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篇----明确方向
首先要研究一下政策性的内容,才能为我们科学制定备考策略提供依据。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价值引领;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近三年全国卷和海南卷高考题为方向标;以人教版5本教材为内核,落实课本,夯实基础,应用情境,提高能力。
(一)高考评价体系的“一体四层四翼”
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个三位一体的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 的问题;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 “怎么考”的问题。
新一轮课改中,基于对课程价值的追求,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通过生物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给学生留下对他们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从高考的试卷中已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近年来新课标卷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试题的重要概念、创设情境、实验设计、联系实际与综合创新等方面。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卷,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视角去分析高考命题,有助于探寻命题规律,洞悉解题思路,并能依此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
(二)近三年我省的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1.考察核心知识,高频考点常考常新
全国卷中连续三年都考察的知识点:(1)细胞代谢(光合和呼吸)(2)遗传的基本规律(3)平衡调节类的(水、血糖、渗透压)(4)生态方面。选考题: 选修3: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选修1:微生物培养、传统发酵技术 。由于以上知识点都是新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的主干知识,所以是高频考点和命题热点。
2.凸显能力意图,彰显生物学核心素养
绝大多数试题都体现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思维上主要为分析、对比、判断、演绎推理,特别是在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生物学现象、结果,表达生物学观点上最为突出。
3.弱化生物计算,强化逻辑推理的思考
2021年考试说明中有一道题是2020年全国一卷32题,首次就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进行正反交考察,侧重考察考生分离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全国3卷32题不涉及常规的遗传规律的相关推导、计算,要求考生以饱满凹陷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考生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預期结果。2021年全国乙卷就考察了用遗传图解表示设计杂交实验的过程,两种新角度完美融合,而涉及的计算较为基础,可以看出强化逻辑推理的思考,凸显科学思维。
通过以上分析,在遗传题中出现计算,也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理,计算量不大,这就要求学生注重生物学事实背后原因的思考,原理的应用等。
二、备考篇-----求真务实
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制定了并采用的备考策略有如下几点:
(一)研读考纲,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首先高考题的命制是严格依据考纲进行的。高考题的命制素材可能源于教材,也可能源于新的研究发现但考察的落脚点会回到教材上。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复习时,要依纲据本,跳出题海。基础的复习,必须要真正落到实处,基础知识是能力运用的前提。
教材的编排除正文外还有很多小栏目,比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书中的插图等。上述这些栏目里面隐含了大量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高考试题以教材为背景考查过程与方法的比较多。这一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经得到了证实。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紧密联系教材,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提高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并适当巩固练习。因此学生复习时一定要紧扣教材,打好基础,不能用教辅资料替代教材,导致教材教辅本末倒置。
(二)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以若干个点为抓手,以点带面,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可以构建大专题或小微专题,从而做到“抓点——连线——织网”。
许多同学在这一阶段懒于动手,错误地认为知识网络图,现在的参考书上到处都是,只要我动脑去把它记清楚就行了,诚然背一些网络图对同学们的学习肯定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对这些内容总是会记忆不牢,只有亲自动手对一些重要章节进行网络构建,才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能力。请一定记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认真研读高考真题,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高考试题由大学教师组成的命题组集体命制,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学术高度,这是模拟试题无法相比的。高考真题是好的模拟题.利用典型的高考真题进行训练是最为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尽管年年高考真题都不尽相同,但命题的指导思想是相对稳定的,每年同一套试题的命题意图、试题设问的角度等都是大体相近的而且有规律可循。比如2017年新课标卷2的第二题和2018年新课标卷2的第五题都考察了T2噬菌体。给我们的复习启示是我们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四)关注学科素养,适度拓展实验能力
实验的分析与设计能力是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物学高考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对实验的考察要求逐年提高。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原理,设计拓展实验,是近年高考题的命题趋势。这类试题一方面需要考生密切注意试题的题干信息,从中挖掘出答题要领,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教材中的一些生物学原理,并依据实验原理,遵照实验原则回答相关问题。
二轮注重前后联系与综合。可将分散的实验通过一条线串联起来进行专题复习,如以实验材料为线索进行专题整合:以洋葱为线索复习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观察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等实验,以酵母菌为线索复习观察酵母细胞结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甚至整合选一果酒制作,酵母细胞固定化等。
一、研究篇----明确方向
首先要研究一下政策性的内容,才能为我们科学制定备考策略提供依据。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价值引领;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近三年全国卷和海南卷高考题为方向标;以人教版5本教材为内核,落实课本,夯实基础,应用情境,提高能力。
(一)高考评价体系的“一体四层四翼”
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个三位一体的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 的问题;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 “怎么考”的问题。
新一轮课改中,基于对课程价值的追求,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通过生物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给学生留下对他们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从高考的试卷中已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近年来新课标卷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试题的重要概念、创设情境、实验设计、联系实际与综合创新等方面。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卷,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视角去分析高考命题,有助于探寻命题规律,洞悉解题思路,并能依此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
(二)近三年我省的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1.考察核心知识,高频考点常考常新
全国卷中连续三年都考察的知识点:(1)细胞代谢(光合和呼吸)(2)遗传的基本规律(3)平衡调节类的(水、血糖、渗透压)(4)生态方面。选考题: 选修3: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选修1:微生物培养、传统发酵技术 。由于以上知识点都是新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的主干知识,所以是高频考点和命题热点。
2.凸显能力意图,彰显生物学核心素养
绝大多数试题都体现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思维上主要为分析、对比、判断、演绎推理,特别是在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生物学现象、结果,表达生物学观点上最为突出。
3.弱化生物计算,强化逻辑推理的思考
2021年考试说明中有一道题是2020年全国一卷32题,首次就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进行正反交考察,侧重考察考生分离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全国3卷32题不涉及常规的遗传规律的相关推导、计算,要求考生以饱满凹陷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考生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預期结果。2021年全国乙卷就考察了用遗传图解表示设计杂交实验的过程,两种新角度完美融合,而涉及的计算较为基础,可以看出强化逻辑推理的思考,凸显科学思维。
通过以上分析,在遗传题中出现计算,也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理,计算量不大,这就要求学生注重生物学事实背后原因的思考,原理的应用等。
二、备考篇-----求真务实
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制定了并采用的备考策略有如下几点:
(一)研读考纲,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首先高考题的命制是严格依据考纲进行的。高考题的命制素材可能源于教材,也可能源于新的研究发现但考察的落脚点会回到教材上。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复习时,要依纲据本,跳出题海。基础的复习,必须要真正落到实处,基础知识是能力运用的前提。
教材的编排除正文外还有很多小栏目,比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书中的插图等。上述这些栏目里面隐含了大量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高考试题以教材为背景考查过程与方法的比较多。这一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经得到了证实。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紧密联系教材,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提高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并适当巩固练习。因此学生复习时一定要紧扣教材,打好基础,不能用教辅资料替代教材,导致教材教辅本末倒置。
(二)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以若干个点为抓手,以点带面,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可以构建大专题或小微专题,从而做到“抓点——连线——织网”。
许多同学在这一阶段懒于动手,错误地认为知识网络图,现在的参考书上到处都是,只要我动脑去把它记清楚就行了,诚然背一些网络图对同学们的学习肯定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对这些内容总是会记忆不牢,只有亲自动手对一些重要章节进行网络构建,才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能力。请一定记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认真研读高考真题,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高考试题由大学教师组成的命题组集体命制,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学术高度,这是模拟试题无法相比的。高考真题是好的模拟题.利用典型的高考真题进行训练是最为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尽管年年高考真题都不尽相同,但命题的指导思想是相对稳定的,每年同一套试题的命题意图、试题设问的角度等都是大体相近的而且有规律可循。比如2017年新课标卷2的第二题和2018年新课标卷2的第五题都考察了T2噬菌体。给我们的复习启示是我们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四)关注学科素养,适度拓展实验能力
实验的分析与设计能力是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物学高考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对实验的考察要求逐年提高。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原理,设计拓展实验,是近年高考题的命题趋势。这类试题一方面需要考生密切注意试题的题干信息,从中挖掘出答题要领,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教材中的一些生物学原理,并依据实验原理,遵照实验原则回答相关问题。
二轮注重前后联系与综合。可将分散的实验通过一条线串联起来进行专题复习,如以实验材料为线索进行专题整合:以洋葱为线索复习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观察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等实验,以酵母菌为线索复习观察酵母细胞结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甚至整合选一果酒制作,酵母细胞固定化等。