史>教学内容整合研究与实践》(W0902002)和“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形成及发展研究》(10SKL09)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五经总义类》[A],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2]宋·贾昌朝《群经音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五经总义类》[A],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3]明·吕维祺《音韵日月灯》,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小学类》,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作者单位:1.2.3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3.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汉语语音区别特征 形成 发展 应用
一、语音区别特征理论与汉语语音区别特征
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以来,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理论著作《音位学原理》提出“语音和音位的区别”、“区分音位的原则”、“语音的语言功能”,雅可布逊等人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对分法理论”及“区别特征学说”,标志着语音区别特征理论的建立,是近现代西方语言学的重要发现,对世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语语音也是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重要的区别意义的形式之一,由于汉语语音具有重要的辨义功能,因而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语音辨义功能的分析,如《春秋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春秋》伐者为主。”何休注:“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一个字有“长言”、“短言”的读音区别,即有声调的对立,是因为意义和用法的不同。
《经典释文》为“朝”注音几千次,其中“如字”可视为一般读音,其余读音为特殊读音,根据《诗经音义》:“之朝,直遥反,下皆同,一讀下朝夕字,張遥反。”我们可以确定“如字”读为“張遥反”,意义为“早晨”,由此本义引申为“朝见、朝廷”,读为“直遥反”,两个读音的意义差别通过声母“清、浊”的语音区别特征表现,“張”为清音“知母”,直为浊音“澄母”,“浊声母清化”,“清、浊”的语音区别特征消失,“张”和“直”的声母变得完全一样,这样“朝”的一般读音和特殊读音在声母上的没了区别,于是后世通过“送气”与“不送气”予以区别,意义为“早晨”的读为zhāo,意义为“朝见、朝廷”的读为cháo,并且在声调上也产生分化,完成了语音区别特征的补偿。
《经典释文》搜集汉魏以来230余家经籍注疏来为十四种儒家和道家经典作注,通过不同的语音区别词义和词性,这是对汉语语音区别作用的自觉运用,为唐末等韵图的出现打下了现实的基础。
二、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宋·贾昌朝《群经音辨》以《经典释文》为基础,深入到音节内部,将声母进一步分析到清音、浊音的层面,通过清浊对立来区别词性,其《群经音辨卷六· 辨字音清濁》主要通过声母的清浊来辨析词性,是对语音区别特征的自觉应用。
唐、宋、元时期出现的切韵图是古代汉语的语音学,它用图表的形式分析汉语“字母”、“韵”和“声调”的语音特征,同时也是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分析的萌芽,这些切韵图对语音的分析大同小异,我们以《韵镜》为例:
1)声母的区别特征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析:
发音部位: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其中唇音再分轻、重,舌音再分舌头、舌上,齿音又分齿头音、正齿音。
发音方法:清、次清、浊、清浊。
2)韵母的区别特征有阴、阳、入;内转、外转;开、合两呼;一、二、三、四等。
3)声调的区别特征有平、上、去、入。
上述语音每种发音特点跟其他任何一种语音特点之间都构成对立,这样的对立在语音应用中可以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等韵图将上述汉语语音要素集合起来,编制成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表,以揭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系统,使“天下无遗音”,帮助人们认识和读准汉字读音。同时这些语音分析实际上也是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分析。
这些语音区别特征发展到现代汉语,形成了新的格局:
1)声母的区别特征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析:
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
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塞音、塞擦音全部为清音,各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擦音分清音和浊音,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鼻音、边音全部为浊音。
2)根据韵母发音部位可分为舌面、舌尖、卷舌三类;
根据韵母发音时舌位前后可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三类;
根据韵母发音时的唇形可分为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两类;
根据韵母发音时的舌位升降可分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类;
由韵母发音部位、舌位前后升降、唇形等因素就可以限定每一个韵母,其中每一个因素不同,也可以区别意义。
3)声调的区别特征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通过《韵镜》以来直到现代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对比,可以发现汉语语音的发展线索,从中总结语音演变规律,指导汉语学习和研究。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实质上就是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此消彼长,现代汉语的语音区别特征是古代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性的认识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从而理解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独特个性,进而指导汉语研究要适应汉语的独特性而不是在汉语研究上贴上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标签。
三、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运用
元·刘鉴《经史动静字音》收207个动静字,通过声调区别的有164字(其中通过平声与去声区别的有114字,通过上声与去声区别的有44字,其他还有入声与去声区别的有4字,去声与上声区别的有1字,上声与上声[疑有错误]区别的有1字),约占总数的79%;而通过声母、韵母的不同来区别动、静的只有43字,约占总数的21%。这就是人们将这一类型的变音别义称为“变调构词”的主要原因。
明·吕维祺《音韵日月灯·音辨三·形同而动静异音》归纳变音构词的形式有变调构词、变声构词、变韵构词。
这些区别词义和语法作用的变音构词,在现代汉语里许多都已经不存在了,特别是汉语浊声母清化以后,以声母清浊的差异来区别词义词性的功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找不到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汉语音位的其他区别特征。
汉语语音区别特征是认识汉语语音的重要途径,语音区别特征的正确把握是汉语语音的学习的核心内容,分析论证汉语语音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汉语语音,对学习普通话具有重要作用。汉语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通过语音区别特征的研究,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所属方言的语音特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
语音区别特征的正确把握是汉语语音的学习的核心内容,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语言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语音是各种语言不可或缺的要素,语音教学特别是古代汉语的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难点,目前语音教学总是泛泛的讨论各种语音术语、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等,内容零散、繁难、枯燥,缺乏一条贯彻始终的主线,汉语语音区别特征可以将语音教学统领起来,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09-2-037)“重庆三峡学院高教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史>与<中国语言学史>教学内容整合研究与实践》(W0902002)和“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形成及发展研究》(10SKL09)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五经总义类》[A],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2]宋·贾昌朝《群经音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五经总义类》[A],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3]明·吕维祺《音韵日月灯》,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小学类》,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作者单位:1.2.3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3.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