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涉及的领域广阔,包括学术、艺术、环保、慈善、教育等方面。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参与到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发展 经济学 分析
一、引言
非营利组织自出现以来,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显著的公益效果。比如抗震救灾中的自愿者团体,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抗震救灾前线,为灾区人民送去物资、提供帮助。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可以对政府工作提供有力补充,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投入到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但大部分都是从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很少有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二、非营利组织概述
非营利组织起源于美国,还有“独立部门”、“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等称谓。从这些别号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的一些特性,它是一种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服务于个人,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其目标通常是推进科学发展、进行教育研究或旅行慈善义务。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必须满足自治、公益、非营利等条件,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征表现,其中,非营利是其其本质特征。但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能进行营利活动,只是得到的收益不能用于分发和经营,可以用来与慈善事业或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状况。
三、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1.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模。我国非营利组织包括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个数以十万计,吸纳人员以千万计,形成固定资产突破千亿。以2004年到2011年的时间段进行分析。非营利组织的胡亮稳步上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突破20万个,基金会达到2500个,其中农业发展类组织突破5万个,社会服务类组织超过3万个,工商服务类组织超过2万个,科研类组织也接近2万个,教育类、体育类、从业组织类单位超过1万,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都超过1千个,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200余亿元。
2.非营利组织发展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站在经济史理论角度,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产物,经济水平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反过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不仅是其直接创造的产值,还包括非营利组织活动产生的隐性价值。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模,非营利组织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四、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资源支持。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由此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的运营活动,有些组织甚至面临解体,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大部分由社会捐助而来,政府资助较少,有些非营利组织被迫进行与组织本职不相关的工作来维持资金周转。非营利组织同样缺乏专业人才,由于非营利组织成员的工资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导致非营利组织难以吸引到具有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入,大部分非营利组织人员以兼职形式存在,没有系统的职业发展道路。非营利组织长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时间不长,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导致其日常工作的进行和组织的整体发展都不顺畅,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机制也需要完善。
2.缺乏政策支持。我国缺乏完善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法规,在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制度上设置了较高门槛。非营利组织必须经过上级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的双重审批才能成立运营,同时受到双发的共同管制。其中上级主管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存在明显的权责不匹配问题,不能对非营利组织翟凯的活动作出明确业务规定,也没有开展公益活动的激励制度。此外,审批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的启动资金和人员配置都作出了较高要求,非营利组织难以取得合法地位。政府缺乏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从经济角度看,政府可以通过拨款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直接资助,或通过减免税收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间接资助。从整体来看,政府拨款资助仅占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的很小一部分,也没有相关的资助型税收优惠制度。
五、关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1.降低登记门槛。为扩大非营利组织发展规模,政府应降低非营利组织的登记门槛,废除现行的双重管理制度,采取单一部门登记管理。为非营利组织安排相关职能的上级管理部门,使其可以对非营利部门的日常运营作出指导管理。对一般性的社会团体可以取消上级管理部门,只做登记管理。实行自愿登记制度,对愿意登记的非营利组织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2.完事管理法规,实行税收优惠。为保证非营利组织的基本运营活动,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法规,对非营利组织运营作出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通过总结国外非营利組织的发展经验,政府对较为成熟的非营利组织的资助形式以间接资助为主。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税收减免制度。可以通过增加减免力度、扩大减免范围等方法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间接经济资助,并将资助制度落实到法律层面。
3.为非营利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带来的公益效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对非营利组织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吸引各界投资都有重要帮助。可以通过广播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非营利组织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进行报道。
六、结语
总而言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补足政府工作都具有推动作用。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发展进行浅析,希望能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理论研究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南. 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冷功业. 中国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3]熊妮. 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4]田恒.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沈文浩. 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对组织公信力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发展 经济学 分析
一、引言
非营利组织自出现以来,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显著的公益效果。比如抗震救灾中的自愿者团体,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抗震救灾前线,为灾区人民送去物资、提供帮助。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可以对政府工作提供有力补充,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投入到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但大部分都是从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很少有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二、非营利组织概述
非营利组织起源于美国,还有“独立部门”、“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等称谓。从这些别号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的一些特性,它是一种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服务于个人,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其目标通常是推进科学发展、进行教育研究或旅行慈善义务。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必须满足自治、公益、非营利等条件,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征表现,其中,非营利是其其本质特征。但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能进行营利活动,只是得到的收益不能用于分发和经营,可以用来与慈善事业或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状况。
三、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1.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模。我国非营利组织包括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个数以十万计,吸纳人员以千万计,形成固定资产突破千亿。以2004年到2011年的时间段进行分析。非营利组织的胡亮稳步上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突破20万个,基金会达到2500个,其中农业发展类组织突破5万个,社会服务类组织超过3万个,工商服务类组织超过2万个,科研类组织也接近2万个,教育类、体育类、从业组织类单位超过1万,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都超过1千个,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200余亿元。
2.非营利组织发展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站在经济史理论角度,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产物,经济水平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反过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不仅是其直接创造的产值,还包括非营利组织活动产生的隐性价值。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模,非营利组织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四、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资源支持。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由此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的运营活动,有些组织甚至面临解体,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大部分由社会捐助而来,政府资助较少,有些非营利组织被迫进行与组织本职不相关的工作来维持资金周转。非营利组织同样缺乏专业人才,由于非营利组织成员的工资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导致非营利组织难以吸引到具有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入,大部分非营利组织人员以兼职形式存在,没有系统的职业发展道路。非营利组织长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时间不长,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导致其日常工作的进行和组织的整体发展都不顺畅,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机制也需要完善。
2.缺乏政策支持。我国缺乏完善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法规,在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制度上设置了较高门槛。非营利组织必须经过上级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的双重审批才能成立运营,同时受到双发的共同管制。其中上级主管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存在明显的权责不匹配问题,不能对非营利组织翟凯的活动作出明确业务规定,也没有开展公益活动的激励制度。此外,审批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的启动资金和人员配置都作出了较高要求,非营利组织难以取得合法地位。政府缺乏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从经济角度看,政府可以通过拨款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直接资助,或通过减免税收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间接资助。从整体来看,政府拨款资助仅占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的很小一部分,也没有相关的资助型税收优惠制度。
五、关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1.降低登记门槛。为扩大非营利组织发展规模,政府应降低非营利组织的登记门槛,废除现行的双重管理制度,采取单一部门登记管理。为非营利组织安排相关职能的上级管理部门,使其可以对非营利部门的日常运营作出指导管理。对一般性的社会团体可以取消上级管理部门,只做登记管理。实行自愿登记制度,对愿意登记的非营利组织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2.完事管理法规,实行税收优惠。为保证非营利组织的基本运营活动,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法规,对非营利组织运营作出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通过总结国外非营利組织的发展经验,政府对较为成熟的非营利组织的资助形式以间接资助为主。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税收减免制度。可以通过增加减免力度、扩大减免范围等方法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间接经济资助,并将资助制度落实到法律层面。
3.为非营利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带来的公益效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对非营利组织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吸引各界投资都有重要帮助。可以通过广播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非营利组织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进行报道。
六、结语
总而言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补足政府工作都具有推动作用。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发展进行浅析,希望能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理论研究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南. 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冷功业. 中国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3]熊妮. 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4]田恒.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沈文浩. 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对组织公信力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